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相關部門:
為深入貫徹實施《旅游法》、《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的意見》(川府發〔2013〕42號)精神,現就促進全市旅游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工作思路。
遵循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堅持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產業融合,大力實施“文旅靚市”發展戰略,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項目開發為重點、打造精品景區為核心、培育產業集群為支撐,全力提升旅游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把達州建成“成渝西”黃金旅游線的重要目的地。
(二)發展目標。
1.旅游經濟指標。到2017年,全市旅游總收入達到150億元,新增旅游就業3萬人;到2020年,全市旅游總收入達到200億元以上,新增旅游就業3萬人。
2.旅游產業規模。到2017年,培育國家4A級旅游景區7家,國家旅游度假區1家,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縣3個;到2020年,培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2家,國家旅游度假區2家,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1家,國家文化旅游示范基地1家。
二、重點任務
(一)打造旅游精品,推進集群發展。
1.打造城市旅游核心區。實施“景城一體”,旅游要素融入城市整體發展綜合布局,在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中統籌考慮旅游功能。圍繞城市精神和主題形象,增設標志性文化景觀和形象標識。改造提升州河濱水景觀,構建水上娛樂、水岸休閑的城市游玩區。依托中心廣場、人民廣場、天益廣場、蓮花湖、張家壩等商務文化集聚區建設,打造餐飲、娛樂、購物、休閑、會展等特色旅游主題街區。加快鳳凰山、蓮花湖片區、大寨子、鹿鼎寨、火峰山、犀牛山等城市公園建設,形成獨具特色的環城市生態游憩帶。(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通川區、達川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規劃局、市商務局、市文體廣新局、市林業園林局、市城管執法局)
2.建設三條旅游精品線。有效統籌旅游景區、旅游城鎮、旅游通道建設,重點培育三條貫穿全市、銜接周邊的復合型旅游線路:優化提升達州市區—真佛山—海明湖—五峰山—賨人谷—渠縣漢闕—城壩遺址休閑度假養生旅游線,延伸至廣安、南充地區,融入重慶都市旅游圈;加快建設達州市區—神劍園—洋烈水鄉—巴山紅軍公園—百里峽—八臺山—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生態紅色文化旅游線,對接巴中、漢中地區,融入川陜渝紅色旅游環線;改造完善達州市區—蓮花湖—犀牛山—青寧—九龍湖—飛云溫泉—峨城山鄉村休閑體驗旅游線,連接梁平、萬州地區,融入三峽國際旅游線。(牽頭單位:市旅游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交通運輸局)
3.培育五大旅游集聚區。重點推進八臺山—百里峽生態度假旅游集聚區。加強地質遺跡、生物多樣性、森林生態、地熱資源保護與開發,推進八臺山地質公園、龍潭河康養基地、天池壩風情小鎮、百里峽高山旅游、洋烈親水生態休閑長廊建設,打造大巴山生態科普山地公園,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精心打造羅家壩—城壩遺址古巴國文化旅游集聚區。整合羅家壩、城壩遺址、漢闕群文化資源,加大考古發掘力度,啟動巴人文化博物館、秦漢文化博物館、中華漢闕園等項目建設,打造展示巴文化精髓的大遺址考古公園,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和世界文化遺產。著力培育賨人谷—大坡嶺生態休閑旅游集聚區。實施大坡嶺森林游憩、鎖口峽探險、桂花嶺古賨山寨、賨人文化特色街區項目建設,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古賨文化和生態休閑旅游區,力爭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加快建設五峰山—海明湖休閑養生旅游集聚區。突出溫泉、運動、休閑主題,加快完善海明湖旅游功能,整合五峰山森林、溶洞、湖水、田園資源,建成溫泉森林康體養生旅游綜合體,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旅游度假區。抓緊提升真佛山—金山寺宗教文化旅游集聚區。以德化寺、金山寺為核心,加快真佛山業態培育,推進孝善思想和禪宗文化傳播,開發體驗式宗教旅游產品;推進金山寺修復改造工程,打造川東第一名剎,創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牽頭單位:市旅游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文體廣新局)
(二)堅持產業融合,促進業態創新。
