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
《2014年達州市安全生產工作重點任務分解表》已經市政府第5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各地各有關部門對涉及本地區(單位)的任務進一步分解細化,制訂具體的措施,明確進度安排,認真抓好落實。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4年5月15日
達州市2014年安全生產工作
重點任務分解表
類別 | 工作項目 | 重點任務 | 牽頭單位 | 配合單位 |
一、基層基礎建設
| 1.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 進一步建立健全“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監管責任體系。 |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 | 市監察局、市安全監管局等市級有關部門 |
2.加強基層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力量和專業技術隊伍建設 | 強化市、縣、鄉“二級機構、三級網絡”安全監管力量。優化縣級安全監管機構的職能配置和隊伍結構,加強重點產煤縣煤炭行業管理和煤礦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將縣級安監執法大隊工作力量向監管任務重的鄉鎮(街道)延伸。各鄉鎮均明確機構和專(兼)職人員,具體負責安全監管工作,并納入地方政府安全監管體系,落實相應的經費和裝備。 |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 | 市委編辦、市財政局、市安全監管局等市級有關部門 | |
3.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 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并嚴格資金監管。開展對各縣(市、區)政府安全專項資金投入情況的專項督查。 開展對企業執行安全費用政策的專項執法檢查,確保企業將安全生產投入落實到位。 |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 | 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安全監管局、市經信委、市審計局等市級有關部門 | |
4.加強安全公共服務能力建設 | 按照省《關于切實加強安全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的工作意見》要求,進一步細化措施,推進各項具體工作。 | 市安辦 | 縣(市、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 | |
5.建設安全社區 | 以建設安全社區統籌推進安全生產示范鄉鎮和規范化建設、安全文化建設、安全標準化建設、安全培訓體系建設,全年建成省級安全社區7個。 |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 | 市、縣兩級安委會成員單位 | |
二、加強 綜合監管 | 6.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 對安全生產嚴重不達標的企業實行“黑名單”制度,將安全生產信用等級與土地、稅收、保險、信貸等政策掛鉤聯動。 繼續深入推進全市煤礦生產礦井、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生產企業、石油天然氣企業、冶金等工貿企業、建筑施工企業等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 市安辦、市工商局、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及市直行業管理部門 | 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 |
7.強化對中央、省在達和市屬企業安全生產管理 | 理順屬地監管體制,加大監管力度。 | 市安辦 | 市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縣(市、區)人民政府 | |
8.開展安全生產檢查 | 集中3個月的時間開展一次全市安全生產大檢查。 以“四不兩直”的方式開展暗查暗訪,市級領導每季度不少于1次,縣級領導每兩個月不少于1次,并做好檢查記錄。 |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 | 市監察局、市安全監管局等市級有關部門 | |
9.深化“打非治違”聯合執法行動 | 由市安委會統一指揮,有關安全生產監管執法部門參加,每季度確定1-2個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全市集中統一的安全生產“打非治違”聯合執法行動。 |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 | 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 | |
10.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 認真貫徹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四川省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監督管理辦法》(川辦發〔2013〕54號),督促建立企業隱患治理信息臺賬和監管監察檢查信息臺賬,建立隱患排查治理標準和信息系統,按期自查自報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開展情況。 |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 | 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 | |
三、 重點行業領域 | 11.強化煤礦安全監管 | 理順煤礦行業管理和安全監管體制,加強基層隊伍建設。 |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 |
|
加快推進整頓關閉和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全年依法關閉煤礦18處。按照規劃和統一布局,統籌開展兼并重組工作,嚴格控制企業規模(不低于30萬噸/年)。 | 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兼并重組辦 | 市經信委、市安全監管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監察局等市直有關部門 | ||
開展煤礦隱蔽致災因素普查。研究制訂煤礦隱蔽致災因素防治辦法。 | 市安全監管局 | 市經信委 | ||
進一步推進瓦斯防治工作。 | 縣(市、區)人民政府 | 市安全監管局 | ||
強化安全基礎工作。強力推進煤礦標準化、機械化建設。 | 市安全監管局 | 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信委等市直有關部門 | ||
開展煤礦安全“雙七條”貫徹落實情況專項監督檢查。 | 市安全監管局 | 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信委等市級有關部門 | ||
