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相關部門(單位):
《達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6月21日
達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
改革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9〕11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川辦發〔2019〕3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市第四次黨代會和市委四屆五次全會精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統一審批流程、信息數據平臺、審批管理體系、監管方式,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改革內容。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全流程、全覆蓋”改革。改革覆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過程(包括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和公共設施接入服務);包括全市行政區域內所有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礎設施等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的重大工程;將行政許可等審批事項和技術審查、中介服務、市政公用服務以及備案等其他類型事項全部納入改革范圍。
——主要目標。到2019年6月底,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20個工作日以內,初步建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框架和信息數據平臺;2019年12月底前,實現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相關系統平臺互聯互通。2020年6月底前基本建成全市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
一、統一審批流程
(一)精簡審批環節。
1.精減審批條件。重點取消工程咨詢服務、施工、監理等事項的招標文件審查,實行事后備案;不將無拖欠工程款情形的承諾書、監理合同、建設資金落實情況等非法定條件作為施工許可核發前置要件。(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實施)
2.完成下放權力事項清理。清理下放或委托下級機關有能力承接的審批事項。除國家和省級有特殊規定的以及跨縣(市、區)或者對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有重大影響的項目由市直接負責外,其他政府投資項目由縣(市、區)負責管理。(市政府辦公室、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委編辦、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市司法局配合實施)
3.合并審批事項。全面清理整合管理內容相近或者屬于同一辦理階段的多個審批事項。重點合并辦理方案設計審查批復與工程規劃許可證,合并開展國土勘察定界、地籍調查工作,合并辦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與工程質量監督手續等。(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轉變管理方式。對于能夠用征求相關部門意見方式替代的審批事項,調整為政府內部協作事項。重點將竣工驗收階段的竣工土地復核驗收等事項調整為內部協作事項,在規劃核實中統一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時一并進行設計方案審查,由發證部門征求意見,其他部門不再對設計方案進行單獨審查。可以將用地預審意見作為土地使用證明文件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用地批準手續在施工許可前完成即可。針對不同類別工程項目特性,制定工程規劃許可審批豁免清單,清單內的項目無需辦理工程規劃許可。建設單位可以選擇實行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和工程總承包模式。民間投資的房屋建筑工程,不涉及社會公共利益或公共安全的,建設單位可以自主決定發包方式。(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市文化體育旅游局、市林業局、市能源局、達州國家安全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調整審批時序。公開出讓用地的項目,在用地出讓前,涉及的生態環保、節能減排、水土保持、城市景觀等指標要求應納入用地出讓條件。地震安全性評價在工程設計前完成即可,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價等評估評價和取水許可等事項在開工前完成即可。供水、供電、燃氣、熱力、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務在工程建設許可階段提前介入,告知相關流程及技術指導意見,相關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報裝提前到開工前辦理,在工程施工階段完成相關設施建設,竣工驗收后直接辦理接入事宜。(市經信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市城管執法局、市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規范審批服務事項。
對照國務院和省政府公布事項清單目錄,結合本地實際,全面清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服務事項,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審批服務事項,梳理形成審批事項清單和服務事項清單,實行動態管理。制定審批服務事項清單原則上應與上級保持一致,超出上級政府審批事項清單范圍的,應報上級政府備案,并說明理由。(市政府辦公室、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委編辦、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市司法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合理劃分審批階段。
按照“一家牽頭、統籌協調、并聯審批、限時辦結”原則,將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流程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
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主要包括項目審批核準、選址意見書核發、用地預審、用地規劃許可等;工程建設許可階段主要包括規劃設計方案審查、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等。(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牽頭實施)
施工許可階段主要包括設計審核確認、施工許可證核發等;竣工驗收階段主要包括建設工程檔案驗收、消防驗收、規劃核實以及涉及國家安全事項的建設項目竣工驗收、人防竣工驗收及驗收備案等。(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實施)
其他行政許可、強制性評估、中介服務、市政公用服務以及備案等事項納入相關階段辦理或與相關階段并行推進。(市級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分類細化項目流程。
