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
經市政府領導同意,現將達州市2015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5月11日
2015年達州市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有效防治地質災害,避免和減輕災害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四川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和《達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達市府發〔2012〕32號)相關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防預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預防、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
二、趨勢預測
(一)地質災害致災因素分析
我市地質災害的發育、空間分布受地質環境條件控制,同時也與暴雨、人類工程活動等外在因素密切相關。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區域性和局地強降雨極端氣候突出,人類工程活動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加劇,地質災害防災形勢極為嚴峻,防治任務異常艱巨。我市位于大巴山弧形構造中段南側與川東新華廈系構造的復合交接部位,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復雜,地質災害點多、面廣、規模大、成災快、暴發頻率高、延續時間長。據統計,目前全市查明地質災害隱患2004處,對10.5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同程度地構成威脅。
(二)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
1.降雨趨勢分析。據氣象預測,2014年夏季開始發生的厄爾尼諾事件,可能持續發展并持續至2015年夏秋季。持續發展的厄爾尼諾事件可能會導致我國今年夏季出現南澇北旱的趨勢,我市5—9月降水量較常年均值偏多2—4成,部分地區有中等強度洪澇。
2.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分析。我市災汛同頻特征明顯,地質災害發生概率與降雨量成正比,預計2015年汛期我市地災仍將呈頻發、多發、易發、高發態勢,地質災害發生數量較2014年偏多的可能性極大。地質災害類型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礦區、在建工程等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區主要地質災害有地裂、地面塌陷、邊坡失穩等,時間上具有不確定性,全年各個時間均可能發生。
三、防治重點
(一)重點防范時期
汛期5—9月為重點防范期,我市地質災害絕大多數發生集中于7—9月。區域性和局地強降雨期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災害將明顯增加,且具有較強的同發性和群發性,需予以高度關注。
(二)重點防范區域
在綜合考慮地質環境條件、人類工程活動和地質災害現狀及發展趨勢基礎上,全市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劃分為峽谷高易發區、深丘中易發區、低山低易發區和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區。
1.峽谷高易發區。包括萬源市全部及宣漢縣東北部地區、達川區中西部,面積約8000km。區內降水充沛、強度大,暴雨和地表水沖刷、剝蝕、侵蝕作用強。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
2.深丘中易發區。包括宣漢縣西南部、達川區西南部、通川區西北部、經開區部分地區及渠縣大部,面積約5000km。區內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
3.低山低易發區。包括大竹縣、開江縣全部、達川區東部、經開區、渠縣、宣漢縣部分地區,面積約3000km。地形較平緩,地質環境條件較好,在暴雨和人類工程活動作用下,容易發生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
4.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區。主要包括城市建筑工程不合理開挖邊緣、公路及鐵路建設沿線形成的高陡邊坡、礦山廢矸廢渣堆積區及采空區和水庫、電站、河流岸坡等區域。地質災害主要有邊坡失穩、崩塌、地裂、地面塌陷等。
四、防治措施
(一)建立部門協作機制
相關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做好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負責受威脅城鎮居民和鄉村農戶安全的地質災害防治;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公路(鄉道、村道由鄉村負責)、航道沿線及危及交通設施和通行安全的地質災害防治;水務部門負責河道、水利設施及周邊地質災害防治;城管執法、住房城鄉建設、規劃部門負責市政公用設施、城市在建工程及其周邊地質安全隱患防治;扶貧移民部門負責移民遷建區、移民遷建設施地質災害防治;工業經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做好工業企業、礦山開采等生產活動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建設項目相應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督促業主單位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發展改革、科技、教育、民政、衛生、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關領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健全相關工作制度
1.建立汛期值班和信息報告制度。為確保地質災害監測報告制度落實到位,各地要嚴格執行重點防范期24小時值班制度、速報制度、巡查制度。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值班期間要做好地質災害日常預警和相關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上報、下傳工作。在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時,要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啟動速報工作,迅速、準確、及時上報有關情況。各在建工程、礦山企業及其他有關單位也必須建立地質災害汛期值班制度,各地將值班電話向社會公布。達州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電話:0818-2667768
