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報
主管單位 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編輯出版 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報編輯室
地 址 達州市通川區永興路2號
電 話 0818-3091434
郵 編 635000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達州市創建全省非地震災區災后重建示范區公共服務設施及精神家園建設方案》的 通 知

達市府辦〔2012〕21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達州市創建全省非地震災區災后重建示范區公共服務設施及精神家園建設方案》已研究通過,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達州市創建全省非地震災區災后重建示范區

公共服務設施及精神家園建設方案

 

為認真貫徹省委劉奇葆書記關于達州要創建全省非地震災區災后重建示范區的指示精神和市委焦偉俠書記在全市創建全省非地震災區災后重建示范區動員大會上的工作要求,有效釋放災區干部群眾的工作、生活和心理壓力,引導災區干部群眾盡快走出洪災陰影,逐步恢復身心健康,重塑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借鑒“5.12”汶川地震災區精神家園重建經驗,結合達州非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實際,堅持以人為本、科學重建理念,在重建物質家園的同時,努力重建精神家園,為災區重建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障。

二、總體目標

力爭2012年,全面完成災區教育、衛生、文化、廣播電視、體育、社會福利、就業社保、政權建設等公共服務設施的恢復重建,基本達到災前水平,確保災區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基本公共服務。

三、具體內容

(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為宗旨,強力推進公共服務設施恢復建設;統籌考慮城鄉布局及人口分布,以政府投入為主,整合資源,適當集中,合理配置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社會福利、廣電傳媒等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增強服務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1.教育。根據全市學齡兒童和教育資源分布,整合教育資源,科學選址,合理優化學校布局。小學相對集中,大力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盡快維修加固和重建教育教學用房和師生急需的生活用房等重要基礎設施,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配套購置教學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所有受災學校基本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將學校建成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公共服務設施,讓受災學校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回到永久性校舍學習和生活。大力實施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工程、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特殊學校建設工程、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等,大力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提升學校辦學水平。2012年規劃實施維修加固校舍項目50個(渠縣37個、萬源市6個、宣漢縣4個、開江縣3個),規劃維修面積3.43萬平方米,計劃投資2117.90萬元,20128月底前完成。新建及改擴建校舍項目58個(渠縣26個、萬源市5個、通川2個、宣漢縣12個、開江縣5個、大竹縣8個),規劃建設面積7.47萬平方米,計劃投資10097.50萬元,201210月底前完成。遷建學校3所(渠縣文崇鎮第一中心小學校,達縣橋灣初級中學,宣漢縣土黃鎮幼兒園),規劃建設面積0.79萬平方米,計劃投資1158萬元,201212月底前基本完成。校園文化建設項目18個(萬源市11個、宣漢縣5個、通川區2個),計劃投資221.60萬元。改造體育運動場項目11個,(開江縣2個,萬源市9個)規劃建設面積2.07萬平方米,計劃投資539.48萬元,201212月底前基本完成。購置儀器設備5500套(渠縣740套、萬源市3960套、開江縣500套),計劃投資236.91萬元,201210月底前完成。附屬設施建設投資819.75萬元,201210月底前完成。2013—2015年規劃實施新建及改擴建校舍項目18個(開江縣18個),規劃建設面積3.76萬平方米,計劃投資6470萬元,遷建學校1所(開江縣普安鎮復興小學),規劃建設面積0.85萬平方米,計劃投資4000萬元。

2.醫療衛生。加強市、縣(市、區)兩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基層預防保健組織建設,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專業隊伍素質和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置和實驗室檢測檢驗能力,建立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反應迅速、運轉協調的疫情信息網絡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有效預防控制新發疾病、不明原因疾病和傳染病暴發流行,全面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快速應對和有效處置等綜合能力,確保洪災區域不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2012年,按國家衛生項目建設標準新建村衛生室36個(達縣13個,渠縣10個,萬源市5個,開江縣8個)、總投資144萬元,建設面積2160平方米。爭取衛生院改擴建和維修項目6個(達縣2個、渠縣2個,萬源市2個),總投資600萬元,改擴建和維修面積5050平方米。

