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綠化達州行動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6月13日
綠化達州行動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的決策部署和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建設幸福美麗達州,結合達州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觀,以基本建成嘉陵江上游生態屏障為目標,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載體,優化國土綠化空間布局,創新綠化機制體制,以開展植樹造林、推進擴綠增綠、提升綠化水平、綠化檔次和恢復提升生態系統功能為重點,統籌城鄉綠化,實行全市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參與,推進國土綠化美化,為建設幸福美麗達州奠定良好的生態基礎。
二、主要目標
到2020年,全市新增森林面積5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3.5%,國土綠化覆蓋率達到70%,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4平方米,道路、水系林木綠化率達到80%以上。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重點工程造林行動。以萬源市、宣漢縣為重點,依托天然林保護工程公益林建設,全面推進宜林(綠)荒山、荒坡、荒灘造林綠化,實現所有的宜林(綠)荒山、荒坡、荒灘應綠盡綠。在農戶自愿的基礎上,積極穩步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將符合條件的25度以上非基本農田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農田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還草,不斷增加林草植被。達川區、通川區、大竹縣、渠縣、開江縣緊密結合農建綜合示范區建設,實現農田林網化。大力實施不宜耕作土地和未利用土地綠化,不斷拓展造林綠化空間。到2020年,全市人工造林80.7萬畝,草地生態保護修復120萬畝。〔牽頭單位:市林業園林局、市農業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二)實施森林城市建設行動。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載體,大力實施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完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和綠線管理制度。新建城區留足留夠綠化用地,把森林城市建設和綠化美化,納入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老城區要結合海綿城市建設,采取破硬建綠、見縫插綠、拆墻透綠、通道架綠、屋頂顯綠、陽臺見綠等措施,不斷拓展城市綠化空間,增加綠色總量。開展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和生態旅游休閑場所建設,滿足市民對生態康養、生態健身、生態娛樂日益增長的需求。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山體和城郊的坡耕地、閑置地,開展城市防護林建設,形成城在林中的自然景觀,減少城市熱島效應。開展城市主要進出口通道綠化建設,形成景觀優美的綠色廊道。到2020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4平方米,建成5個300畝以上的城市公園,30個森林城鎮。〔牽頭單位:市林業園林局、市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三)實施綠色家園行動。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為重點,做好農村路旁、田旁、宅旁、河旁、閑置土地綠化。充分利用空閑地,發展小果園、小藥園、小花園、小竹園、小林園等,加快形成道路與田旁喬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村社周圍防護林的綠色格局。開展園林式單位創建評選活動,大力推進綠化美化進機關、進單位、進軍營、進園區活動。到2020年,全市50%的幸福美麗新村建成園林村,創建省級綠化模范示范單位、示范小區100個,園林式單位150個。〔牽頭單位:市農委、市林業園林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四)實施水系綠化行動。以渠江、州河、巴河及支流為重點,積極開展流域綜合治理,將其干流第一層山脊內宜林宜綠非基本農田土地,全部納入綠化用地范圍,大力營造以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功能為主的防護林建設,構建沿江、沿河森林生態系統,形成林水相依風光帶。以寶石橋、龍潭、烏木、柏林、同心橋、忠心、明月、明星等大中型水庫為骨架,農村山坪塘為支撐,全面加強庫、塘綠化,提升綠化水平,規劃建設一批濕地公園。到2020年,全市完成河流庫岸廊道建設1800公里,綠化率達到80%,新增國家級濕地公園2個、省級濕地公園3個。〔牽頭單位:市水務局、市旅游局。責任單位:市林業園林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五)實施通道綠化行動。加快210、318國道公路,達州繞城公路、達(州)開(江)、達(州)宣(漢)、機場快速通道等國、省、縣道路綠化的提升改造,將其沿線可視范圍內的荒山、荒坡全面綠化,形成喬灌花結合、常綠落葉并重,合理搭配彩花、彩葉、彩果植物,著力打造以綠為主、多彩協調的森林生態景觀帶,提升現有通道的綠化、美化水平,形成景觀良好的綠色交通森林廊道景觀。對接高速公路和鐵路管理部門,全面提升達渝、達陜、達萬、達巴、南大梁高速公路和襄渝、達成、達萬鐵路的綠化水平,將高速公路和鐵路建成靚麗的綠色風景走廊。采取義務植樹或政府出苗、群眾投勞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全面加強鄉道、村道綠化。新建道路沿線用地范圍內的綠化美化要與道路建設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驗收使用。