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報
主管單位 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編輯出版 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報編輯室
地 址 達州市通川區永興路2號
電 話 0818-3091434
郵 編 635000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達州市2019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達市府辦函〔2019〕38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達州市2019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59


達州市2019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切實做好2019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避免和減輕災害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四川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達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達市府發〔201232號)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2018年地質災害基本情況

2018年,全市發生地質災害災情6處,其中滑坡4處,崩塌1處,泥石流1處;發生地質災害險情41處;成功避讓3起,成功撤離160人,主動避讓3千余人次。全市無一人因地質災害傷亡。

2018年地質災害主要特點:一是災情、險情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強降雨是誘發地質災害的主因;二是地質災害類型仍以滑坡為主;三是災害發生具有顯著區域性,萬源市、渠縣是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區域;四是預案外地質災害發生頻率高于預案內地質災害點;五是人類工程活動、建設領域地質災害隱患十分突出。

二、2019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致災因素分析。

1.地質環境脆弱。達州市位于四川東北部,地處四川構造盆地邊緣,屬大巴山中山區及華鎣山低山丘陵區,地勢總體上由北西向南東傾斜,大部分地區山高谷深,地形較為陡峻,山區地貌占70%,丘陵地貌占30%,海拔在300—2380米之間,相對高差較大,“V”字形沖溝發育,地形坡度一般在25以上。區內出露地層巖性主要為中生界侏羅系的碎屑巖,巖石軟硬相間,巖層傾角10以上,坡積、崩積等重力堆積層分布較廣,主要聚積在斜坡中下部位及坡腳地帶,為易滑地層。區內地質構造以褶皺為主,背向斜發育,大小斷層較多,節理裂隙發育,地表巖層風化強烈,常形成大量的松散碎屑物質,復雜的地質條件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創造了物質條件。據汛前排查,目前全市地質災害隱患1330處,不同程度地對57187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潛在經濟損失17.3億元。

2極端氣候常態化。達州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因地域廣闊、地形復雜、高差懸殊,南部與北部、河谷與山區氣溫有較大差異。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區域性和局地強降雨極端氣候突出。根據近幾年氣候資料,全市降雨與常年相比基本持平或偏多,但局地強降雨增多,各地降雨量分布嚴重不均。如2018年大竹、渠縣多次遭受區域性暴雨襲擊,萬源市、宣漢縣、達川區年均降水較常年偏少,持續干旱易造成巖土體松散開裂,強降雨條件下突發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風險明顯增加。

3.人類工程活動擾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重大交通、水利、能源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建設深度、廣度的拓展不可避免地對地質環境造成擾動,地質環境脆弱區及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引發和遭受地質災害的風險高。砍伐樹木、采石采礦、修路建房等一系列不規范的人類工程活動,加劇了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

(二)降雨趨勢預測。

據市氣象臺預測,2019年汛期(5—9月)全市平均氣溫以偏高為主,總體降水較常年偏多1—2成。旱澇交替,汛期區域性暴雨次數較常年正常,強對流天氣頻繁,局地洪澇、地質災害、城市內澇氣象風險較高,7—8月全市大部地方伴有階段性高溫及一般性伏旱,9月大部地方秋綿雨強度接近常年。

(三)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

根據我市地質環境特點、地質災害發育分布規律及人類工程活動狀況,結合2019年氣候趨勢預測,綜合分析認為:2019年汛期,我市地質災害仍將呈頻發、多發、易發、高發態勢,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發生數量較常年偏多的可能性較大。非汛期(1—4月和10—12月)發生滑坡、崩塌地質災害較常年可能偏多,時間上具有不確定性,應密切關注礦區、在建工程等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區可能引發的地裂、地面塌陷、邊坡失穩等地質災害。

三、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一)重點防范期。

我市災汛同頻特征明顯,地質災害發生概率與降雨量成正比,突發性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汛期(全市90%以上的地質災害發生在該時段汛期5—9是我市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其中7—8月為防范地質災害的重中之重。區域性和局地強降雨期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災害將明顯增加,且具有較強的同發性和群發性,需予以高度關注。工程建設活動所誘發的地質災害應以整個工程建設期為重點防范期。

(二)重點防范區域。

1.峽谷高易發區。包括萬源市全部、宣漢縣東北部和達川區中西部,面積約8000平方公里。區內降水充沛、強度大,暴雨和地表水沖刷、剝蝕、侵蝕作用強。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

2.深丘中易發區。包括宣漢縣西南部、達川區西南部、通川區西北部和達州經開區部分地區及渠縣大部,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區內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

3.低山低易發區。包括大竹縣和開江縣全部,達川區東部,達州經開區、渠縣、宣漢縣部分地區,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在暴雨和人類工程活動作用下,區內易發生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

