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
《2013年達州市安全生產工作重點任務分解表》已經市政府領導同意,現印發你們,請各地各有關部門對涉及本地本部門的重點任務進一步分解細化,制定具體措施,明確進度安排,認真抓好落實。對涉及多個部門的工作,牽頭部門要負總責,加強協調,其他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強力推進工作落實。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3年6月7日
2013年達州市安全生產工作重點任務分解表
類別 | 工作項目 | 重點任務 | 牽頭單位 | 配合單位 |
一、政府安全監管 | 1.實施安全發展戰略 | 開展《達州市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對各地各部門貫徹執行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解細化2013-2015年工作任務,加快安全生產各項重點工程進度。 大力發展安全產業,力爭啟動安全城市創建試點工作。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安全監管局等相關部門 |
|
2.落實“一崗雙責” | 制定符合本地、本部門的“一崗雙責”實施方案,細化工作措施,進一步落實“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管行業(系統)必須管安全”的“一崗雙責”責任制,完善倒查機制,強化分管負責人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責任,建立領導干部定期安全檢查制度,縣(市、區)政府及市級部門主要領導每兩個月不少于一次,其他分管領導每月不少于一次,并做好檢查記錄。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及市級相關部門 | 市監察局、市安全監管局等市級部門 | |
3.加大政府安全生產投入力度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必須建立政府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加大對各行業(領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隱患整治、安全生產宣傳培訓、生產安全事故技術鑒定、安全生產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職業危害預防檢測與控制、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執法裝備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并完善管理辦法,嚴格資金監管。 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安全專項資金投入情況進行督查。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安全監管局等部門 |
| |
4.加強安全宣傳 | 加強社會公眾安全文化建設,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要以安全專欄等形式開展安全公益宣傳,普及應急避險等安全生產常識,提升公眾安全意識。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康杯等活動,探索提供多形式、差異化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公共服務產品,宣傳安全生產和有關法規政策,宣傳安全生產正反典型。開展安全生產“五進”活動,強化社區、家庭安全宣傳教育。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 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各類媒體 | |
5.落實“三同時”制度 | 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必須嚴格執行安全設施和職業危害防護設施“三同時”制度。 | 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 |
| |
二、基層基礎建設 | 6.加強基層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建設 | 整合鄉鎮(街道)安全生產監管力量,所有鄉鎮必須明確承擔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機構,并由鄉鎮副職領導專管安全生產工作;鼓勵探索在村(居委會)設置安全(穩定)專職人員。各鄉鎮(街道)要配備與其工作任務相適應的專(兼)職安全生產監管人員,所有工業園區(開發區)要有明確承擔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機構,配備相應的專(兼)職安全管理員,并納入地方政府安全監管體系。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 市委編辦、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安全監管局等部門 |
7.加強基層安全監管保障能力建設 | 認真落實川發改投資〔2012〕1519號文件要求,加大對安全監管監察保障能力建設投入力度。今年年內,我市60%以上的縣(市、區)安監局(煤監局、煤監辦)監管能力建設達到基本配置要求。鄉鎮(街道)、工業園區(開發區)配齊安全監管必需的交通工具、辦公設備、執法裝備、檢測檢驗設備、應急救援裝備等。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 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安全監管局等部門 | |
8.創建安全社區 | 統籌推進已經納入全省“十項民生工程”建設的安全社區創建工作。今年年內,全市建成省級安全社區2個。各地要以創建安全社區統籌推進安全生產示范鄉鎮和規范化建設、安全文化建設、安全標準化建設、安全培訓體系建設,并納入安全生產工作目標考核。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 市安委會各成員單位 | |
9.加強安全培訓 | 與各級黨校、培訓機構聯合舉辦各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領導、安全監管人員專題培訓班,進一步提升各級政府及其部門領導干部推動安全發展的水平。 以實施企業職工先培訓后上崗制度為重點,全面推進持證上崗和先培訓后上崗制度。提高一線工人的安全意識和安保能力。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 各地黨校、培訓機構,各縣(市、區)及達州經開區有關部門 | |