根據項目類型、投資類別、規模大小等,將工程建設項目劃分為一般政府投資項目、政府投資線性市政工程建設項目、一般社會投資項目、中小型社會投資項目、帶方案出讓土地項目和園區內工業、倉儲及生產配套設施項目(化工園區及危險化學品項目等特殊項目除外)六類,實行項目分類審批管理。簡化中小型社會投資項目審批,對于帶方案出讓土地的項目,不再對設計方案進行審核,將工程建設許可和施工許可合并為一個階段。中小型社會投資項目范圍由市政府確定并公布。(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級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實行聯合審圖和聯合驗收。
1.推行聯合審圖。將消防、人防、技防等專項設計審查并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由施工圖審查機構進行整體性審查,在施工圖審查報告中新增消防、人防、技防等專項審查意見,相關部門不再進行技術審查,并以施工圖審查機構審查合格且依法備案的施工圖作為工程施工及竣工驗收(含消防備案)的依據,明確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備案為告知性備案。(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人防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行“多測合一”。將竣工驗收階段涉及的規劃測繪、房產測繪、地籍測繪等測繪測量工作,合并為一個綜合性聯合測量項目,實行“一次委托、聯合測繪、成果共享”。(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牽頭實施)
3.推行聯合驗收。建立工程建設項目聯合驗收機制,推行檔案、消防、規劃、人防、防雷等事項聯合驗收,統一竣工驗收圖紙和驗收標準,統一出具驗收意見。涉及工程現場核實驗收環節的,實行“同時受理、并聯核實、限時辦結”。各驗收部門要結合自身行政職能和技術職責,做好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行政指導及竣工驗收前技術檢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實施)
(六)推行“ 區域評估”。
在各類經濟開發區、新區、產業聚集區、特色小鎮以及縣級以上政府確定的其他區域,推行“區域評估”。由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統一組織對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價、地震安全性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水土保持方案、防洪影響評價、考古調查勘探和文物影響評估、建設項目安全評價、壓覆礦產資源調查評估、水資源論證、交通影響評價、航空限高評估等事項實行區域評估,形成整體性、區域化評估結果。除特殊工程和重大工程外,區域內工程建設項目共享區域綜合評估評審結果,不再單獨編報評估評審。實行區域評估的,各地應在土地出讓或劃撥前,將相關建設要求告知建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體育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推行告知承諾制。
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審批條件的行為且不會產生嚴重后果的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由申請人按照要求作出書面承諾,審批部門可以根據申請人信用等情況直接作出審批決定。對帶方案出讓土地項目和園區內工業、倉儲及生產配套設施項目(化工園區及危險化學品項目等特殊項目除外)的相關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已經實施區域評估的工程建設項目的相應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交通運輸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統一信息數據平臺
依托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原則,建設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全部納入系統管理,與國家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等系統對接聯通,實現審批數據實時共享。研究制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管理辦法,建立超時預警反饋機制,充分發揮在線監管和業務指導作用,完善審批管理系統“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在線并聯審批、統計分析、監督管理等功能,在“一張藍圖”基礎上開展審批,實現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統一受理、并聯審批、實時流轉、跟蹤督辦、信息共享、流程透明、限時辦結。(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牽頭,市大數據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統一審批管理體系
(一)“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
充分運用“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功能,強化前期項目策劃,加快項目生成,制定項目生成辦法;統籌整合各類規劃,劃定各類控制線,構建“多規合一”的“一張藍圖”;梳理各類規劃和空間管控要素,制定“多規合一”實施細則,建立“多規合一”協調機制,明確涵蓋的規劃目錄、形成的數據目錄(各類空間規劃圖層信息等)、統籌整合各類空間規劃事項完成的具體要求和時間節點等。編制形成“多規合一”的“一張藍圖”,整合空間掌控數據,明確核心重點要害部門周邊安全控制區、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控制線,形成管控邊界清晰、責任主體明確和管控規則明了的空間規劃圖。完善差異圖斑分析,制定消除空間規劃矛盾和差異工作計劃,切實消除主要的空間規劃矛盾和差異,提高“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效率。(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牽頭)
在近期建設和土地利用規劃年度實施計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基礎上,通過“多規合一”功能開展項目篩選,建立項目儲備庫。(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實施)
(二)“一個窗口”提供綜合服務。
依托現有政務服務大廳,整合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部門和各市政公用服務單位職能職責和分散設立的服務窗口,設立審批綜合服務窗口,建立完善“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階段辦理、材料網上流轉、窗口統一出件”的“一窗受理”服務模式。(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級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
各審批階段均實行“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的運作模式。各階段牽頭部門制定統一的辦事指南和申報表格。建立完善審批清單服務機制,為申請人提供項目需要審批的事項清單。依托審批管理系統,共享全流程申報材料,凡前置審批已提交的資料,后續審批時不再重復提交。(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實施)
(四)“一套機制”規范審批運行。
建立健全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階段配套制度;建立“多規合一”協同規則、審批管理系統運行規則、事中事后監管制度等;建立審批協調機制,協調解決部門意見分歧;建立跟蹤督辦制度,實時跟蹤審批辦理情況,實施全過程督辦。明確部門職責,明晰工作規程,規范審批行為,建立各項配套制度,確保審批各階段、各環節無縫銜接。(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交通運輸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統一監管方式
