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報
主管單位 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編輯出版 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報編輯室
地 址 達州市通川區永興路2號
電 話 0818-3091434
郵 編 635000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實施意見

達市府辦〔2017〕47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單位):

為貫徹落實《四川省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要求,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及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市第四次黨代會和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完善基礎金融服務與改進重點領域金融服務相結合,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使最廣大人民群眾公平分享金融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發展目標。

2020年,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并具有達州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務和保障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特別是要讓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及時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逐步消除金融機構空白鄉鎮,保險服務鄉鎮覆蓋率99.9%、村級覆蓋率95%;農業保險參保農戶覆蓋率提升至95%以上。未來五年,小微企業貸款信貸計劃單列,力爭每年實現三個不低于以及國務院和銀監會關于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考核要求。在提高金融服務滿意度和金融工具使用效率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小微企業和農戶申貸獲得率和貸款滿意度。力爭到2020年底,小微企業信用檔案建檔率達到80%、農戶信用檔案建檔率達到50%,明顯降低金融服務投訴率。

二、主要任務

(一)發揮各類金融機構作用,建立健全金融監管差異化激勵機制。

1.發揮各類銀行機構作用。鼓勵政策性銀行以批發資金轉貸形式與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合作,降低小微企業貸款成本。探索與其他銀行業機構合作開展出口退稅賬戶委托貸款、統借統還轉貸等業務,擴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覆蓋面。強化政策性功能定位,加大對農業開發和水利、貧困地區公路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貸款力度,為三農發展提供期限長、成本低的政策性資金支持。

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要繼續推進專營機構建設,各級銀行業金融機構安排專人專崗。地方性法人銀行要繼續向小微企業集中區域增設小微支行、社區支行。鼓勵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民營銀行扎根基層、服務社區,為小微企業、三農和城鎮居民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鼓勵法人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增強支農支小資金實力。支持郵政儲蓄銀行達州分行穩步發展小額涉農貸款業務,逐步擴大涉農業務范圍。

積極穩妥推進農村信用社產權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商業銀行組建工作。持續做好民營銀行設立工作,繼續支持民間資本投資入股或發起設立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機構,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增強內生發展動力。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以集中連片扶貧縣、百萬人口大縣中未組建村鎮銀行的縣(市、區)為重點,加快在縣(市、區)集約化發起設立村鎮銀行步伐。

2.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作用。以創業板行動計劃和四川省省級上市和掛牌企業后備資源庫為抓手,做實企業上市和直接融資培育工作,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中小微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促進更多涉農企業掛牌、上市,促進更多涉農上市公司再融資。支持貿易商、合作社充分利用期貨市場,為規避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提供有效手段。鼓勵引導小微企業、三農等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通過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天府商品交易所等場所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小微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

3.發揮保險公司保障優勢。穩步拓寬政策覆蓋面,提高保險保障水平,增強風險保障能力。加大對涉農保險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保險機構調動更多保險資源進入農業農村,建立健全涉農保險服務體系,提高涉農保險服務的可及性和便利性。鼓勵保險公司規范農業保險投保、理賠程序,簡化辦事手續。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探索開展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氣象指數保險、農產品產量保險等,穩步擴大畜牧業、森林保險、農房保險、農業基礎設施保險、農機具保險等的覆蓋范圍,滿足不同層次的農業保險需求。推動險資直投支農融資項目。積極發展涉農小額貸款保證保險,開展農險保單貸款業務,緩解農業企業、農戶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周轉資金困難。鼓勵保險機構將資源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傾斜,積極開發扶貧農業保險產品,滿足貧困農戶多樣化、多層次的保險需求。建立健全貧困地區保險服務體系,依托村委會、居委會建設保險服務站,開展面向基層群眾的保險惠民服務。大力發展針對小微出口企業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小微出口企業擴大出口規模,重點支持農產品出口和農業企業走出去。深入推進個人稅優健康保險試點。以商業養老保險和醫療健康保險等為重點,鼓勵商業保險機構提供與社會保險相銜接的產品和服務,發揮商業保險對社會保險的補充作用。大力發展環境污染、醫療執業、安全生產等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責任保險,探索開展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充分發揮保險的風險管理技術優勢,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范救助體系。