三、企業安全 管理 | 10.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 全面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的責任。對國有、國有控股企業負責人的安全生產績效考核結果,通報給相關主管部門及其上級企業,并與企業負責人薪酬掛鉤。 建立并落實省政府216號令規定的安全管理16項基本制度。 加強現場管理和一線作業人員自主組織實施風險識別、安全檢查、隱患整治、事故搶險工作能力建設,開展崗位預知預警工作,給一線員工發放“安全明白卡”,深入開展“反三違”(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活動,及時消除設備、操作、管理等安全隱患。 | 各級國資委,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 |
|
11.督促企業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 嚴格執行安全費用政策,加強企業安全費用提取、使用情況的監督,開展專項執法檢查,確保安全隱患治理、安全技術改造等安全生產投入。 | 各級安全監管、經信、財政、審計部門 |
| |
12.全面推進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 | 年底前,全市煤礦所有生產礦井質量標準化達三級以上;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生產企業,金屬非金屬礦山和尾礦庫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100%達到三級以上標準;一級建筑施工企業全部實現安全生產標準達標;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率達到60%。 | 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 |
| |
四、隱患排查治理 | 13.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 | 推進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建立并落實從企業主要負責人到每個員工的隱患排查治理和監控閉環責任制,每季度向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報送隱患排查治理統計分析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統計按期上報率達100%,一般隱患整治率達到100%,重大隱患按照規定限期完成整改。 重大安全隱患實行市、縣掛牌督辦,做到時間、經費、措施、預案和責任“五落實”。 建立并落實“隨機抽查、頂格處罰、處理建議、約談領導、誡勉談話、全市通報”的暗訪督查工作機制,對不認真履職的政府及其部門監管者嚴格問責;對隱患排查治理不力、事故頻發的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并依法處罰。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 |
|
五、法制秩序
| 14.建立安全信用信息系統 | 整合交通、交警、企業征信系統等信息資源,加快推進企業安全誠信系統以及營運駕駛人員、高危崗位從業人員安全信用信息系統建設。探索建立企業從業人員“平安卡”,錄入安全培訓、健康體檢、工作流動和違章等信息,聯網查詢;對嚴重違規企業和人員實行“黑名單”制度,對納入“黑名單”的企業限制新增項目核準、用地審批、證券融資、銀行貸款。 | 市經信委、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安全監管局 | 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城鄉規劃建設局、市工商局、達州銀監分局等部門 |
15.深化“打非治違”專項行動 | 建立安全生產領域“打非治違”聯席會議制度和聯合執法機制以及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工作機制,在各地、各部門安全生產領域“打非治違”常態化的基礎上,由市安委會牽頭,相關安全監管部門參加,一次確定一個重點行業領域,每季度開展一次全市集中統一的安全生產“打非治違”聯合執法行動,加強對縣(市、區)政府特別是鄉(鎮)安全生產領域“打非治違”工作的監督檢查,督促落實停產整頓、關閉取締、依法處罰和嚴肅追責“四個一律”措施。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安全監管局 | 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 | |
16.開展法規執行情況專項監督檢查 | 提請市人大、市政協開展一次《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執行情況的檢查、質詢、視察和監督,督促安全生產執法責任落實到位。 | 市安辦、市政府法制局 |
| |
17.開展專項執法行動 | 圍繞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法定主體責任,加強行政執法工作。分別開展企業執行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制度、執行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執行企業職工先培訓后上崗制度、主要負責人履行法定義務制度、執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專項執法行動,一個季度確定一個重點并組織開展回頭查。市、縣監管部門對監管范圍內企業的抽檢率分別不低于30%、50%。 | 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 |
| |
六、安全科技 | 18.推動安全監管信息化系統建設 | 加強全市安全生產監管系統信息化監管平臺和能力建設,建立動態監管的綜合信息網絡,依法逐步整合碼頭、車站、礦山、建筑工地、重大危險源等視頻監控資源,實現公安、交通運輸等多部門信息資源共享,切實改善安全監管手段和方式。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 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城鄉規劃建設局、市安全監管局等部門 |
19.加強安全生產關鍵性技術推廣應用 | 抓好礦山井下安全避險、煤礦瓦斯抽采利用、尾礦庫在線監測監控等安全技術示范工程。 建立健全市、縣(市、區)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網絡,發展壯大能夠獨立承擔責任的安全評價、安全監測、安全宣傳培訓教育等社會中介機構,培育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支撐體系,探索中小企業和事故多發企業安全管理、技術服務“托管”模式。 | 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 |
| |