1.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依托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挖掘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突出鄉村特點,開發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推動鄉村旅游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合理利用古村古鎮、民族村寨,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游小鎮,建設一批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加強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扎實推進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統籌利用惠農資金加強衛生、環保、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旅游服務體系。加強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培訓,鼓勵旅游專業畢業生、專業志愿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牽頭單位:市農委,責任單位:市農業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扶貧移民局、市旅游局)
2.創新發展文化旅游。高水平建設蓮花湖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演展基地,加快推進巴山大劇院、群眾文化廣場、田園大舞臺、主題游樂園建設,培育國家級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加強革命傳統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支持傳統戲劇的排練演出場所、傳統手工藝的傳習場所和傳統民俗活動場所建設。創新開發各類休閑文化旅游產品,高水平打造元九登高節、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等重要節慶品牌。充分利用博物館、紀念館、體育場館等設施,開展文體旅游活動。鼓勵創辦文化旅游演藝公司,依托本土文化藝術資源,打造特色鮮明、藝術水準高的旅游文化演藝劇目。(牽頭單位:市文體廣新局,責任單位:市旅游局)
3.積極推動產業融合。大力推動旅游與其它產業融合發展,主動與農業、林業、水利、工業、商貿、體育、地質、環保、衛生等相關產業規劃和政策對接,共同發展農業觀光、森林旅游、休閑度假、研學旅行、健康醫療、養生養老等旅游新業態,形成多點支撐、融合發展的大旅游格局。(牽頭單位:市旅游局,責任單位:市農業局、市林業園林局、市經信委,市國土資源局、市教育局)
(三)完善基礎設施,加快要素配套。
1.加快旅游交通建設。圍繞重點旅游景區和旅游精品線路建設,盡快構建以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為主體,國(省)道旅游公路為骨架,景區旅游通道為支撐的旅游交通網絡。加快推進河市機場搬遷前期工作,加強機場航空航線運營。創造條件開通成都、重慶經達州至萬州、西安、武漢等地動車組或旅游專列,力爭動車線路市域全覆蓋。改造提升達州至真佛山、渠縣至賨人谷、漢闕、大竹至海明湖、萬源至八臺山旅游公路,新建達陜高速新華出口經樊噲至百里峽、廠溪出口經羅文至煙霞山、達開快速通道至真佛山、九龍湖、達宣快速通道至洋烈水鄉、萬源經龍潭河至百里峽、宣漢經峨城山至開江等旅游通道,2017年基本完成3A以上景區旅游公路建設,確保具備旅游客車安全通行條件且有穩定客源的線路開通旅游專線車,城鄉公交逐步向周邊主要景區和鄉村旅游點延伸。完善加油站點和高速公路服務區旅游服務功能,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建設。將通往旅游區的標志納入道路交通標志范圍,完善指引、旅游符號等標志設置。(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委、市旅游局、達州火車站、達州河市機場)
2.完善旅游公共服務。加強景區旅游道路、步行道、停車場、廁所、供水供電、應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務以及垃圾污水處理、安防消防等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重點旅游景區和旅游線路,進一步完善游客咨詢、標志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建立健全醫療救助、安全防范、應急處置、投訴受理等快速反應機制和旅游公共信息發布制度。在機場、車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及城市商業中心、重點景區、星級賓館等地設立旅游信息咨詢點,完善城區主要道路、廣場、車站等地旅游公共信息標識,主要游客集聚區配套建設停車場。(牽頭單位:市旅游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交通運輸局、市衛生計生委、市質檢局、市政府應急辦)
3.培育旅游市場主體。引導旅游飯店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結構,鼓勵發展品牌連鎖和特色主題酒店,提高旅游集群式接待能力。支持旅行社做大做強,加快培育一批專業化旅行社,積極引導旅行社網絡化發展,推行連鎖經營、網絡營銷和專業服務。依托全市優質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圍繞燈影牛肉、東柳醪糟、巴山雀舌、橄欖油、舊院黑雞、渠縣黃花、特色菌菇等,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瓷胎竹編、苧麻織物等旅游紀念品,培育知名旅游商品品牌和龍頭旅游商品生產企業。(牽頭單位:市旅游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信委、市農業局)
(四)創新宣傳營銷,拓展客源市場。
1.整合營銷資源。建立政府主導、企業聯手、媒體跟進的旅游宣傳推廣機制,開展達州旅游主題口號征集和整體形象策劃,明確形象營銷政府責任、產品營銷企業責任和共同營銷的社會責任。有效整合政府部門、旅游企業、宣傳媒介和宣傳活動等資源,利用媒體宣傳、展銷會、推介會、公眾展示、業內交流等傳統模式,加強與文化、體育、科技、商務、新聞、外事、通訊等單位的聯系和交流。在重要景區、交通干線、城市出入口和公共場所設置旅游形象宣傳公益廣告,并納入市政規劃建設及管理。市內主要媒體要開設旅游公益宣傳專欄,各旅游景區、星級飯店、旅行社等旅游企業,要建立旅游宣傳窗口和平臺。(牽頭單位:市政府新聞辦(市委外宣辦),責任單位:市旅游局、市文體廣新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廣播電視臺)
