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單位):
《達州市“互聯網+”重點工作方案》已經達州市第三屆人民政府第8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落實。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7月31日
達州市“互聯網+”重點工作方案
“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新引擎,對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興業態和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現實意義。為推動“互聯網+”盡快形成我市經濟增長新動力,現提出以下重點工作。
一、“互聯網+”制造(市級責任領導:洪繼誠,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科技知識產權局等)
(一)探索構建達州中小企業公共云服務平臺系統,開展“互聯網+達州制造”試點示范,鼓勵企業建立智能生產體系,促進企業向信息技術綜合集成階段發展,推動互聯網與現代制造業深度融合。(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發展改革委)
(二)啟動“互聯網+制造”云平臺建設,包括基于“互聯網+”的研發設計體系、基于云模式的供應價值鏈協同體系、支撐價值鏈重構的服務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基于大數據的企業資源管理與決策體系。(責任單位:市科技知識產權局)
二、“互聯網+”農業(市級責任領導:王全興,牽頭單位:市農業局)
(三)啟動“互聯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部門監管、企業管理、公眾查詢三大平臺。市、縣兩級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建設,試點開展“三品一標”獲證產品溯源工作;啟動生豬屠宰企業和畜禽養殖大戶生產情況24小時全方位在線監控工作。(責任單位:市農業局)
(四)實施“互聯網+產業基地建設”試點示范,開展農業物聯網示范,選擇3個畜牧養殖、1個水產養殖、2個果蔬大棚生產等6個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生產基地,應用物聯網技術等實施精準化作業示范,促進全市傳統農業生產轉型升級。(責任單位:市農業局)
(五)推進“互聯網+農業信息服務”工作,通過12316“三農”服務熱線、農業信息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平臺等多種手段,及時精準發布價格監測、產品質量、供求信息、市場分析、生產指導、政策引導等信息服務。完善和健全30個鄉、村信息服務站點,有效解決農村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責任單位:市農業局)
(六)推進“互聯網+科技培訓與服務”工作,選擇1個有條件的縣啟動農業科技服務網絡化試點工作,實現農業科技培訓網絡化,并逐步在全市推廣。(責任單位:市農業局)
三、“互聯網+”能源(市級責任領導:洪繼誠,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七)探索“互聯網+電網”、城鎮智能配網建設、新能源汽車、能源市場改革、天然氣交易中心、頁巖氣勘探開發及分布式能源等開展能源互聯網合作。(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八)著力構建互聯網能源信息管理系統,與省級能源建成預警和規劃管理系統互聯互通,實現全市能源信息資源和基礎設施資源集約化管理,覆蓋全市能源管理部門、能源企業,推進數據共享,建設我市互聯網能源安全監測平臺。(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四、“互聯網+”金融(市級責任領導:胡杰,牽頭單位:人行達州市中心支行、市政府金融辦等)
(九)積極推進“信用達州”網上融資對接服務平臺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互聯網+”企業拓展融資渠道,籌集經營發展資金,提高融資對接效率和水平,進一步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矛盾。(責任單位:人行達州市中心支行、市政府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
(十)鼓勵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達州開展業務,引導發展供應鏈金融。積極推進金融IC卡和移動金融在公共服務領域等多行業應用,逐步實現自助終端、互聯網、手機等新興渠道與金融IC卡跨地區、多領域的互通互用。(責任單位:人行達州市中心支行、市政府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
(十一)引導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大力發展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發展以微信銀行為代表的新媒體銀行,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開發運營電商平臺,打造從生活消費到投資融資的互聯網完整生態鏈,實現在線購物、信息發布、物業繳費等網絡金融服務,加速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責任單位:人行達州市中心支行、市政府金融辦)
五、“互聯網+”民生服務(市級責任領導:吳應剛,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市衛生計生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城管執法局等)