七、應急救援 | 20.加強應急救援實戰能力建設 | 加大救援裝備投入,解決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大型裝備、高科技裝備缺乏以及井下通訊和后勤保障能力差等問題。研究全市各地應急救援隊伍布局,結合各地安全救援重點,建立各具特色的應急救援隊伍。進一步完善應對事故災難快速響應機制,完善信息報告、處置決策、力量協調、現場指揮等應急管理制度,完善市、縣應急聯動和跨區域、跨行業協調合作機制。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 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安全監管局 |
21.開展應急預案培訓和演練 | 加強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開展應急救援實戰演練、專項演練、實戰比武,增強比武的實戰性、對抗性、真實性。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以及重點企業每年至少組織1次安全生產事故綜合實戰應急演練,檢驗應急救援快速反應能力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探索新的應急救援實戰能力生成模式,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政府應急辦 |
| |
八、重點行業領域
| 22.加強道路交通安保工程建設 | 對現有道路安全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全面梳理路面風險點段,完善警示標識,增設波型防護欄等防護設施,波形防護欄建設里程各縣(市、區)每年不少于10公里。全面完成市政府下達的2013年度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安全隱患整治任務。實現全市4A級景區道路危險路段波形護欄(或防撞墻)和旅游安全警示牌的安裝率達到100%。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 | 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安全監管局、市旅游局 |
23.開展面包車運輸安全專項治理 | 研究制定疏堵結合、滿足鄉村運輸需要的小型面包車交通運輸市場管理和安全管理辦法,嚴厲打擊小型面包車非法營運行為。面包車引發事故比例下降30%以上。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 |
| |
24.加快推進煤礦整頓關閉和煤炭企業兼并重組 | 建立煤礦整頓關閉聯合執法協調工作機制,按要求落實停產整頓關閉和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職責,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破壞資源、污染環境、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煤礦,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轉變生產方式和發展方式,提升安全發展水平。全年關閉礦井18處以上。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信委 | 市財政局、市監察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安全監管局、市工商局等部門 | |
25.嚴格煤礦安全管理 | 建立礦井復工復產聯合驗收工作機制,嚴格程序和標準,嚴格把關。建立煤礦火工產品、供電用量審核等聯動工作機制,從源頭上防范“三超”。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信委 | 市公安局、市監察局、市安全監管局等部門 | |
按照川辦函〔2012〕185號文件要求落實煤礦瓦斯治理各項工作。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 | 市經信委、市安全監管局等部門 | ||
深入推進安全質量標準化、安全高效礦井建設等基礎工作,狠抓水害防治等重點工作,認真落實《煤礦礦長保護礦工生命安全七條規定》。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安全監管局 | 市經信委等部門 | ||
堅決打擊煤礦超層越界、“以采代探”。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國土資源局 | 市經信委、市安全監管局 | ||
26.實施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攻堅戰 | 研究制定礦山整頓關閉相關產業政策,建立整頓關閉長效工作機制,2013年依法關閉(退出)金屬非金屬礦山(含尾礦庫)48處。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安全監管局 | 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等部門 | |
八、重點行業領域 | 27.加強職業危害監測監管 | 2013年,40%以上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達到基礎建設要求。煤礦、非煤礦山、危化、建材等規模以上非公企業職業病防治專項集體合同簽訂率達90%。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率達到60%以上;粉塵、毒物等主要危害因素檢測合格率達到60%以上。煤礦職業危害申報率達到80%以上,不發生職業危害群體性事件。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安全監管局、市衛生局、市總工會 | 市經信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部門 |
28.開展其他安全專項整治 | 加強消防、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爆器材、市政設施、特種設備、石油、冶金、有色金屬、防雷等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主管部門 |
| |
九、保障措施 | 29.嚴肅事故查處 | 嚴格追究事故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適時向社會公布事故查處情況。開展事故警示教育活動和事故企業落實“四不放過”要求回頭查活動。 | 各級監察、安監部門 | 各級公安、檢察機關、總工會等部門 |
30.嚴格考核獎懲 | 改進安全生產控制指標考核體系,增加各級領導干部政績業績考核中安全生產的權重,按月通報,按年考核。對工作不力,形勢嚴峻的地方和單位進行通報或約談,對年度突破相應考核指標的地方和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對安全生產工作成效顯著的地方、部門和個人,根據相關規定予以獎勵。 | 市安辦、市政府績效辦、市監察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