4.規范發展各類新型機構。大力發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規范發展民營、混合經營的融資擔保機構。推進完善政銀擔風險分擔試點,引入更多金融活水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地方政府主導建立風險擔保基金,引領推動各類農業農村產權抵押貸款發展壯大。

積極發揮小額貸款公司和典當行融資功能,努力提升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水平。鼓勵優質小額貸款公司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增資擴股、定向發債、資產轉讓、資產證券化、股東借款等方式做大做強。推動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享受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鼓勵發展設立消費金融公司、財務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引導創新開發差異化金融產品,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和涉農企業的融資需求。力爭新建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激發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升級。

促進互聯網金融組織規范健康發展,嚴格執行行業準入標準和從業行為規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務水平,降低市場風險和道德風險。

積極穩妥發展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組織,促進資金互助與農業生產有效融合,更好地發揮資金互助合作組織在支持三農發展和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

5.健全金融監管差異化激勵機制。以正向激勵為導向,從業務和機構兩方面采取差異化監管政策,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將信貸資源更多投向小微企業、三農、特殊群體等普惠金融薄弱群體和領域。推進小微企業專營機構和網點建設。有序開展小微企業金融債券、三農金融債券的申報和發行工作。進一步研究加強對小微企業和三農貸款服務、考核和核銷方式的創新。推進落實有關提升小微企業和三農不良貸款容忍度的監管要求,完善盡職免責相關制度。鼓勵建立農業產業發展投資引導基金。加強我市農業保險統籌規劃,完善農業保險管理制度,建立全市農業保險管理信息平臺。扶持小額人身保險發展,支持保險公司開拓縣域市場,積極爭取保險公司總部政策支持,大力推進險資入達。

(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手段,促進金融脫貧攻堅和精準扶貧。

1.創新小微企業金融產品和服務。圍繞小微企業融資特點,引導銀行機構積極開展保理、融資租賃、企業主個人財產擔保、聯保貸款等新型信貸業務。推動金融機構開展擔保方式創新,大力推廣應收賬款、知識產權、股權、動產、訂單、倉單抵質押貸款。鼓勵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引入貸款保證保險機制。支持發展出口信用保險、信用保證保險和保單質押貸款,盤活應收賬款等擔保資源。支持金融機構優化民營企業信貸管理,通過提前進行續貸審批、設立循環貸款、實行年審制等措施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積極推廣稅金貸產品。支持優質小微企業上市或到新三板、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融資。鼓勵小微企業引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以及利用債貸組合等新型模式融資。構建小額擔保貸款+信用社區建設+創業培訓等聯動機制,以創業帶動就業,支持大學畢業生、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

2.創新三農金融產品和服務。根據國家統一部署,穩妥開展農村兩權抵押、流轉、評估試點。在涉農金融機構中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和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試點,激活農村金融市場。大力發展農業保險,鼓勵市、縣因地制宜開展特色農險,積極開發推廣目標價格保險、天氣指數保險、收入保險試點等,精準對接農業保險服務需求。

支持金融機構根據農業生產經營流程,發展訂單、倉單質押等產業鏈、供應鏈金融服務新模式,引導金融機構創新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服務方式,提高農業金融服務集約化水平。積極開展農機具、存貨、訂單、應收賬款、水域灘涂使用權抵押等創新業務。鼓勵開展農業機械等方面的金融租賃業務。建立多元化的農業農村貸款擔保機制,創新聯保、互保等多種形式組合擔保貸款模式、推進農戶信用評級,設立星級信用戶評價制度,實行免評估、可循環小額信用貸款的鼓勵政策。

3.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良性發展。鼓勵互聯網支付機構服務電子商務發展,為社會提供小額、快捷、便民支付服務,提升支付效率。規范發展網絡借貸平臺融資,發揮其便捷、對象廣泛的特點,引導其緩解小微企業、農戶和各類低收入人群的融資難問題。發揮網絡金融產品銷售平臺門檻低、變現快的特點,滿足各消費群體多層次的投資理財需求。鼓勵金融機構加強與社保、醫保、交通、旅游、商務等相關的行政管理機構合作,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打造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信息、資金、產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務。