(十二)加強教育資源公共云服務平臺建設,豐富各類優質教育、學習資源,力爭2015年達到50T以上,為全市中小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和“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信息化應用服務,為社會化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十三)積極搭建醫療衛生合作平臺,完善網絡醫療服務管理體系,在省級網絡醫療服務管理中心體系下,設立達州市網絡醫療服務管理分中心和網絡診斷技術服務中心,承擔行政區域內網絡醫療服務管理、指導和集中診斷等工作。(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十四)開展網絡醫療服務試點。2015年通過“健康四川”門戶,選擇1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開展網絡醫療服務試點,打造智慧醫院,為群眾提供網絡醫療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
(十五)建設市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和覆蓋全市的健康大數據互聯平臺,開展健康大數據試點示范,全力推動居民健康卡發放工作,為居民提供健康指導、健康評估、醫療資源預約等服務,逐步實現統一門戶及移動互聯網的APP。(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科技知識產權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十六)開展執業藥師遠程審方試點,實現執業藥師遠程審方和免費視頻解答藥品安全使用等問題。組織我市藥品經營企業加入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絡,督促及時上傳藥品采購、銷售信息,保證藥品從生產到銷售過程的可追溯性。(責任單位: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十七)以物聯網、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依托,建設“智慧城管”平臺,提高城市管理、應急聯動、行政辦公、監管服務的智能化水平,積極探索微博、微信、網站、手機APP等多種應用,大力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社會化,全力打造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模式,推動從“數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跨越。(責任單位:市城管執法局)
六、“互聯網+”電子商務(市級責任領導:胡杰,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農業局等)
(十八)積極推進全市傳統企業電子商務普及深化應用,2015年實現規上工業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率達到50%以上,限上商貿服務企業電子商務普及應用達到80%以上。(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經信委)
(十九)積極做好宣漢縣、渠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工作,通過發揮試點示范帶動作用,促進規模以上涉農流通企業和大型農批市場電子商務應用率達到50%以上。(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二十)打造專業農產品電商平臺,組織10家省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入駐知名電子商務平臺,組織2家休閑農業示范農莊開展電商服務,力爭2015年達州市農產品綜合交易平臺正式投入運行。(責任單位:市農業局、市旅游局、市商務局)
(二十一)加快推進達州經開區建設集虛擬商貿、創業孵化、培訓咨詢、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高端多功能、多業態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2015年完成10家電子商務專業服務商和3家關聯配套企業入駐,推動我市電子商務向規模化、品牌化和產業化發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政府金融辦,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七、“互聯網+”物流(市級責任領導:胡杰,牽頭單位:市市物流辦、市經信委等)
(二十二)通過建立統一的互聯網與EDI數據交換平臺,加快推進建設集政務服務、宣傳推廣、貨源發布匹配、載源發布匹配、物流裝備交易、貨物跟蹤、物流SaaS終端服務、物流電子商務、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為一體,覆蓋全市秦巴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物流辦)
(二十三)加快建設城鄉配送信息平臺,建立標準化、規范化配送管理信息網絡體系,健全信息化管理工具,整合城鄉配送資源,積極開展達州城鄉配送信息服務、城鄉“O2O”物流服務及網上供應鏈物流咨詢服務。(責任單位:市物流辦)
(二十四)引導物流骨干企業大力發展條形碼、智能標簽、電子數據交換、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新技術,提高現代物流信息體系技術水平。(責任單位:市物流辦)
八、“互聯網+”交通(市級責任領導:黃平林,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二十五)進一步強化綜合交通運輸服務能力,2015年完成達州“12328”交通運輸服務綜合監督管理系統、全市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汽車客運站及客運車輛WIFI免費上網工程。(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二十六)不斷增強交通行業科學管理能力,深化實施達州公路綜合管理平臺、達州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管理平臺、達州公路建設材料價格信息收集發布平臺、達州公路水運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平臺。2015年新開工達州交通運行監測系統、達州交通應急指揮中心工程、省(市)際道路客運車輛視頻在線監控系統、非現場執法科技治超系統。(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九、“互聯網+”文化(市級責任領導:吳應剛,牽頭單位:市文體廣新局)