到2020年,國、省、縣道路綠化率不低于80%。〔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責任單位:市林業園林局、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六)實施綠色產業行動。依托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的原則,大力發展以核桃、樹花菜、銀杏、油橄欖、油用牡丹、烏梅、香椿、青花椒、中藥材等為主的特色經濟林產業,積極培育創建一批森林康養基地、森林人家。到2020年,新建、低改新增林業產業基地100萬畝,其中現代林業產業基地50萬畝。〔牽頭單位:市林業園林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七)實施森林資源保護行動。嚴格落實林地和森林、濕地、物種等生態紅線制度,嚴格實行林地用途管制,嚴格落實森林資源保護責任制,推進林業綜合執法改革,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和綠化成果違法犯罪行為。到2020年,全市新建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省級森林公園3個,林地保有量不少于1171萬畝,森林蓄積不低于4800萬立方米。〔牽頭單位:市林業園林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四、創新綠化機制
(一)創新投入機制。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積極整合和統籌安排相關資金,確保綠化行動有效開展。積極推進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以及政策性貸款加快林業建設。對社會參與的林業項目,按照政策規定予以貸款貼息、享受森林保險政策補貼,降低林業融資項目風險;支持金融機構開發適合林業特點的信貸產品,適當提高抵押貸款比例,適當延長貸款周期。支持擔保機構開展造林綠化貸款擔保業務。
(二)創新經營機制。分置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全面實施“兩證一社”改革,各類主體營造的林木,可自愿向縣級政府申請辦理林木權證,用于抵押貸款、流轉等。推進林權交易平臺建設,探索林地、林木股份合作模式,鼓勵通過依法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培育造林大戶、家庭林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林業職業經理人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鼓勵國有林場擴大經營范圍,在保持生態補償政策不變的基礎上,對周邊公益林實行統一管護,納入項目實行統一包裝,有目的地培育大徑級木材和珍貴樹種用材基地,鼓勵開展林下種養殖,開展森林旅游,搭建森林康養大平臺,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
(三)創新扶持機制。建立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全面落實國家林業優惠政策。支持各地建立林業貸款風險基金,對家庭林場等經營主體給予補貼傾斜。建立信息服務平臺,組建林業技術支撐人才數據庫,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免費服務,實行標準化運作,專業化服務。鼓勵科技人員領辦、創辦林業園林經濟實體。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建立互聯網等植樹信息平臺,支持通過捐資捐建、認管認養、愛綠宣傳、購買碳匯等方式參與植樹活動,履行植樹義務。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綠化達州行動是一項任務繁重的系統工程,各地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確保思想認識到位、責任明確到位、經費投入到位,措施落實到位,堅持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分管負責人具體抓,切實將綠化達州行動擺在重要位置。要逐級建立行動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統一組織、指揮、協調工作,要明確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明確行動的重點難點,妥善解決好行動中的具體問題,確保行動有效開展。
(二)強化協同配合。各級政府要對本地開展綠化行動負總責,認真組織搞好國土綠化。各地綠化委員會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主動作為,加強對國土綠化行動的指導。林業、農業、水務、交通運輸、鐵路、住房城鄉建設、國土資源、教育等部門要按照職責權限負責完成綠化任務。發展改革、財政、金融等部門要對國土綠化行動提供有力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要廣泛動員,積極主動參與到國土綠化行動中來。宣傳部門和新聞單位要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國土綠化建設美麗達州的重要意義、新舉措、新成效和先進典型等,為綠化達州行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生態脆弱地區造林、退化土地治理和濕地保護恢復,加大現有科研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力度。強化造林綠化種苗保障,提高主要造林樹種良種使用率。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花則花,研究推廣立體復合綠化模式。
(四)加強宣傳引領。各縣(市、區)、市級有關部門要按照綠化委員會印發的綠化達州專項規劃,組織編制具體實施方案,確保綠化任務落地。堅持全市動員、全民參與、加強生態文化教育和綠化公益宣傳,發動全社會主動投身綠化達州行動。
(五)嚴格督查考核。將綠化達州行動納入對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及每年農建“甘露杯”(林業項目)評比內容,強化任務分解、指導督查和考核通報,對工作推進不力,行動遲緩的,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