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
《達州市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9月27日
達州市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國辦發〔2016〕2號)、《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川辦發〔2017〕5號)要求,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促進農業節水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總體部署,結合市委、市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用10年左右時間,通過配套完善灌排和供水計量工程體系,深化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構建可持續的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分灌區、分區域、分步驟穩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大力提升農業用水效率,優化農業種植結構,促進農業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約化轉變。到2020年,農田水利設施相對完善的重點中型灌區實現改革目標;到2025年,全市基本完成改革任務。
二、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16-2020年)。在中型灌區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狀況良好、地方資金投入和項目整合能力相對較強的縣(市、區),以及高效節水灌溉區域率先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改革重點涉及:達川區明星水庫灌區、沙灘河水庫灌區,宣漢縣忠心水庫灌區,開江縣寶石橋水庫灌區,萬源市白花大堰灌區,大竹縣烏木灘水庫灌區、同心橋水庫灌區、龍潭水庫灌區,渠縣柏林水庫灌區,各縣(市、區)高效灌溉項目所在區域。其中,大竹縣為2017年全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重點縣,改革任務面積10萬畝。
第二階段(2020—2025年)。總結第一階段經驗,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確保到2025年底全市基本完成各項改革任務。
三、改革重點
(一)加快工程配套設施建設。
以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為依據,切實加大灌區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和計量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工程完好、配套齊全的灌排工程體系。新建、改擴建農田水利渠系工程同步配套建設計量設施,尚未配備計量設施的已建工程按照整合連片的原則加快計量設施建設和改造;小型灌區和末級渠系根據需要細化計量單元,合理設置計量設施,有條件的地方實現計量到戶。加快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明晰農田水利設施產權,頒發產權證書,落實管護責任。加快完善大中小微并舉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提高農業供水效率和效益。
(二)建立農業水權制度。
以縣級行政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基礎,結合灌溉用水定額,逐步把供水指標細化分解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戶等用水主體,落實到具體水源。根據用水總量和結構實際需求,探索建立農業用水水權回購和轉讓機制。鼓勵用戶轉讓節水量,政府或其授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灌區管理單位可予以回購。在滿足區域內農業用水的前提下,推行節水量跨區域、跨行業轉讓。
(三)創新終端用水管理方式。
鼓勵發展農民用水自治、專業化服務、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和用戶共同參與等多種形式的終端用水管理模式,推行“計量供水、配水到戶、收費到戶、開票到戶”的水費計收辦法,健全水價、水量、水費“三公開”制度。支持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規范發展,充分發揮其在末級渠系管護、用水管理、水費計收等方面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
1.完善農業水價管理體制。農業水價按照價格管理權限實行省、市、縣分級管理,并按照水利工程產權可能性實行骨干工程水價和末級渠系水價分段管理。省屬水利工程以及跨市水利工程的骨干工程水價,由省價格主管部門進行成本監審和核定;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及轄區內跨縣和市屬水利工程骨干工程水價,由市級價格主管部門進行成本監審和核定;縣屬水利工程的骨干工程水價,由縣級價格主管部門進行成本監審和核定。末級渠系(鄉鎮及以下村、社所有的供水渠道和設施)供水價格由縣級價格主管部門進行成本監審和核定。農業供水終端價格由骨干工程供水價格和末級渠系供水價格兩部分組成,由縣級價格主管部門根據核定的骨干工程和末級渠系供水價格進行行文明確,并抄送省市價格主管部門備案。
2.合理核定農業供水價格。探索實行分類水價。區別糧油作物、經濟作物和養殖業用水等用水類型并制定不同價格,用水量大或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養殖業用水價格適當高于其他用水類型價格。逐步推行分檔水價。實行農業用水定額管理,逐步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合理確定階梯和加價幅度,促進農業節水。因地制宜探索基本水價和計量水價相結合的兩部制水價,積極推行豐水年和干旱年的季節水價制度,干旱年計量水價實行上浮。
(五)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
在完善水價形成機制的基礎上,各縣(市、區)應建立與節水成效、調價幅度、財力狀況相匹配的農業用水精準補貼機制。明確對象、方式、環節、標準、程序以及資金使用管理等,重點補貼種糧農民定額內用水,補貼標準根據定額內用水成本與運行維護成本的差額確定。建立農業用水節水獎勵機制,對采取節水措施、調整種植結構節水的規模經營主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和農戶給予獎勵。多渠道籌集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資金,統籌財政安排的水管單位公益性人員基本支出和工程公益性部分維修養護經費、農業灌排工程運行管理費、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維修養護補助、調水費用補助、有關農業獎補資金等資金用于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
(六)加強農業用水需求管理。
在穩定糧食產量和產能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調整優化種植結構。適度調減高耗水作物面積,選育推廣需水少的耐旱節水作物,建立與區域水資源和氣候條件相匹配的農業種植結構與種植制度。大力推廣噴灌、微灌、低壓管道輸水等高效灌溉節水技術,實現水肥一體化、水肥藥一體化管理,積極采用天然降水、覆蓋保墑等高效節水措施,提升天然降水利用效率。開展節水農業試驗示范和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用水技術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行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級負責工作機制。市政府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見附件)統一組織協調全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統籌協調解決改革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各縣(市、區)政府是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實施主體和責任主體,按照省、市政府統一部署安排負責落實推進本行政區域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二)強化協調配合。各級發展改革、財政、水務、農業部門要認真履職,強化協調配合。發展改革部門負責核定供水價格、制定差別水價政策等,財政部門負責研究落實農業水價財政補貼政策和資金管理,水務部門負責末級渠系和配套計量設施建設、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明晰農業水權、用水合作組織建設等,農業部門負責種植結構調整、推廣農業節水措施等。
(三)建立考核機制。市政府將把農業綜合水價改革納入對各縣(市、區)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的目標考核;把農業綜合水價改革完成情況作為年度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甘露杯”績效評價的重點考核內容。市級有關部門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專項督導,通報各地工作進展情況。
(四)創新投入機制。鼓勵以縣級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為依據,依法依規開展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多方面、多形式籌集資金,加快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和計量設施建設,完善灌排工程體系建設,為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創造良好的工程基礎條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護。鼓勵和引導村民通過“一事一議”籌勞籌資等方式參與農田水利建設。
(五)強化宣傳引導。做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政策解讀,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引導用水農戶樹立節水觀念、增強節水意識,保障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平穩順利實施。
附件:達州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附件
達州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
成員名單
組 長:王全興 市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李 龍 市政府副秘書長
成 員:李筆畫 市發展改革委西開辦主任
黃禮清 市財政局機關黨委書記
何海波 市水務局副局長
李曉霞 市農業局總經濟師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水務局,由何海波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協調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