(二十七)積極搭建達州非遺產品線上推廣平臺,實現我市非遺特色產品從傳統的線下發展銷售,向線上線下共同發展的模式轉變。(責任單位:市文體廣新局)
(二十八)創建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傳播交流平臺,促進新農村文化走出去、引進來。推介、宣傳達州新農村文化成果。(責任單位:市文體廣新局)
十、“互聯網+”旅游(市級責任領導:黃平林,牽頭單位:市旅游局)
(二十九)依托四川旅游大數據平臺,積極整合應用通訊運營商等各類企業數據,為公共安全管理、客流量預警等提供決策依據。建設市—縣—景區三級一體旅游應急聯動指揮體系,做好境內、境外旅游網絡營銷工作。推進“互聯網+”智慧旅游建設工作,整合全市旅游要素信息,利用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等,構建達州旅游數據中心,促進智慧旅游APP、微信服務平臺、景區位置語音導覽等智慧旅游應用。(責任單位:市旅游局、市經信委、市科技知識產權局)
(三十)逐步完善達州智慧旅游信息服務平臺建設,2015年建成達州智慧旅游政務辦公平臺,形成市、縣(市、區)、景區一體的旅游信息服務和政務辦公智慧化體系。(責任單位:市旅游局)
(三十一)2015年參加第四屆全球旅游網絡營運商合作交流會,促進傳統景區、企業與旅游網絡營運商加強合作,完善達州智慧旅游信息服務平臺電子商務功能,促進全市旅游電子商務發展。(責任單位:市旅游局、市商務局)
十一、“互聯網+”創新創業(市級責任領導:吳應剛,牽頭單位:市科技知識產權局、市經信委等)
(三十二)設立“互聯網+”創新創業投資子資金,為互聯網領域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創業孵化、天使投資、股權投資等金融服務。(責任單位:市科技知識產權局)
(三十三)推動“互聯網+”眾創空間試點示范,依托達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重點縣(市、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和達州市科技情報研究所,建設“互聯網+”眾創空間,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交流和服務平臺。(責任單位:市科技知識產權局)
(三十四)建設創新創業科技服務大平臺,整合現有科技中介服務力量,引進國內知名科技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打造覆蓋科技型企業成長全過程的不同服務需求的科技中介服務共享體系。2015年全市科技知識產權中介服務達到10家,引進知名科技知識產權服務機構2家。(責任單位:市科技知識產權局)
(三十五)加快發展互聯網產業,培育一家互聯網科技服務企業,為達州互聯網服務提供承載平臺;開展“互聯網+”應用技術研究,提升“互聯網+”各領域發展支撐能力。(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科技知識產權局、市文體廣新局)
十二、“互聯網+”政務(市級責任領導:段再青,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人行達州市中心支行等)
(三十六)緊緊圍繞統籌省級政務云平臺構建的相關要求和標準,積極推動我市政務云平臺建設,逐步實現與全省新建政務系統基礎設施的對接與共享。(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務服務中心、市財政局)
(三十七)2015年起草出臺《達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大力實施“兩網兩庫”建設(達州金融網、信用達州網,小微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農村信用信息數據庫),在全市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全面推進“信用達州”建設。(責任單位:人行達州市中心支行、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局)
十三、夯實“互聯網+”產業發展基礎(市級責任領導:洪繼誠,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等)
(三十八)全面落實光纖到戶國家標準。落實《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范》(GB50846-2012)及《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847-2012)。新建住宅小區內的通信管道、設備間、電信間、住宅建筑內的光纖等通信配套設施必須滿足3家以上電信運營企業同時使用的需要,保障用戶自由選擇的權利。(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規劃局、市經信委)
(三十九)加快推進光網達州建設,實現新建住宅小區和住宅建筑及商業樓宇光纖寬帶全覆蓋。進一步推進城市4G網絡深度覆蓋,實現市、縣(市、區)、鄉連續覆蓋及農村熱點區域的有效覆蓋。2016年全面完成四川“寬帶鄉村”試點工程建設,3個試點縣(區)實現行政村內無線寬帶覆蓋以及配套設施設備等。積極推進達州市“寬帶鄉村”工程建設,實現1776個行政村寬帶多家電信運營企業覆蓋、11995個寬帶用戶接入、3個農村信息化示范鄉(鎮)、村打造任務。(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四十)大力發展“互聯網+”相關技術和產品,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工控系統、智能機器人操作系統、工業傳感器、工控芯片等領域關鍵技術應用,加快云手機等新型智能終端產業化。(責任單位:市經信委)
(四十一)建立市級層面“互聯網+”協調推進機制,統籌“互聯網+”等相關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2015年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來達開展“互聯網+”專題講座。(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