3.文化和廣播影視。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市圖書館主體工程建設、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市文化館、巴山大劇院、田園大舞臺、西外新區電影院建設工作,全面完成全市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任務,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建成率達到20%以上。

4.體育。綜合考慮人民群眾健身需求,完善惠民全民健身體系,堅持綜合利用,確保重建公共體育設施既是群眾強身健體的場所,更是大災大難發生時群眾疏散的避難所。2012年,將新建村級籃球場6個(萬源市),村級全民健身路徑22條(萬源14條,達縣2條,渠縣5條,開江1條),新農村綜合體體育健身配套設施4套(萬源1套,渠縣3套),小型農民健身廣場1個(達縣)。同時,宣漢縣選址在巴山紅軍公園,建設標準網球場2片、建設西門體育休閑廣場1個、建設石鐵鄉幸福健身廣場1個。大竹縣選址規劃120畝建設文體藝術中心1座,其中建設體育館、圖書館、博物館、演藝中心各1個。開江選址規劃30畝新建設體育活動中心1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5個,同時縣體育場進行排危和維修工程。

5.鄉村學校少年宮。規范使用中央彩票公益金,建設10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大竹縣月華綜合初級中學、大竹縣廟壩鎮中心小學、達縣斌郎鄉中心學校、達縣管村初中、渠縣有慶鎮第一中心小學、渠縣涌興鎮第三中心學校、萬源市第二中學、宣漢縣土黃鎮小學、開江縣回龍鎮中心小學校、通川區北外鎮中心校)。

6.社會福利。整合政策、資源、資金、力量,切實推動受災地區的村(社區)陣地、敬老院、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等惠民設施建設。2012年新(改、擴)建9所敬老院,新建社區慈善愛心超市10個,完成8個市級以上養老服務示范社區創建工作。同時,對各類民政民生項目集中向災后重建的新農村綜合體和新村(聚居點)集聚傾斜。

(二)精神家園建設。把握好輿論導向,堅持對內強化輿論引導,對外展示達州形象,通過板報、標語、廣告、廣播、電視、網絡媒體等形式開展宣傳教育。達州日報、達州電視臺等市級新聞媒體要開設專題、專欄,大力宣傳我市抗災自救、災后重建進展、成效,報道災區的新面貌、新氣象和廣大災民的新家園、新生活、新風尚,大力營造以人為本、堅強奮進、走向未來、感恩致謝的輿論氛圍。

1健全心理疏導機制。借鑒“5.12”汶川地震心理疏導經驗,建立心理援助機制,實施心理救治、援助工程和文化撫慰工程,治療和預防受災群眾心理障礙。加快推進醫療衛生機構的恢復重建進程。引進心理衛生專業人才和機構,舉辦災后心理疏導培訓班,對工青婦干部、教師等群體進行心理疏導專業培訓,提高其心理服務技巧和方法。

實施災區群眾心理疏導工程。在全市各醫院開設心理咨詢門診,在廣播電臺開設心理健康咨詢熱線,組織心理醫生到社區、農村、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地方,開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通過受創者心靈康復、重創者個案輔導心理干預及未受創傷者心靈撫平等手段,做好災后個體心理重建。組織、印發心理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幫助受災群眾走出心理陰影,促進身心健康。廣泛開展災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中小學生正確認識自然災害,盡快治愈心靈創傷。通過實施受災群眾心理重建工程,培養受災群眾積極樂觀精神,為重建精神家園奠定基礎。

實施社區人文關懷工程。發揮社區對安定人心、增進情感、反映民意、化解矛盾、提供服務等方面的重要功能,積極構建災區群眾和諧和睦互助的鄰里關系。要深入到所聯系的社區(村),為受災群眾提供服務,幫助受災群眾反映民意、化解矛盾。

實施三孤人員救助工程。營造關心幫助孤兒、孤老、孤殘的社會氛圍,實施災區孤兒、孤老、孤殘人員特殊救助計劃。積極開展心理撫慰和輔導,醫治心理創傷,幫助孤殘人員走出心理陰影,促進他們身心健康。采取臨時安置與長期安置相結合的辦法,保障孤兒的生活和學習;引導社會力量對孤老、孤殘人員進行社會扶養和社會捐助,保障孤老、孤殘人員的基本生活。