(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積極探索建立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相適應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將改革過程中精簡取消、委托下放、告知承諾的事項納入事中事后監管范疇,防止“監管空白”。建立健全信用聯合懲戒機制、開展風險分類監管、強化基層日常監管。對于實行告知承諾制的審批事項,依法制定監督管理辦法,在規定時間內對申請人履行承諾的情況進行檢查,對申請人未履行承諾的,依法依規撤銷行政審批決定并追究申請人的相應責任。對于實行豁免審批的事項,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確保項目依法合規實施。(具有審批權限的各職能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全面建立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建設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信用信息平臺,完善申請人信用記錄,建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紅黑名單”制度,實行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加強部門信用評價系統與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的對接聯通,擴大信用評價實施范圍,將所有中介服務主體和建設主體納入信用評價范疇。將企業和從業人員違法違規、不履行承諾的失信行為納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實行信用評價與市場準入、招標投標、評優評獎掛鉤,強化信用評價結果在市場交易和從業活動中的運用,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規范中介服務。
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建立完善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和管理制度,明確服務標準、辦事流程和辦理時限,規范服務收費;健全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體系,依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和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網構建中介服務網上交易平臺,強化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將全過程中介服務納入監管,構建“市場主導、行業自律、政府監管”三位一體的開放、高效、有序的中介服務體系。(市政府辦公室牽頭,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交通運輸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提升市政公用服務水平。
供水、供電、燃氣、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務全部入駐政務服務大廳。建立市政公用服務事項清單和管理制度,編制辦事指南,明確服務流程和收費標準,實行服務承諾制,為建設單位提供“一站式”服務。(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牽頭,市城管執法局、市經信局、市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政府成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切實擔負起改革主體責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日常工作。(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及市級相關部門分工負責)
(二)嚴格督促落實。
加大督導力度,跟蹤改革任務落實情況。實行工作推進情況月報制度。對推進不力,未按時完成階段性工作目標的部門,嚴肅問責。強化社會監督,及時向社會公開改革工作推進情況。全市工作推進情況,定期向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報送。(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法治保障。
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與改革不相適應的,實施部門要及時報請司法行政部門推進相關法規、規章的“立改廢釋”工作。行政規范性文件與改革不相適應的,由文件制定機關按程序修訂。完成改革涉及的相關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行政規范性文件的修訂工作。(市司法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要素保障。
對本次改革過程中涉及到的審批管理系統平臺建設、培訓、宣傳等經費,以及辦公場所等要素給予保障,確保全市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順利推進。(市財政局負責)
(五)加強宣傳引導。
各地各部門要通過多種形式及時宣傳報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相關工作措施和成效,引導企業、社會公眾準確把握相關政策,增進企業、社會公眾參與度,自覺應用改革成果,為改革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達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名單
附件
達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領導小組名單
組 長:郭亨孝 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
副組長:陳文勝 市政府副市長
成 員:向仕春 市政府秘書長
譙學偉 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王懷彥 市政府副秘書長
殷 恒 市委編辦主任
張玉華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局長
王 成 市發展改革委主任
淳永奉 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局長
林建祥 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局長
李大兵 市經信局局長
許高山 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
魏雪峰 市司法局局長
李 敏 市財政局局長
袁 勇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
翟朝暉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李曉華 市水務局局長
李冰雪 市文化體育旅游局局長
唐志坤 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王 建 市應急管理局局長
陳 謀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鄧福盛 市林業局局長
陶宇翔 市城管執法局局長
陳 健 市大數據管理局局長
劉 濤 市人防辦主任
王家洪 達州國家安全局局長
楊 輝 市氣象局局長
何長華 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主任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王懷彥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張玉華、王成、淳永奉、林建祥兼任辦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