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報
主管單位 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編輯出版 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報編輯室
地 址 達州市通川區永興路2號
電 話 0818-3091434
郵 編 635000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17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達市府辦函〔2017〕66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單位):

經市政府領導同意,現將《達州市2017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428


2017年達州市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有效防治地質災害,避免和減輕災害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四川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和《達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達市府發〔201232號)相關要求,結合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2016年全市地質災害基本情況

2016年全市發生地質災害災情、險情共計54處,其中,滑坡31處,崩塌20處,其他3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與群測群防體系發揮重要作用,全市地質災害零傷亡。

2016年地質災害主要特點:一是強降雨是誘發地質災害的主因,災情、險情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二是地質災害類型仍以滑坡、崩塌為主,滑坡基本能得到成功預防,崩塌易造成人員傷亡。三是災害發生具有顯著的區域性,萬源、宣漢、達川區、渠縣是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區域。四是預案外地質災害發生頻率高于預案內地質災害點。

二、2017年全市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地質災害致災因素分析。

我市地處大巴山弧形構造中段南側與川東新華廈系構造的復合交接部位,特殊的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導致地質災害呈現出點多、面廣、規模大、成災快、暴發頻率高、延續時間長的特點。同時,全市地質災害的發育、空間分布既受地質環境條件控制,又與暴雨、人類工程活動等外在因素密切相關。特別是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區域性和局地強降雨極端氣候突出,人類工程活動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加劇,使地質災害防災形勢極為嚴峻,防治任務異常艱巨。

目前,經汛前排查統計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1651處,對67761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不同程度地威脅,潛在經濟損失23.9億元。

(二)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

1.降雨趨勢預測分析。據氣象部門預測,2017年度我市降水量較常年偏少,夏季洪澇災害較往年偏輕,旱情較往年偏重。35月總降水量較常年均值偏多1—2成;6—8月總降水量較常年均值偏少1—2成,但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局部地方可能會出現洪澇災害;9—11月總降水量較常年均值偏多1—2成。

2.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分析。我市災汛同頻特征明顯,地質災害發生概率與降雨量成正比,突發性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汛期。預計2017年汛期,我市地質災害仍將呈頻發、多發、易發、高發態勢,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發生數量可能較2016年偏多。非汛期(1—4月和10—12月)發生滑坡、崩塌地質災害較常年可能偏多,時間上具有不確定性,應密切關注礦區、在建工程等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區可能引發的地裂、地面塌陷、邊坡失穩等地質災害。

三、防治重點

(一)重點防范時期。

汛期5—9月為重點防范期,全市90%以上的地質災害發生在該時段,主要集中在7—8月。區域性和局地強降雨期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災害將明顯增加,且具有較強的同發性和群發性,需予以高度關注。

(二)重點防范區域。

在綜合考慮地質環境條件、人類工程活動和地質災害現狀及發展趨勢基礎上,全市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劃分為峽谷高易發區、深丘中易發區、低山低易發區和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區。

1.峽谷高易發區。包括萬源市全部、宣漢縣東北部和達川區中西部,面積約8000平方公里。區內降水充沛、強度大,暴雨和地表水沖刷、剝蝕、侵蝕作用強。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

2.深丘中易發區。包括宣漢縣西南部、達川區西南部、通川區西北部和達州經開區部分地區及渠縣大部,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區內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

3.低山低易發區。包括大竹縣、開江縣全部,達川區東部,達州經開區、渠縣、宣漢縣部分地區,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區內地形較平緩,地質環境條件較好,在暴雨和人類工程活動作用下,容易發生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

4.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區。主要包括城市建筑工程不合理開挖邊緣、公路及鐵路建設沿線形成的高陡邊坡、礦山廢矸廢渣堆積區及采空區和水庫、電站、河流岸坡等區域。區內地質災害主要表現為邊坡失穩、崩塌、地裂、地面塌陷等。

(三)重點防范隱患點。

截至20173月底,我市已查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達1651處,要逐一加以防范。特別是對納入省級財政專項經費補助的1651處群測群防專職監測點,要予以重點防范。

(四)重點防范對象。

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城鎮、學校、景區和群眾安置點等人口聚集區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是我市的重點防范對象。同時,正在山區地帶從事生產建設活動的工礦企業、水利電力及鐵路公路等也是重點監測防范目標。