2.拓展客源市場。創新營銷方式,鞏固擴大秦巴十市(區)和川渝鄂陜一級客源市場,重點拓展通航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昆明二級客源市場,積極開拓國內其他省會城市和入境游三級客源市場,培育穩固的核心客源市場體系。深化區域旅游合作,豐富達渝、川東北旅游聯盟、川陜渝紅色旅游區、秦巴旅游片區等合作內容和形式,構建區域一體化旅游市場。(牽頭單位:市旅游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實施智慧旅游。完善和升級達州旅游政務網、旅游資訊網和區縣旅游網絡,集合全市旅游信息,接入各主要門戶網站,建設達州旅游最佳外宣平臺。積極組織星級飯店、星級農家樂、骨干旅行社、重點旅游景區,充分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商務活動,實現旅游在線服務、網絡營銷、網絡預訂和網上支付功能。以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為基礎,整合應用信息技術、數據通信傳輸、計算機處理技術,構建數字化、智能化、規?;⒕珳驶ヂ摼W-移動通信旅游宣傳促銷體系,提高旅游宣傳促銷現代化水平。(牽頭單位:市旅游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信委、市商務局)
(五)嚴格依法治旅,提升服務質量。
1.加大執法力度。全面貫徹實施《旅游法》,加強旅游執法隊伍建設。旅游、文化、工商、公安、衛生、質檢、價格等部門要加強聯合執法,建立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加大曝光力度,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加強旅游市場綜合執法,依法嚴厲打擊“黑導游”和誘導、欺騙、強迫游客消費等行為,依法嚴肅查處串通漲價、哄抬價格和價格欺詐行為,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消費環境,引導旅游者文明消費。充分發揮旅游者、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推進旅游服務質量提升。推動景區景點進一步做好文明創建和文明旅游宣傳引導工作,加大景區文明旅游執法,杜絕亂刻亂畫、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等行為。加強旅游協會建設,提高行業自律水平。(牽頭單位:市旅游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衛生計生委、市工商局、市質檢局)
2.嚴格安全管理。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管理責任制,旅游景區突發事件、高峰期大客流應對處置機制和旅游安全預警信息發布制度,要納入當地統一的應急體系。加強旅游道路特別是橋梁、隧道危險路段等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對大型游樂設施等旅游場所特種設備定期開展安全檢測。旅游景區、星級飯店安全防護和消防設施要達標驗收合格后方能正式營業。完善旅游安全服務規范,旅游從業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安全風險防范及應急救助技能培訓。旅行社、景區要對參與高風險旅游項目的旅游者進行風險提示,并開展安全培訓。重點景區要配備專業的醫療和救援隊伍,有條件的可納入應急救援基地統籌建設。(牽頭單位:市安全監管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公安局、市衛生計生委、市交通運輸局、市旅游局、市質檢局)
3.強化人才保障。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培養和引進懂市場、善經營、會管理的專業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形成行政管理、企業經營、行業服務配套的旅游人才體系。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要規劃設置旅游相關專業,滿足旅游產業發展需求。落實導游薪酬和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建立導游職級、服務質量與報酬相一致的激勵機制。改革旅游培訓方式,充分運用遠程教育、網絡培訓等現代手段,提高旅游教育培訓的科技含量。鼓勵和支持旅游企業自主開展員工崗前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繼續推行旅游行業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把符合條件的旅游服務從業人員納入就業扶持范圍,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市旅游局、市教育局)
三、政策引導
(一)推進旅游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善旅游管理部門產業促進和綜合協調職能。加快推進旅游領域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切實發揮旅游協會作用,鼓勵中介組織發展。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和運行規則,打破行業、地區壁壘,推動旅游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鼓勵品牌信譽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車公司跨地區連鎖經營。鼓勵旅游企業通過聯合、兼并、重組、收購等方式,創新經營體制,開展資本運營,實現規?;l展。探索組建達州文化旅游發展集團,作為全市文化旅游產業的投融資和運營平臺。按照“管辦分離”原則,理順景區管理體制,變多頭行業管理為協調聯動綜合管理。建立景區門票預約制度,對景區游客進行最大承載量控制。(牽頭單位:市旅游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文體廣新局)