2.落實巡排查和監測制度。各地要繼續扎實做好汛前、汛期“四查”(檢查、巡查、排查、核查)工作,及早發現災害隱患,及時納入監控范圍,落實防災措施,避免突發性地質災害造成重大損失。要做好切坡建房、陡坡陡坎下或人工切坡地段的隱患排查,將排查出的隱患點登記造冊,建立臺賬,逐點落實監測人和防災責任人,完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各地、各行業、各系統、各單位要對納入各級防治方案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嚴加防范、強化巡查,逐點查看隱患點變化情況,對隱患點防治方案完善、防災責任和防災避險措施落實等情況要進行重點檢查,將地質災害隱患巡查和督導工作貫穿于防治工作始終,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3.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實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各地要認真貫徹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和省、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及《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地質災害預防和地質災害發生時抗災搶險的目標責任,落實監測、預警、疏散等防災措施,把防災責任和工作要求落實到基層一線和操作層面。
(三)完善群測群防體系
按照“群測群防、群專結合”的要求,健全市、縣、鄉、村、組五級聯動體系。抓好地質災害防災專業隊伍建設,配齊配強專業人員和儀器設備。加強基層專、兼職監測人員隊伍建設,抓好監測人員隊伍業務素質培訓,提高整體防災水平。監測責任人、監測人員調整變動的,要及時按程序上報并加強對新增人員的培訓,確保基層防災工作有人管,應急搶險措施能落實。
(四)完善預警應急機制
1.加強氣象風險預警工作。各地要加強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工作,重點加強對居民聚集區、中小學、交通干線、旅游景區、在建工地等人口集中區和重要場所的預警預報,進一步改進預報方式,切實提高預警預報的針對性和準確性。預測預報信息傳送要快速、準確、及時,務必確保每條信息逐級傳達到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具體監測人。高度重視信息反饋工作,及時將信息傳遞情況、防災措施落實情況以及災害發生情況等逐級反饋至縣(市、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機構。
2.抓好應急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各級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及其辦公室,完善相關制度,明確成員單位工作職責。要建立健全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機制,加快避險場所建設進度,充實應急搶險隊伍,充分發揮市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和巡排查工作隊的作用,提前落實資金、車輛等搶險救災物資及裝備。要加強地災應急演練,對疏散路線、時間、疏散地、預警方式進行周密設計,提高應急救援和防災處突能力。
3.健全應急響應制度。充分發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應急指揮系統、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專家及隊伍的作用,凡發生較大型以上地質災害或出現嚴重地質災害隱患時,按國家、省、市相關規定和要求,開展災害速報、應急響應等工作,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1)災害速報。內容主要包括地質災害險情、災情出現的時間、地點、地質災害類型、災害體規模、誘發因素、發展趨勢、傷亡和失蹤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
電話報告:發生災情和出現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在接到報告后30分鐘內速報達州市人民政府。書面報告:發生災情和隱患地的縣(市、區)人民政府在電話報告后迅速核實相關情況,在2小時內書面速報達州市人民政府。日報告:發生災情和隱患地的縣(市、區)人民政府在響應實施中實行書面日報告制度。
(2)應急響應。地質災害應急工作遵循分級響應程序,根據地質災害的等級確定相應級別的應急機構。發生地質災害災情或險情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應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并予以公告,設立明顯的危險區警示標志。根據災情、險情等級立即啟動并組織實施相應的應急預案,組織應急防災減災職能部門責任人和專家及時趕赴現場,迅速組織群眾轉移避讓,采取應急排危等防治措施,防止災害損失進一步擴大。
(五)落實防災工作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達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各地也要建立完善相應的組織機構,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具體責任人。
2.加強宣傳教育。各地要堅持抓好地質災害科普知識宣傳教育,使廣大群眾了解和掌握地質災害識別、監測、預防、預報知識和避讓措施,提高群眾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3.強化物資保障。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添置相關技術裝備和防災物資,保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需要。
4.嚴格責任追究。對因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反應不及時、處置不得力而造成重大影響的,嚴格實行問責制度。
附件:達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附件
達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段再青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副組長:張玉強 市政府副秘書長
吳業政 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劉志剛 市氣象局局長
成 員:馬 林 市經信委副主任
馮春勇 市公安局副局長
張登全 市民政局副局長
聶永生 市財政局副局長
牟成通 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肖勁松 市城鄉規劃局副局長
劉 杰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副局長
荊 林 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
唐啟烈 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
龐啟來 市水務局紀檢組長
丁 軍 市安監局副局長
王德明 市氣象局副局長
羅安純 市政府應急辦主任
徐玉明 市廣播電視臺副臺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協調處理日常事務,牟成通兼任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