4.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區。主要包括城市建筑工程不合理開挖邊緣、公路及鐵路建設沿線形成的高陡邊坡、礦山廢矸廢渣堆積區及采空區和水庫、電站、河流岸坡等區域。區內地質災害主要表現為邊坡失穩、崩塌、地裂、地面塌陷等。

(三)重點防范隱患點。

截至2019410日,我市已查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1330處。各地對查明的隱患點要逐一落實、完善防范措施,特別是對已經納入省級財政專項經費補助的群測群防專職監測點要予以重點防范。對新增隱患點要及時納入群測群防體系。

(四)重點防范目標。

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城鎮、學校、醫院、集市、景區、安置點、工棚等人口聚集區,鐵路、公路等交通干線沿線,在建公路鐵路、水利電力、工礦企業、大型深基坑等重要工程建設生產活動區以及重要基礎設施周邊區域要重點防范。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防災責任。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達州經開區管委會是本轄區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主體,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要按照地方擔負主體責任,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要求,進一步強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主要負責同志是防災第一責任人,要親自過問、親自部署,分管負責同志必須深入一線、靠前指揮。要建立健全各級地質災害應急指揮決策機構并強化其統籌指揮作用,要層層簽訂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把抗災搶險目標責任落實到監測、預警、疏散等具體防災措施上,把防災責任、監測責任、工作要求落實到點、到人,做到點點有人抓、處處有人管。對因地質災害防災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反應不及時、處置不得力而造成重大影響的,將嚴格問責追責。

(二)落實部門職責,強化聯動防災。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143號)和《達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達市府發〔201232號)等文件精神,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明確、責任落實的分工協作機制。自然資源和規劃管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經信、教育、住房城鄉建設、城管執法、交通運輸、水務、旅游、應急、電力、扶貧開發等部門要分別做好工業企業、學校、城市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設施、交通沿線、河道及水利設施、旅游景區、礦山開采、電力建設項目生產生活場所、移民遷建區及設施等區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工程建設項目行政主管部門要指導和督促業主單位做好在建項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其他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關領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重要信息、突發事件要及時通報、快速反應,實現防災信息與部門工作間的充分銜接,確保防災效益最大化。

(三)加強巡查排查,深化動態管理。各地要把隱患排查貫穿于汛期始終,切實強化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動態核查和群專結合的排查機制。要將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城鎮、村莊、學校、醫院、景區、山區農家樂等人員密集場所,切坡建房、陡坡陡坎下、人工切坡地段以及各類工礦企業、在建工程,特別是高山峽谷地帶在建項目、城市建筑廢渣堆積區作為排查巡查的重中之重,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努力發現高位、隱蔽性強的地質災害隱患。要將排查出的隱患點逐一登記造冊,建立臺賬,逐點落實監測人和防災責任人,并將相關信息向社會公示,逐個制定完善防災預案,落實監測預警、主動避讓、工程治理等措施。處于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縣級人民政府,要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隱患動態管理制度,堅持地質災害隱患動態排查、動態核實、動態監測、動態管理,對新發現的隱患點要及時納入預案、落實防災措施,及時更新地質災害隱患數據庫,對險情已消除的隱患點要按程序及時銷號。

(四)完善監測體系,強化專職監測。各地要進一步夯實群測群防基礎,促進群測群防與專業監測結合。健全市、縣、鄉、村、組、監測員六級聯動體系,抓好地質災害防災專業隊伍建設,配齊配強專業人員和儀器設備,推進群測群防向群專結合轉變。加強基層專職監測人員隊伍建設,抓好監測人員隊伍業務素質培訓,提高整體防災水平。監測責任人、監測人員調整變動的,要及時上報并加強對新增人員的培訓,確保基層防災工作不斷擋、有實效。每個隱患點至少落實1名監測人員。要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加快推進地質災害自動化實時監測體系建設,健全完善群專結合”“人技結合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科技水平和基層防災能力。

(五)完善預警機制,把握防災主動。各地要加強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工作,各級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要強化與氣象、水務、新聞媒體等部門(單位)的協作,加強氣象預警會商協商,充分發揮面向公眾的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實時發布平臺的作用,努力推動防災工作由臨災處置向提前預防轉變。要將主動避讓、預防避讓、提前避讓機制作為汛期人員轉移避險的剛性要求并落實到位。要充分利用本區域內地質災害應急避險場所或其他安全避讓場所,在強降雨時根據氣象和地質災害預警信息,主動組織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群眾提前轉移至安全地帶。堅持把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縣城、城鎮、學校、醫院、農村聚居點、安置點、山區農家樂、農貿集市、旅游景點以及交通、水利設施和在建工程施工區、工礦區、營區等作為防范重點,把避讓機制措施落實到操作層面和最終責任人,必要時采取強制轉移措施。每個隱患點的防災預案,要逐一明確各區域和各點位的防災責任人、疏散路線、臨時安置場所及人員組織。遇到強降雨等極端天氣時,務必保持高度警惕,對有成災跡象的,要果斷組織撤離轉移,變被動防災為主動避災,變臨災避險為提前預防避讓。