4.加大金融對脫貧攻堅的支持力度。按照監管引導、信貸支持、普惠服務、智力扶持、結對幫扶的模式和四單要求實施精準扶貧。

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支持引導作用。切實增強貧困地區金融機構就地、就近媒介資金作用,在相關宏觀審慎標準的權重計量上,體現對貧困地區金融機構的必要傾斜。加大對貧困地區扶貧再貸款支持力度,合理確定扶貧再貸款期限,執行優惠利率,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大專項信貸投放,切實降低貧困地區融資成本。在貧困地區開展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示范基地創建。加大再貼現支持力度,支持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小微企業等獲得融資。認真落實縣域法人金融機構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當地、定向降準等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實行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

加大貧困地區信貸投放。以2016年底銀行業貧困地區貸款為基數,各銀行業機構進一步加大信貸投入,確保我市作為貧困地區各項貸款增速高于全省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貧困戶貸款增速高于農戶貸款平均增速,中長期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積極爭取國開行、農發行加大對我市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保護、教育扶貧等領域的信貸資金投放,其他涉農金融機構要著重加大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小額信貸投放,大幅度提高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覆蓋率。

創新金融扶貧產品及模式。完善小額信貸、創業擔保貸款、助學貸款、康復扶貧貸款政策,穩妥推進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拓寬貧困戶抵押擔保范圍。因地制宜指導貧困縣小貸公司建設。協調國開行、農發行對接各地項目和資金需求,加大對易地扶貧搬遷的金融支持。研發扶貧開發金融產品,加大對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貧困人口安置、安居和就業創業各階段的信貸支持。積極做好定點扶貧和駐村幫扶工作,制定并落實金融扶貧開發合作協議一對一個性化幫扶方案。深入實施智力扶貧,認真辦理貧困縣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助學貸款,做到應貸盡貸,確保受助總人數、貸款金額逐年上升。

(三)健全信用信息體系,推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1.推進信用信息體系建設。通過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及地方各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動政務信息與金融信息互聯互通。加快建立多層級的小微企業和農民信用檔案平臺,實現企業主個人、農戶家庭等多維度信用數據可應用。持續推進達州市信用農戶、信用村、信用鄉(鎮)評定工作,以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為重點,持續增加農村信用評級授信的深化度,在融資額度、融資利率、融資便捷度等方面建立工作機制,促進信用體系建設與農戶小額信貸、產業扶貧信貸有效結合,發揮農村信用建設在提升貧困地區農戶信用等級、降低金融機構支農成本和風險、增加農村經濟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強農村經濟主體的信用意識。做好新設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接入征信系統工作,不斷擴大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覆蓋面。設立服務小微企業和農村的信用信息服務機構,加快建設信用達州網,推進信用信息服務網絡和融資對接平臺建設。擴大征信產品運用領域和范圍,探索適合小微企業和農村經營主體的征信產品和征信服務。健全自助查詢、代理查詢點等多元化的信用報告查詢渠道,優化征信異議和投訴處理工作流程,持續提升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服務水平。

2.推動農村支付服務體系建設。持續開展支付惠農示范工程創建活動,鞏固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成果。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全面實現銀行卡受理機具和業務功能互聯互通,豐富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的轉賬、繳費等業務功能。拓展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廣度和深度,切實提升支付基礎設施的有效使用率。大力推廣銀行卡、電子賬戶等非現金支付工具,提高銀行賬戶普及率。鼓勵銀行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面向農村地區提供安全、可靠的網上支付、手機支付等服務。進一步加強支付系統建設,不斷延伸支付清算網絡覆蓋面,推動和指導中小金融機構接入支付結算綜合服務系統,豐富資金結算渠道。

3.完善農村金融網點布局。鼓勵和支持銀行、證券、保險機構優化網點布局,進一步向縣域及鄉鎮提供延伸服務。支持設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努力消除金融機構空白鄉鎮。鼓勵保險機構建立健全鄉、村兩級保險服務體系,提升涉農保險服務水平。增強證券、期貨、基金等經營機構對縣域范圍內投資者的服務。加強規劃布局,提高準金融機構在縣域的覆蓋率。引導市內符合條件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在縣域設立分支機構或開展業務。

