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現將《達州市“十二五”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及達州市職業病防治規劃(2011—2015年)2012年實施計劃》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2年7月25日
達州市“十二五”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及
達州市職業病防治規劃(2011—2015年)
2012年實施計劃
為加快推進我市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和實現職業病防治工作目標,根據《四川省“十二五”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及四川省職業病防治規劃(2010—2015年)2012年實施計劃》《達州市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達州市職業病防治規劃(2011—2015年)》,特制訂本年度實施計劃。
一、工作目標
加強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深入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在2011年的基礎上穩中有降。
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8%;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管理率達到55%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達到50%以上。新農合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提高到75%以上,實際報銷比例達到55%以上。
職業病危害較強的單位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率達55%;對用人單位負責人、勞動者職業衛生培訓率達65%以上。
二、工作任務
(一)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1.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切實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規范化建設和能力建設,積極爭取疾病控制機構標準化建設評審試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升疾控人員工作能力。積極落實疾控機構人員編制標準。大力開展疾控系統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推進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管理和崗位設置管理,繼續推進績效考核工作。(衛生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完善婦幼衛生體系建設。鞏固完善婦幼保健體系,實施縣級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項目,開展市婦幼保健院西遷建設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加強孕產婦、流動婦女兒童等婦幼保健管理工作,通過對婦幼保健機構的等級評審進一步規范管理、提升服務能力。貫徹落實《達州市婦女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完善產科質量控制標準,加強托幼機構兒童保健和愛嬰醫院管理,強化婦幼衛生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衛生局、經信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3.完善應急體系建設。加強各級衛生應急管理機構建設,完善應急預案體系、衛生應急物資儲備調用機制和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推進衛生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宣漢縣、達縣啟動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做好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衛生應急處置工作。(衛生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4.完善衛生監督體系建設。抓好以縣級衛生監督機構為主的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強化農村衛生執法監督,確保用于農村衛生執法監督的編制不少于各縣(市、區)衛生執法監督機構編制的50%。提高各級疾控機構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能力。(衛生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二)加強和優化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積極開展醫院等級創建工作。加強縣級醫院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加強縣級醫院與市級以上大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合作。探索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以縣(市、區)為單位積極開展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規范化達標工作。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落實好相關政策。探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站一體化管理模式,落實穩定社區衛生隊伍的人事工資福利制度。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推行首診制度試點,進一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報銷比例,建立簽約機構“綠色通道”轉診機制、預留門診號和病床、互派醫護人員,引導居民利用社區衛生服務。啟動達縣南城創建國家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力爭通川區朝陽、東城創省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省衛生廳統一部署,積極開展綜合醫院對口支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活動。(衛生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三)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1.全面實施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規范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行精細化管理,著力提高服務質量,加強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產婦、0—6歲兒童等重點人群健康管理,促進10大類項目全面實施。嚴格執行《四川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手冊》、認真落實《四川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成本核算指導意見》,強化項目資金監管,深化績效管理,逗硬績效考核。(衛生局、財政局)
2.著力加強重大疾病預防控制。
強化艾滋病源頭控制和宣傳教育,落實隨訪管理措施,擴大綜合干預和治療覆蓋面。加強科學監測和評估,科學掌握重大疾病防控流行態勢和開展防控成效評估。通過實施相關項目,狠抓麻風病和結核病等其他重大疾病防治。大力實施克山病、大骨節病等地方病的防控工作。全力推進免疫規劃工作,改善接種服務系統,提供溫馨、人性化的接種環境和規范的預防接種服務,加強乙肝監測與控制,開展免疫規劃相關疫苗“查漏補種月”活動。(衛生局)
健全慢性病防控體系,2012年市、縣(市、區)疾控中心應成立慢性病防控科,確定防控專職人員。大力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活動。提高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和重點慢性病管理率,2012年全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管理率達到55%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達到50%以上。建立規范的全市人群死因監測系統。逐步建立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加強重性精神病監測救治和服務管理,全面完成重性精神病篩查工作。(衛生局)
3.不斷加強婦幼衛生工作。開展產兒科規范化建設,重點提高縣、鄉產兒科服務能力,切實降低剖宮產率和出生缺陷發生率。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8%,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下降5%、3%和3%以上。婚前醫學檢查率達到70%以上,產前篩查(診斷)和新生兒疾病篩查率均提高5%。如期完成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等項目。(衛生局)
4.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60周年紀念活動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行動。鞏固省級衛生城市成果,深入推進衛生縣城(鄉鎮)創建工作。落實《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管理規定》,規范病媒生物環境衛生消殺活動。積極推進農村改廁工作,進一步提高衛生廁所普及率。抓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在渠縣實施“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試點,在通川區、達縣、大竹縣、開江縣、渠縣開展健康知識巡講。鞏固無煙醫療衛生系統創建工作。(衛生局)
5.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建立健全食品藥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嚴格落實食品藥品安全責任,規范藥品市場秩序、餐飲服務行政許可行為,加強基本藥物和餐飲服務單位監管,開展藥品流通秩序、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和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化學藥物成分專項整治。做好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衛生監督協管服務等信息報告和收集工作。加大醫療機構日常監督力度,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行為。加大公共場所監管力度,加強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加大職業衛生、放射衛生、學校衛生、傳染病防治監督力度,嚴厲查處違反傳染病防治管理的各種案件。(食品藥品監管局、衛生局)