12.繼續實施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關閉攻堅戰 | 全年依法關閉(退出)金屬非金屬礦山(含尾礦庫)48處。 | 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安全監管局 | 市財政局、市經信委、市國土資源局等市級有關部門 | |
三、 重點行業領域 | 13.深入推進“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攻堅年”各項工作 | 建立聯合執法機制。研究制訂治理超載超限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因超載超限引發事故比例下降25%以上。 |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 | 市交通運輸局、市經信委、市公安局、市安全監管局、市工商局、市農業局 |
建設公路安保工程,2014年底全面完成轄區內鄉道及以上公路路側護欄建設任務。 |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 | 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監察局、市安全監管局 | ||
建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加強鄉鎮交管辦建設,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設立公共服務崗位,通過依法簽訂勞動合同,聘請3—5名專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員,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在重點村設立勸導點,配備1—2名交通安全勸導員,進行安全教育和提醒。農村道路交通事故比例明顯下降。 |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 | 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安全監管局、市財政局 | ||
建立健全車輛及駕駛人信息平臺。整合公安交管、交通運政、路政信息系統(平臺),構建車輛及駕駛人交通違法違規行為信息共享平臺,建立違法違規駕駛人“黑名單”和行業退出機制。 | 市公安局 | 市交通運輸局、市安全監管局、市農業局、市財政局 | ||
建設高速公路公安交通管理監控系統。 | 市公安局 | 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 | ||
在全社會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特別是駕駛人員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 | 市安辦、縣(市、區)人民政府 | 相關部門 | ||
14.加強其他安全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 | 開展消防、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爆器材、建筑施工、特種設備、石油天然氣、冶金、有色金屬、城鎮燃氣等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 | 市級有關部門 | 縣(市、區)人民政府 | |
四、 宣傳教育 培訓 科技 | 15.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從業人員崗前培訓 | 嚴格按照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四大高危行業領域從業人員安全培訓大綱和考核標準開展安全培訓,全面推進持證上崗和先培訓后上崗制度。 | 市、縣兩級安全監管部門 | 培訓機構,政府有關部門 |
16.加強安全監管人員專題培訓 | 配合省政府有關部門抓好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安全監管人員安全發展理論和業務能力專題培訓,進一步提升政府及其部門領導干部推動安全發展的水平。 | 市安辦 |
| |
17.加強安全宣傳 | 建立安全生產宣傳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研究確定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宣傳階段性工作重點,整合媒體和社會資源,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上加大對安全生產正反典型的宣傳力度。 |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 | 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各級媒體 | |
18.提升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水平 | 整合科研院所、大型企業技術資源,統籌全市安全生產技術力量,研發推廣先進實用安全技術,推進“專家駐點進基層、專業托管進基層、技術推廣進基層、智力幫扶進基層”服務常態化。 | 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 |
| |
五、職業安全 健康監管 | 19.加強職業衛生基礎建設 | 從責任體系、規章制度、工作機制、前期預防、工作場所管理、防護設施、個人防護、教育培訓、健康監護、應急管理10個方面深入推進職業衛生基礎建設,開展先進單位創建示范活動。推進高危行業職業病防治專項集體合同檢查。 |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 | 市經信委、市衛生局、市安全監管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等市直有關部門 |
六、應急救援 | 20.強化救援基地建設 | 以“穩礦山,扶危化,強綜合”為工作思路,抓好市礦山(危化)救援基地建設,力爭建成全省六個區域基地之一和省級骨干隊伍。 | 市安全監管局 | 達州經開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
21.加強應急救援實戰能力建設 | 建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相關制度;開展應急救援實戰性綜合、專項演練和技術比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企業每年至少組織1次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實戰性綜合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市政府應急辦、市安全監管局 |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單位) | |
七、責任追究 | 22.嚴格問責 | 研究制訂將重大安全隱患作為事故監管的辦法,將事后追究問責向事前防范延伸,對重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不力的單位和人員嚴格問責。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探索實踐從重從快追究責任,強化事故警示教育。 | 市監察局、市安全監管局 | 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經信委等市直有關部門 |
注:1.“11.強化煤礦安全監管”中各牽頭部門和配合部門,若因管理體制調整職能發生變化,則按照調整后的職能分工落實。
2.縣級人民政府含經開區管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