(二)強化規劃引領。將旅游基礎設施和重點旅游項目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和調整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基礎設施規劃、村鎮規劃等專門規劃要充分考慮旅游業發展需要。堅持旅游項目建設規劃先行政策,加強重點旅游項目的前期論證和方案策劃,沒有納入旅游業發展規劃的旅游項目,一律不得開發。與旅游有關的建設項目在審批時要以旅游發展規劃作為審批的必要依據,與旅游有關的重大建設項目審批,應征求旅游主管部門意見。(牽頭單位:市規劃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旅游局)
(三)加大財政投入。各級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形象推廣、執法監督、人員培訓和促進旅游就業等的投入。各相關部門在安排服務業、中小企業、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時,要將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和項目納入支持范圍。建立航線培育基金,對組團支持所開航線的旅行社給予補貼。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和監督辦法由市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織財政、旅游等部門研究制定并負責實施。(牽頭單位: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旅游局)
(四)落實優惠政策。賓館飯店執行國家規定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政策。允許旅行社參與政府采購和服務外包。旅行社從事旅游業務繳納營業稅,計征基數應扣除各類代收服務費。排放污染物達到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并已進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的旅游企業,繳納污水處理費后,環保部門不再收取污水排污費。旅游企業用于宣傳促銷的費用依法納入企業經營成本。旅游企業招用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享受失業人員再就業或小微企業等稅收優惠政策。(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環保局、市旅游局)
(五)保障用地需求。堅持節約集約用地,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安排旅游用地規模和布局,省重點旅游項目用地爭取在省預留建設用地指標中解決。編制和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時,要充分考慮相關旅游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游業發展用地。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游企業,修建旅游設施涉及改變土地用途的,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支持利用廢棄礦山、騰退宅基地等存量建設用地及荒山、荒坡、荒灘等依法開發旅游項目,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依法開發旅游。(牽頭單位:市國土資源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旅游局)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調整充實市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對旅游產業發展的領導協調作用,及時研究解決影響和制約旅游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制定加快旅游業發展的具體方案,出臺支持旅游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各縣(市、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旅游產業發展領導機構,負責統籌協調落實旅游產業發展任務。各縣(市區)政府和市級相關部門要按照本意見要求,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二)密切配合。各級旅游、發展改革、財政、宣傳、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國土資源、林業、農業、商務、環保、宗教、公安、安全監管、工商、稅務、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投資促進等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配合,創新舉措,提高行政效能和市場監管水平,主動提供優質服務,共同助推旅游產業加快發展。
(三)強化督查。建立完善旅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將主要工作任務納入對各縣(市、區)和市級相關部門的年度績效考核。對各縣(市、區)旅游收入、政府引導性投資、帶動就業人數等主要指標進行目標考核。
本意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期滿自行失效。在有效期內,法律、法規、規章或上級規范性文件另有規定,或已按程序對本意見作出廢止、修改、失效的決定的,從其規定或決定。
達州市人民政府
2015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