4.加強城市社區便民金融服務。圍繞衣、食、住、行等民生活動,建立社區金融生活圈,為社區服務商和居民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大力推進普及金融IC卡,推動金融IC卡在交通、旅游、園區、社保、衛生等公共服務領域多應用規模化發展,并積極接入四川省金融IC卡暨移動金融基礎服務平臺。深化移動電子商務金融科技服務創新試點工作。

(四)加強普惠金融教育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培育公眾風險意識。

1.加強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廣泛利用電視廣播、書刊雜志、數字媒體等渠道,多層面、廣角度長期有效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注重培養社會公眾的信用意識和契約精神。針對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反假貨幣、投資理財、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知識教育,深化金融政策普及度。

2.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加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監督檢查,及時查處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維護金融市場秩序。暢通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監管部門、仲裁、訴訟等金融消費爭議解決渠道,建立健全第三方非訴糾紛解決機制。開展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示范網點建設,加強與金融消費者權益有關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引導金融消費者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金融產品風險特征理性投資與消費。

3.培育公眾風險意識。以金融創新業務為重點,針對金融案件高發領域,運用各種新聞信息媒介開展金融風險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非法集資行為的認知度和辨識度,樹立收益自享、風險自擔觀念,促進公眾強化金融風險防范意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推進。

組建金融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普惠金融工作組織推動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和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單位)應結合工作職責,研究制定具體措施。加強專項督導,建立跟蹤督辦和考核評估機制。

(二)發揮政策引導激勵作用。

1.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實施年度貸款增量獎補、新增客戶首貸獎補、金融專項債券獎補等財政政策,支持金融機構增加小微和三農貸款投放,促進我市金融信貸規模穩步增長。建立定向貸款激勵機制。實施支農支小貸款獎補、精準扶貧貸款獎補等財政政策,引導金融機構重點增加對三農、小微企業、精準扶貧等薄弱環節的信貸投放,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2.健全融資分險機制和補償機制。建立健全政府、銀行、擔保、信保共同分擔的融資擔保風險補償機制,搭建針對中小微型出口企業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統籌解決小微出口企業接單、風險和融資難題。實施實體企業貸款風險補貼和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貼等財政政策,支持設立扶貧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和擔保基金,營造促進實體企業融資良好外部環境,吸引更多金融資源投向實體。

3.加強財政與金融政策的協調配合。探索整合財政扶貧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金融資源的支持和撬動作用。認真落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稅收優惠、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和精準扶貧、支農支小等財政金融互動政策,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配置。

4.設立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發揮財稅政策作用,立足公共財政職能,設立、完善、用好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重點針對普惠金融服務市場失靈的領域,遵循保基本、有重點、可持續的原則,對普惠金融相關業務或機構給予適度支持,更好地保障困難人群的基礎金融服務可得性和適用性。

(三)開展普惠金融試點示范。

在風險可控、依法合規的條件下,選擇宣漢縣開展普惠金融特別是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試點。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滿足城鄉居民基本金融需求,實現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的精準對接。認真落實《數字普惠金融:四川最佳實踐區行動方案(2017)》,積極探索發揮基層政府、金融機構在推進普惠金融發展中的作用。以創建為契機、以典型作示范,推動金融扶貧惠農工作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拓展。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6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床戏无遮挡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韩国男男腐啪GV肉视频| 欧美大bbbxxx视频|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草莓视频网站下载| 女人扒开下面让男人桶爽视频|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黄色a级免费网站| 大胸喷奶水的www的视频网站 |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国内精品一卡2卡3卡4卡三卡| 欧美重口另类在线播放二区 | 欧美成人免费香蕉|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李丽珍蜜桃成熟时电影在线播放观看| 粉嫩极品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麻|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 loveme动漫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小说 |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特黄特色一级特色大片中文| 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 一道久在线无码加勒比| 欧美性狂猛xxxxxbbbbb|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不卡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另类精品xxxx人妖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