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
為切實抓好2016年大春生產,推進糧油高產高效創建和現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全年農業穩產增收,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思路目標
2016年,全市大春生產圍繞“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的工作思路,以“穩產能、調結構、轉方式”為主攻方向,堅持糧油總量穩定、效益和競爭力并重,推進糧油產業轉型升級,為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具體目標是:全年大春糧食播面穩定在595萬畝以上,總產達到240萬噸以上,確保全年糧食播面820萬畝,總產達到290萬噸。水果總產43萬噸,茶葉總產10000噸,大春蔬菜總產190萬噸。建設現代特色效益農業標準化基地12萬畝。
二、工作重點
(一)穩定播種面積,大力實施“藏糧于地”戰略。認真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制,避免“非糧化”和嚴禁耕地“非農化”。穩定提高耕地質量,抓好15.49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建設。充分調動種糧主體積極性,通過轉包、租賃、托管、助耕或代耕代種等措施,實現應種盡種。
(二)深化糧油高產高效創建,大力實施“藏糧于技”戰略。科學規劃布局,深入開展糧食高產高效創建活動和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全市建立大春糧食高產高效創建示范片40個、面積40萬畝以上。要抓住區域優勢,在種養結合、農機農藝融合、規模經營、功能拓展、精深加工等方面做文章、要效益。要大力開展農業科技培訓、示范、推廣,加強糧油科技創新和“四新六良”技術組合運用。
(三)調整優化種植結構,著力提高種植業發展質量。積極引導糧油內部結構、品種結構調整,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農業發展格局。堅持以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和第三輪現代農業重點縣建設為抓手,推進富硒茶葉、蔬菜、水果、蠶桑等特色產業示范帶建設。積極推廣“糧改飼”和糧經復合等種植模式,根據市場需求和農牧發展需要,因地制宜發展青貯玉米、飼草、雜糧雜豆等作物。
(四)嚴格牧漁執法,推動畜牧漁業健康發展。以第三輪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優化畜牧業區域布局和結構調整。做好畜禽春配、春孵和春季補欄工作。做好畜禽免疫、疫病監測,加強人畜共患病及其它動物疫病防控。嚴格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加強畜禽屠宰監督管理。大力發展增殖漁業和休閑漁業,積極開展健康養殖示范場、示范縣創建活動,強化漁政執法,嚴格實行禁漁期制度,推進漁業健康發展。
(五)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推進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繼續落實鼓勵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獎勵扶持政策,市、縣財政要從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資金用于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獎勵。積極鼓勵工商資本、龍頭企業參與糧油生產。促進土地流轉,落實商品化集中育秧、工廠化育秧、機插秧技術措施,推進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7萬畝以上。
(六)創新生產經營體制,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經營性農業服務業發展。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共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大力推廣良種苗繁育、集中育插秧、農機承包作業、病蟲害統防統治、水肥一體化、養殖業糞污專業化處理、動物診療等服務。鼓勵搭建糧食烘干、倉儲物流等區域性服務平臺。支持新型主體等開展農資配送、代耕代種、土地托管、農機跨區作業等社會化服務。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責任。貫徹落實《達州市關于落實糧食生產省長負責制實施意見》,把抓好大春生產作為全年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關鍵環節,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集中人力、物力,切實解決好大春生產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確保糧食生產穩定。
(二)加大投入。要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及時兌現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補貼,充分調動農民種田積極性。推進全市農業(糧油)規模經營貸款擔保體系建設,完善金融支持農業政策和農業保險政策,提高糧油生產投入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積極整合項目資金,集中用于糧食生產。
(三)強化協調。各級各相關部門要盡職履責,互相配合。農業部門要廣泛開展技術培訓與推廣,落實農業防災減災措施,搞好農機調度工作;供銷部門要切實抓好肥料、農藥、農機具等物資調配;水務部門要全力滿足大春用水;電力部門要確保春耕電力供應;氣象部門要搞好氣象服務;發展改革、工商、質監、農業等部門要抓好農資市場監管;金融信貸部門做好農業生產信貸資金發放,協同配合打好大春生產攻堅戰。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