四、防治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防災責任。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達州經開區管委會是本轄區地質災害防治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完善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體系,主要負責同志是防災第一責任人,要親自過問,親自部署,分管負責同志必須深入一線、靠前指揮。要建立健全各級地質災害應急指揮決策機構并強化其統籌指揮作用,要層層簽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把地質災害預防和地質災害發生時抗災搶險的目標責任,落實到監測、預警、疏散等具體防災措施上,把防災責任、監測責任、工作要求落實到點、到人,做到點點有人抓、處處有人管。對因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反應不及時、處置不得力而造成重大影響的,嚴格實行問責制度。

(二)落實部門職責,強化聯動防災。

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四川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工作分工方案》(川辦函〔2012121號)和達市府發〔201232號要求,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明確、責任落實的防災聯動機制。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做好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負責受威脅城鎮居民和鄉村農戶安全的地質災害防治;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公路(鄉道、村道由鄉村負責)、航道沿線及危及交通設施和通行安全的地質災害防治;水務部門負責河道、水利設施及周邊地質災害防治;城管執法、住房城鄉建設、規劃部門負責市政道路公用設施、城市在建工程及其周邊地質安全隱患防治;扶貧移民部門負責移民遷建區、移民遷建設施地質災害防治;經信、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做好工業企業、礦山開采等生產活動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建設項目相應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督促業主單位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發展改革、科技知識產權、教育、文體廣新、民政、衛生計生、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關領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同時,各相關部門應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重要信息、突發事件要及時通報、快速反應,實現防災信息與部門工作間的充分銜接,確保防災效益最大化。

(三)健全應急制度,提升應變能力。

要嚴格執行重點防范期24小時值班制度、速報制度。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值班期間要做好地質災害日常預警和相關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上報、下傳工作。要加快避險場所建設進度,充實應急搶險隊伍,充分發揮市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和巡排查工作隊的作用。要加強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對疏散路線、時間、疏散地、預警方式進行周密設計,提高應急救援和防災處突能力。各在建工程、礦山企業及其他有關單位也必須建立地質災害汛期值班制度,各地要將值班電話向社會公布。達州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值班室電話:0818—2667768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時,要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將地質災害險情、災情出現的時間、地點、地質災害類型、災害體規模、誘發因素、發展趨勢、傷亡和失蹤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情況及時上報。做到災情發生30分鐘內電話報告市人民政府,在核實清楚情況后2小時內書面報告市人民政府。同時,要在響應實施中堅持實施書面日報告制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要在發生地質災害災情或險情的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立即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預案,組織應急防災減災職能部門責任人和專家及時趕赴現場,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并予以公告,設立明顯的危險區警示標志,采取應急排危等防治措施并組織群眾轉移避讓,防止災害損失進一步擴大。

(四)加大巡查排查,深化動態管理。

各地要繼續扎實做好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重點對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城鎮、村莊、學校、醫院、景區、山區農家樂等人員密集場所和各類工礦企業、在建工程特別是高山峽谷地帶在建項目、城市建筑廢渣堆積區等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拉網式排查,及早發現災害隱患,及時納入監控范圍,落實防災措施。及時將相關排查成果和防災措施建議函告相關部門和有關在建工程項目業主單位,避免突發性地質災害造成重大損失。要做好切坡建房、陡坡陡坎下或人工切坡地段的隱患排查,將排查出的隱患點登記造冊,建立臺賬,逐點落實監測人和防災責任人,完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處于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縣級人民政府要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隱患動態管理制度,堅持地質災害隱患動態排查、動態核實、動態監測、動態管理,對新發現的隱患點要及時納入預案、落實防災措施并及時更新地質災害隱患數據庫,對險情已消除的隱患點要按相關程序及時銷號。各地、各行業、各系統、各單位要對納入各級防治方案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嚴加防范、強化巡查,逐點查看隱患點變化情況,對隱患點防治方案完善、防災責任和防災避險措施落實等情況要進行重點檢查,將地質災害隱患巡查和督導工作貫穿于防治工作始終,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五)完善監測體系,強化專職監測。

按照群測群防、群專結合的要求,健全市、縣、鄉、村、組、監測員六級聯動體系。抓好地質災害防災專業隊伍建設,配齊配強專業人員和儀器設備。加強基層專職監測人員隊伍建設,抓好監測人員隊伍業務素質培訓,提高整體防災水平。要加強對監測人員履職的督導檢查,確保專職監測人員履職盡責,努力推動專職監測工作由無責任的義務有義務的責任轉變。監測責任人、監測人員調整變動的,要及時按程序上報并加強對新增人員的培訓,確保基層防災工作有人管,應急搶險措施能落實。