2.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弘揚傳統美德,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組織開展公民道德先進典型宣傳活動,突出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的公益廣告宣傳。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深化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集結出版感恩·奮進征文作品,推進感恩教育不斷深化發展,努力形成感恩報恩、文明奮進、共建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大力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開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啟動達州市中心城區創建四川省第三屆文明城市工作,開展市、縣(市、區)級文明縣(市)城、文明行業(單位)、文明村鎮(社區)、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加強志愿者服務體系建設,培育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3.繁榮文藝創作和服務。2012年,組織全市文藝工作者創作各類文藝作品5000件(部、篇)以上。其中:獲國家、省、市級以上獎勵作品總數達到30%以上。活躍文藝舞臺,全市創作、編排舞臺藝術節目300個以上,參演率達到60%以上。深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以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和中國達州元九登高節為龍頭,推動全市群眾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組織送文化下鄉200場以上、開展各類廣場文化活動360場以上、舉辦各類展覽活動50場以上。切實加強群眾文化輔導,培訓各類業余文藝人才3000人次,指導基層單位和行業系統組建業余文藝隊伍50支以上。穩步推進公共文化單位免費工作,全市各級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活動室等公共文化單位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學習、休閑、娛樂環境。

4.促進生產就業和社保。2012年全市新增就業3.1萬人,實現失業人員再就業0.8萬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0.2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組織發放高校畢業生小額擔保貸款4200萬元。完成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0萬人,完成農民工品牌培訓2900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數達到180萬人,實現勞務總收入178億元以上。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和被征地農民為重點,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強社會保險費征繳清欠工作,確保全市企業養老、機關事業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9萬、15.25萬、102萬、15萬、16.1萬、11萬,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覆蓋105萬人。推進市社保局、市醫保局整體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大廳,逐步實現社保業務統一經辦的規范化、標準化。整合社保經辦資源,完善業務流程,強化便民服務,不斷提高社保經辦服務質量和水平。市、縣兩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和仲裁院實體化建設要達到兩個100%。完成金保工程一期建設任務,全面提升社會保障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必須把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精神家園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落實工作職責。形成黨政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統籌協調的工作格局。

(一)健全工作機構。建立公共服務設施和精神家園建設協調小組。宣傳部、教育局、衛生局、體育局、文廣局、民政局、財政局、人社局等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要抽調專門力量,落實工作經費,采取有效措施,扎實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和精神家園建設工作。

(二)建立幫扶機制。市級聯系部門對聯系單位干部群眾的家庭情況、生活情況、心理狀況要進行詳細摸底,建設詳細臺帳并加強跟蹤管理,及時更新。要建立災區堅持定期走訪看望慰問、定期交心談心、定期分析問題、定期解決具體困難的問題制度,有力有效有序開展精神家園建設工作。市級部門要積極協助縣級部門做好聯系幫扶鄉鎮的各項工作。

(三)落實工作責任。公共服務設施和精神家園建設實行一把手責任制,各級各部門各單位一把手要親自主持研究幫扶措施,親自帶頭聯系幫扶,親自組織落實,并按時將開展幫扶的具體情況書面報市委、市政府。凡有工作責任不明確、機制不健全、工作不深入、措施不到位,造成不良影響的,將嚴格追究一把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人是男人未来1分50秒| 欧美成a人免费观看| 天堂а√8在线最新版在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 女人让男人直接桶|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2345成人高清毛片| 日韩欧美亚洲天堂|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动态图| free哆啪啪免费永久|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国产夜趣福利免费视频| 三个人躁我一个|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下载 | 成人免费看黄20分钟| 人人公开免费超级碰碰碰视频|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精品| 日本福利视频导航| 免费在线视频a| 两个人看的www在线视频| 日本一区视频在线|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手机看片福利永久国产日韩| 日本哺乳期网站xxxx| 你懂的国产精品| 欧美疯狂ⅹbbbb另类|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久久黄色精品视频| 巨胸狂喷奶水视频www网站免费|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西西人体44rtwww高清大但|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久久精品青青大伊人av|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国产精品反差婊在线观看 | 韩国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娇BBB搡BBBB揉BBBB|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精品国产AV色欲果冻传媒|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