(四)加大職業病防治工作力度
加大職業病防治宣傳力度。加強職業病防治網絡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市級職業病診斷機構、縣(市、區)級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建設。加強醫療機構醫用輻射防護監管。開展煤工塵肺、矽肺、石棉肺等重點職業病危害的監督監測,加強對各生產和經營單位職業病防治的監督管理;組織對硫化氫、一氧化碳、氯氣、氨氣、苯、重金屬等生產和經營單位開展重大職業中毒危害源調查,逐步建立生產、使用危險化學品單位管理信息檔案。從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率達55%以上,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率達60%以上,職業防護設施竣工驗收率達60%以上。啟動川東北職業病防治中心項目建設,并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衛生局、安監局)
(五)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參合率穩定在98%以上,籌資標準提高到人均290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5%以上,實際補償比例達到55%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不低于12萬元;擴大重特大疾病保障范圍,在全面實施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終末期腎病、乳腺癌、宮頸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藥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8個病種的基礎上,將肺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鱷裂等12種疾病納入保障范圍。繼續擴大包括慢性病在內的重大疾病門診報銷種數,提高補償比例,增加可以報銷的診療項目。嚴格控制二、三級醫院新農合病人非報銷藥品和診療技術的使用。全面推進總額預付、按病種、按服務單元、按人頭付費等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提高新農合統籌層次。全面實行統籌地區內即時結報,加快推進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衛生局)
(六)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和發展
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大竹縣、宣漢縣人民醫院在2012年底前開展取消“以藥補醫”試點工作,其他縣級醫院要按照公立醫院改革進度開展取消“以藥補醫”試點工作;完善公立醫院人事分配機制,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推進醫師多點執業試點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營造多元化辦醫格局。繼續做好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實行下派醫師實名制管理和月通報制度。繼續全面落實“三好一滿意”活動要求。加強醫院內部管理,規范處方行為,合理使用抗生素,推行臨床路徑管理和重點疾病診療質量控制。(衛生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開展醫療技術質量專項檢查和單病種醫療質量控制工作,加強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醫療機構藥事管理、醫院感染控制,建立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深入開展“平安醫院”創建、“醫療質量萬里行”和“三下鄉”活動。加大醫療機構日常監督管理力度。強化血液質量與安全監管,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治理。進一步完善“五位一體”的監管體系。(衛生局)
(七)鞏固和完善基本藥物制度
鞏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成果。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村衛生室的監管,將基本藥物監管納入衛生執法監督機構日常檢查中。配合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探索在縣及縣以上公立醫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多渠道開展基層藥劑人員培訓,促進基本藥物合理使用。加大對醫療機構藥品采購、配備、使用、支付各個環節的監管力度,實行陽光積分管理,保障基本藥物規范采購、及時供應。(衛生局)
(八)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質量控制,開展實驗室質控和現場督導。強化風險監測數據管理,加強對監測數據尤其是食源性疾病發病趨勢及病因評價分析,建立健全風險監測預警工作機制。貫徹落實《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規范》,提高基層專業人員現場流調與衛生學處理的技術水平。(衛生局、農業局、食品藥品監管局、工商局、質監局)
深入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大力推動餐飲服務單位主體責任落實。切實加強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廣泛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宣傳工作。進一步完善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工作機制,夯實監管體系。加強日常監管,建立日常監督檢查制度和年度監督檢查計劃。探索建立保健食品、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強化法規宣傳貫徹和監管能力培訓。(食品藥品監管局)
(九)大力推進醫藥產業發展
加強政策扶持、技術合作與交流,大力開展醫藥產業招商引資,支持培育名牌產品。建立和落實藥品質量信用等級評定和分類管理制度、定點幫扶制度,鼓勵企業建立自律化管理制度。(食品藥品監管局、投資促進局)
加強藥品質量安全監管。繼續深化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切實整頓規范藥品市場秩序。加強基本藥物監管,扎實做好GSP認證及跟蹤檢查工作,深入開展藥品流通秩序專項整治工作。繼續加強藥品、保健食品違法廣告治理。完善藥品GMP認證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做好2010版GMP認證檢查工作。進一步規范藥品注冊申報行為;積極推進實施GCP、GLP;完善藥品注冊人聯系制度。(食品藥品監管局、工商局)
(十)大力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制訂并落實扶持政策,推進公立中醫醫院改革,加強中醫醫院等級、重點專科專病、縣級中醫醫院改造建設。扎實推進中醫“治未病”工作,縣級中醫院均要設置“治未病”科,開展“治未病”工作。繼續完善農村中醫藥服務體系,鄉鎮衛生院100%設置中醫科室。加強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建成適宜技術推廣縣級基地7個。(衛生局)
(十一)加強隊伍能力建設
全面實施《達州市關于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意見》和《達州市“十二五”衛生人才發展規劃》,推進全科醫師培訓基地建設。進一步推進衛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重點學科(實驗室)、重點專科建設。加強中高層次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推進衛生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衛生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十二)提升醫藥衛生信息化水平
全面提升基層衛生機構信息化水平和服務能力,促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在公共衛生和醫療機構間共享,進一步提高建檔率,以縣(區)為單位達到90%。將信息化建設納入醫院等級評審和復查范圍,實施評估考核,確保市中心醫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大竹、渠縣、宣漢和達縣人民醫院達到數字化醫院標準。(衛生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充分發揮醫藥衛生事業助推社會進步、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促進社會和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作用。要狠抓落實,把該項工作納入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全面完成本計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和各項任務。
(二)加大投入保障
建立和完善政府衛生投入保障機制,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要高于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政府新增衛生投入重點用于支持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市(縣、區)級政府主要負責本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裝備、人員、業務及工作經費,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
(三)深化輿論引導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相關部門和新聞媒體要高度重視醫藥衛生發展的宣傳工作。大力宣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方針、政策,大力宣傳醫藥衛生系統的先進人物、先進典型、先進經驗,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四)加強督導考核
圍繞本計劃提出的重要指標、重大項目、重大改革和政策等,明確規劃實施責任和工作進度。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完成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