(六)完善預警機制,把握防災主動。

各地要加強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工作,重點加強對居民聚集區、中小學、交通干線、旅游景區、在建工地等人口集中區和重要場所的預警預報,進一步改進預報方式,切實提高預警預報的針對性和準確性。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與氣象、水務、新聞媒體等部門(單位)的協作,充分發揮面向公眾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雨情和險情實時發布平臺的作用,大力完善群眾性和專業性相結合的監測預防機制,努力推動防災工作由臨災處置向提前預防轉變。預測預報信息傳送要快速、準確、及時,確保每條信息逐級傳達到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具體監測人。要高度重視信息反饋工作,及時將信息傳遞情況、防災措施落實情況以及災害發生情況等逐級反饋至縣(市、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機構。

要將主動避讓、提前避讓、預防避讓三避讓原則作為汛期人員轉移避險的剛性要求落實到位。要充分利用本區域內地質災害應急避險場所或其他安全避讓場所,在強降雨時根據氣象和地質災害預警信息,主動組織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群眾提前轉移至安全地帶。對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除落實專門監測巡查外,還要劃定危險區和避災安全區向社會公布,使群眾心中有數。堅持把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縣城、城鎮、學校、醫院、農村聚居點、安置點、山區農家樂、農貿集市、旅游景點以及交通、水利設施和在建工程施工區、工礦區、營區等作為防范重點,把避讓機制措施落實到操作層面和最終責任人,必要時采取強制轉移措施。要抓緊制定每個隱患點的防災避險方案,逐一明確各區域、各點位的防災責任人、疏散路線、臨時安置場所及人員組織。遇到強降雨等極端天氣時,務必保持高度警惕,對有成災跡象的,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果斷組織撤離轉移,變被動防災為主動避災,變臨災避險為提前預防避讓。

(七)堅持綜合防治,構建防災體系。

各地要緊緊抓住開展地質災害綜合體系建設的機遇,構建完善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防治與應急四大防災體系。要根據省、市《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按照權責統一、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原則,合理確定本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目標任務。要按照輕重緩急原則,積極籌措資金,加快本地區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群眾避讓搬遷,對無法實施搬遷的隱患點采取應急排危等工程措施,對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對暫時無法進行治理和搬遷的隱患點加強監測避讓,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要強化組織保障,及時健全完善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全面提升地質災害綜合防治能力和水平。

(八)強化宣傳引導,筑牢防災保障。

各地要堅持抓好地質災害科普知識宣傳教育,使廣大群眾了解和掌握地質災害識別、監測、預防、預報知識和避讓措施,提高群眾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要將宣傳培訓與應急演練有機結合,加強山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隱患點周邊的普通群眾、工程施工人員的應急演練,突出主動避讓、提前避讓、預防避讓的演練,務求實效,使廣大群眾通過親身參與避險疏散、自救互救,增強防災意識和應變求生逃生能力,提高各方協調聯動和應急處置能力。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添置相關技術裝備和防災物資,保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需要。

 

附件:達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附件

 

達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長:李天滿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副組長:譙學偉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府辦公室主任

鄧福盛    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市氣象局局長

  員:      市經信委副主任

馮春勇    市公安局副局長

張登全    市民政局副局長、市雙擁辦主任

聶永生    市財政局副局長

牟成通    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肖勁松    市規劃局副局長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副局長

岳萬剛    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唐啟烈    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

      市水務局總工程師

      市安全監管局副局長

      市氣象局副局長

羅安純    市政府應急辦主任

徐玉明    市廣播電視臺副臺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協調處理日常事務,牟成通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一区亚洲一区天堂| 日韩一级片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强行入侵粗暴h肉囚禁| 亚洲精品电影天堂网| 相泽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日韩一级片在线观看|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杨幂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国产一国产二国产三国产四国产五| 一本色道久久99一综合|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波多野结衣av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2021| 东方aⅴ免费观看久久av| 欧美色视频在线|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永久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大学生真实视频在线|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躁av| 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热人久久中文字幕|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亚洲黄色三级网站|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 无人在线观看视频高清视频8| 优优里番acg※里番acg绅士黑| caoporn成人| 彩虹男gary网站|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丰满少妇人妻HD高清大乳在线| 武侠古典一区二区三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