(六)加強培訓演練,增強防災意識。各地要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地質災害宣傳培訓,確保地質災害易發區宣傳培訓逐村逐點全覆蓋,使廣大群眾了解和掌握地質災害識別、監測、預防、預報知識和避讓措施,提高群眾防災、減災、救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臨災避讓能力。要將宣傳培訓與應急演練有機結合,逐點組織地質災害隱患周邊普通群眾、工程施工人員的避險演練,突出主動避讓、預防避讓、提前避讓的實戰演習,務求實效,使廣大群眾通過親身參與避險疏散、自救互救,大幅度增強防災意識和應變求生逃生能力,提高各方協調聯動和應急處置能力。汛前,每個隱患點都要組織受威脅人員開展至少1次應急演練。

(七)堅持綜合防治,構建防災體系。各地要合理規劃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扎實推進綜合防治體系建設。要依托四川省地質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及時更新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進展情況。按照輕重緩急原則,積極籌措資金,加快本地區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群眾避讓搬遷,對無法實施搬遷的隱患點采取應急排危等工程措施,對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對暫時無法進行治理和搬遷的隱患點加強監測避讓,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已完工的項目要加強后期管理維護,確保防災工程發揮長效的防災功效。有關部門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監管,認真盤點檢查項目進展情況,找出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抓住重點難點,以點帶面全面推動項目的實施。要細化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民生實事推進責任,建立動態管理臺賬,確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務。

(八)健全應急制度,提升應變能力。倡導、推動地方各級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落實專業技術隊伍駐守本地。充分借智借力,運用無人機、衛星通信、會商系統、指揮車載系統等先進搶險技術裝備,協力做好巡查排查、督導巡查、監測預警、培訓演練、搶險調查等工作,逐步建立專業化、科學化的應急響應機制,提升地質災害應急技術保障能力。要嚴格執行重點防范期24小時值班制度、速報制度,落實好受威脅人員轉移安置的避險場所,充實、調整和完善應急搶險隊伍。一旦發生災(險)情,要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搶險救災,科學高效處置,堅決避免二次傷亡事件發生。各在建工程、礦山企業及其他有關單位也必須建立地質災害汛期值班制度,各地要將值班電話向社會公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時,要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將地質災害險情、災情出現的時間、地點、地質災害類型、災害體規模、誘發因素、發展趨勢、傷亡和失蹤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情況及時上報,做到在災情發生30分鐘內電話報告市人民政府,核實清楚情況后2小時內書面報告市政府,同時要在響應實施中堅持實施書面日報告制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在發生地質災害災情或險情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立即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預案,組織應急防災減災職能部門責任人和專家及時趕赴現場,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并予以公告,設立明顯的危險區警示標志,采取應急排危等防治措施并組織群眾轉移避讓,防止災害損失進一步擴大。(達州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值班室電話:0818—2667768。)

(九)編制和落實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各地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要結合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及時編制以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段)分布、危害預測、重點防范期、人員避險轉移路線、防災減災措施、應急措施及監測預防責任人為主要內容的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各縣(市、區)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應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并報上一級自然資源部門備案,作為當地政府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決策依據。

 

附件:達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附件

 

達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長:鄧瑜華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副組長:譙學偉    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淳永奉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

      市氣象局局長

  員:何      市經信局副局長

      市公安局副局長

      市財政局副局長

唐朝暉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

      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寇澤勝    市衛生健康委副縣級干部

劉玉堃    市水務局總工程師

趙星江    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

徐洪剛    市氣象局副局長

楊正宣    市廣播電視臺副臺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協調處理日常事務,唐朝暉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网址| 精品在线小视频| 国产在线xvideos| 五月婷婷丁香六月| 国产精品午夜爆乳美女视频|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 日韩在线电影网| 亚洲va中文字幕| 欧美人禽猛交乱配|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 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91香蕉视频黄色|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八戒|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免费看| 一级做a爱片久久蜜桃| 性感美女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精品|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产乱码| 手机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 日本xxxwww|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无码国产福利av私拍| 中文字幕在线第二页|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中文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毛片18岁女人毛片免费看| 中文字幕天堂网| 成人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完整版免费播放一区| 少妇BBW搡BBBB搡BBBB| xxxxwww免费| 天天干天天射天天操|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