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達州市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實施辦法》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3年6月28日
達州市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
聯動機制實施辦法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國發〔2010〕40號)、《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穩定市場物價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的緊急通知》(川府發電〔2010〕66號)要求,減緩物價上漲對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的影響,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11〕46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決定在全市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以下簡稱聯動機制),特制定本辦法。
一、基本原則
按照“明確責任、改善民生;短期波動、發放補貼;持續上漲、調整標準”的要求,建立以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為主導,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為主要依據,以低收入群眾為對象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當基本生活消費價格持續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費用支出明顯增加時,適時啟動聯動機制,發放價格臨時補貼,適時調整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緩解物價上漲對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造成的影響。
二、保障對象
(一)享受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和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
(二)當達到啟動條件時,對領取國家助學金的家庭困難大中專(含高職、中職)在校學生給予適當補貼(省級財政統籌安排的省屬院校除外)。
(三)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擴大補貼范圍,但不得縮小補貼范圍。
三、啟動條件
(一)啟動聯動機制以各縣、市、區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月度同比漲幅為依據。當其月度同比漲幅連續3個月超過一定幅度時,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適時啟動聯動機制,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必要時,市人民政府可根據全市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上漲情況,統一啟動聯動機制。
省政府安排統一啟動或停止聯動機制的,從其規定。
(二)在各縣、市、區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編制完成以前,啟動聯動機制以當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依據。在其月度同比漲幅連續3個月達到3%以上,并超過當地年度調控預期目標時,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適時啟動聯動機制,發放價格臨時補貼。
(三)聯動機制啟動后,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或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月度同比漲幅回落到啟動條件以下時,即停止聯動。
(四)連續發放價格臨時補貼一定時期以上時,各地應以維持當地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消費品支出數據為基礎,統籌考慮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需要、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嚴格遵循有關政策規定和程序規范,適時調整城鄉低保標準。調整低保標準以年度為周期進行,當年度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同比漲幅超過3%時,調整下一年度低保標準。計算公式為:調整后月低保標準=當地當年度月低保標準×(1+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年度同比平均漲幅)。自調整城鄉低保標準之日起,停止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各地應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等因素,按規定調整失業保險金標準。自調整失業保險金標準之日起,停止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城鄉低保標準因物價上漲調整后,由相關職能部門測算補貼標準,對領取國家助學金的家庭困難大中專(含高職、中職)在校學生繼續發放價格補貼。
四、補貼發放和標準
(一)補貼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根據保障對象類別,由相關職能部門按原有發放渠道發放。啟動聯動機制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的當月,向補貼對象一次性發放前3個月的金額,以后按月(農村或按季)發放,直至停止。
(二)補貼標準。
1.城市低保對象。每人季度臨時價格補貼標準=當地當年度月低保標準×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季度同比平均漲幅×3。
2.農村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每人季度臨時價格補貼標準=當地當年度月農村低保標準或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季度同比平均漲幅×3。
3.享受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和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按當地同期城市低保臨時價格補貼標準發放。
4.領取國家助學金的家庭困難大中專(含高職、中職)在校學生,按當地同期城市低保臨時價格補貼標準發放。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根據統計調查部門提供的數據,科學測算不同價格漲幅對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的影響程度,合理劃定具體補貼標準。最低補貼金額應不低于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或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對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的影響。
五、資金籌集
價格臨時補貼所需資金按現行財政體制,由市本級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統籌安排。鑒于建立聯動機制后這項工作的長期性,各地應將啟動聯動機制所需資金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不得擠占、挪用保證正常發放的城鄉低保、優撫等專項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市級財政對困難地區給予適當補助。
對領取國家助學金的家庭困難大中專(含高職、中職)在校學生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所需資金,按學校現行財政隸屬關系,由同級財政安排解決。
六、工作職責
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建立和實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工作,明確責任分工,精心組織落實。
(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國家統計局達州調查隊等職能部門負責制定、調整全市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意見,必要時提出全市統一啟動聯動機制的建議,安排對困難地區的補貼資金,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適時組織對聯動機制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對本地建立和實施聯動機制負總責。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并報市人民政府備案。
(三)根據低保政策屬地管理制原則,市本級、通川區、達縣啟動聯動機制應協同一致,統一依據達州市城區居民生活費用價格指數計算補貼標準和調整低保標準。
(四)統計調查部門負責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的測算、編制工作,在報上一級統計調查部門核定后,及時向社會公布并將有關情況通報同級發展改革、財政、民政、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
(五)發展改革部門負責根據當地統計調查部門發布的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或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牽頭組織財政、民政、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相關單位進行會商,提出啟動或停止聯動機制的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六)財政部門負責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制定具體補貼方案并統籌安排補貼資金,加強資金監管,確保資金及時足額發放;按現行財政體制和預算程序保障本地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編制經費。
(七)民政部門負責統計、提供享受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的基礎數據,提出資金需求計劃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并制定用款計劃,做好職責范圍內補貼對象價格臨時補貼的組織發放工作;負責做好職責范圍內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以及所需資金的調整、測算工作。
(八)教育部門負責統計所屬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即領取國家助學金大中專(含高職、中職)在校學生的基礎數據,制定用款計劃,做好職責范圍內補貼對象價格臨時補貼的組織發放工作。衛生、水務、供銷等部門協助教育部門做好所屬家庭經濟困難領取國家助學金的大中專在校學生相關數據的統計、發放工作。
(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統計、提供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的基礎數據,制定用款計劃,做好職責范圍內補貼對象價格臨時補貼的組織發放工作;協助教育部門做好家庭經濟困難領取國家助學金的技工院校在校學生相關數據的統計工作;負責調整失業保險金標準工作。
七、本辦法從公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五年,期滿自行失效。在有效期內,法律、法規、規章或上級規范性文件另有規定,或已按程序對本辦法作出廢止、修改、失效的決定,從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