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為有效打擊和整治各種形式的商業欺詐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川辦發〔2005〕26號和川辦函〔2005〕173號文件要求,市政府決定從2005年11月起至2006年6月底在全市集中開展打擊商業欺詐專項行動?,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打造“誠信達州”、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及身體健康為重點,按照“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務求實效”的原則,堅持“抓重點、追源頭、促規范”的工作方針,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專項行動,重點整治虛假違法廣告、非法行醫和商貿活動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建立有序、規范的市場經濟秩序。
(二)工作目標。通過專項行動的開展,查處一批大案要案,懲治一批違法犯罪分子,使虛假廣告和商業欺詐泛濫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提高企業、消費者自主維權的意識和能力,逐步建立起政府監督、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的反商業欺詐長效機制。
二、工業重點及任務分工
(一)整治虛假違法廣告。規范廣告市場秩序,重點整治保健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服務、人才(職介)招聘等行業和領域的虛假違法廣告。嚴禁以新聞報道形式發布廣告;嚴禁未經審批擅自發布和篡改審批內容發布保健食品、藥品廣告;在保健食品、藥品、化妝品和醫療服務廣告中,嚴禁使用任何人包括社會公眾人物的形象,以消費者、患者、專家的名義作證明;嚴禁在保健食品廣告中宣傳療效和在藥品、化妝品、美容服務廣告中夸大功能以及在醫療服務廣告中宣傳保證治愈;嚴禁在互聯網上發布虛假廣告和不實信息;加強對廣告行業的管理,健全廣告監管制度。此項工作由市工商局牽頭,市廣電局、新聞出版局、衛生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人事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配合。具體任務分工是:(1)市工商局負責制訂整治虛假廣告的專項行動方案并組織專項檢查以及與有關部門的協調工作,依法查處虛假違法廣告;對發布虛假違法廣告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情節嚴重的媒體,依法停止其廣告發布業務,直至取消廣告發布資格。(2)市衛生局負責對化妝品標簽、標識宣傳內容的監督,配合工商局整治醫療機構非法發布醫療廣告的行為。(3)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依法對保健藥品、食品廣告進行監督檢查,對篡改審批內容或者發布虛假廣告情節嚴重的,建議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撤銷其廣告批準字號并在一年內不受理其廣告審查申請。(4)市人事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要切實加強對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職業介紹機構的招聘中介行為中招聘信息的監督、檢查并會同有關部門對違法違規的招聘中介行為進行依法處理。
(二)打擊非法行醫。重點是打擊無證行醫;查處醫療機構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行醫和出租、承包科室的行為;打擊非法性病治療活動;查處利用B超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的行為。此項工作由市衛生局牽頭,市計生委、科技局配合。具體任務分工是:(1)市衛生局負責制訂打擊非法行醫的專項行動方案組織專項檢查,打擊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和無行醫資格人員擅自開展診療活動的行為,查處醫療機構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行醫和出租、承包科室的行為,打擊非法性病診治活動。(2)市衛生局、計生委負責查處利用B超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的行為,查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超范圍開展診療活動以及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行醫和出租、承包科室行為。(3)市衛生局、科技局負責對醫學科研機構從事醫療服務的監管,查處其非法行醫行為。
(三)打擊商貿活動中的欺詐行為。重點打擊企業不規范促銷、虛構或夸大特許經營品牌效應、騙取加盟費的行為;打擊服務業違規經營行為;打擊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合作領域中的各類欺詐行為。此項工作由市商務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工商局、物價局、建設局、財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國稅局、地稅局、外匯管理局、公安局配合。具體任務分工是:市商務局牽頭并制訂專項行動方案,(1)市商務局、工商局負責對商業和服務業促銷活動的監督檢查,查處虛假促銷以次充好等行業,督促美容美發經營者建立和落實進貨查驗制度,加強對店內產品質量和監督,適時發布質量檢測結果,對不合格的產品清除出市場并查清生產源頭和進貨渠道。認真開展對特許經營摸底調查,確定重點監控地區和企業,查處特許人披露信息不完整、不規范,沒有風險提示,或故意夸大投資回報的行業,加強對特許經營展會活動的管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展會騙取加盟費。(2)市商務局、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局、外匯管理局負責對外貿經營活動實行聯合監管,加強信息溝通和復核。(3)市商務局、發改委、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商局、建設局、財政局、公安局要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對外經濟活動的監管,查處發布虛假信息、欺騙勞務人員、施工單位和投資者的行為和無資質、超范圍經營行為;強化對中介機構的管理,查處建筑企業承包工程中的欺詐行為。
三、工作步驟及要求
堅持集中整治和日常監督管理相結合,按照統一部署、集中整頓和分階段開展的辦法,分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一)動員部署階段(2005年12月)。成立達州市打擊商業欺詐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動員。各項工作牽頭部門和成員單位結合實際分別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達州電視臺、《達州日報》社等媒體配合各牽頭部門進行廣泛、深入宣傳,營造聲勢和氛圍。
(二)組織實施階段(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在達州市打擊商業欺詐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統一部署下,由各專項整治工作牽頭部門為主,相關職能部門配合,按照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規定和職責分工和工作步驟組織實施。
(三)總結檢查階段(2006年6月)。由領導小組組織督查組,檢查專項行動各項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總結驗收,對治理效果明顯的地方和部門進行通報表彰,對專項整治不徹底,存在嚴重問題的地方,集中進行徹底根治,并對相關部門進行通報批評,同時要追究部門負責人的責任。各縣、市、區和各牽頭部門要在2006年6月1日前將專項行動的情況報送領導小組辦公室。
這次專項行動涉及領域廣、任務重,各地各有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力求收到實效。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商業欺詐行為誤導性強,危害性大,嚴重侵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容易誘發不穩定因素,必須采取果斷措施,予以嚴厲打擊。各縣(市、區)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打擊商業欺詐專項行動的重要意義,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確保效果。
2、標本兼治,注重長效。要認真研究各類商業欺詐行為的特點規律,制定、完善有關規章和制度,加強行業管理部門、行政執法部門間協調配合、強化綜合監管。要結合推進信用達標建設,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強化企業自律約束,提高企業和消費者的自主維權意識與能力,逐步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輿論監管、群眾參與的反商業欺詐長效機制。
3、部門配合,齊抓共管。各行業管理部門,行政執法部門要相互配合,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形成信息共享機制,實現聯合監管。市商務局、工商局、衛生局要切實負起牽頭責任,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工作方案,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加強督促檢查。參與配合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和本行動方案的要求,完成好各自的工作任務。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對各部門開展專項行動情況進行監督,對行動開展不力、工作措施不到位、違法違規審批、問題嚴重的部門,嚴肅追究其主要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4、擴大宣傳,發動群眾。廣泛發動群眾,加強輿論監督,揭露騙術騙局,曝光典型案例,使欺詐行為難以為害。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廣大群眾識假防騙的能力,營造群眾放心消費、欺詐者寸步難行的社會環境。各相關責任部門要建立舉報制度,設立投訴舉報電話。對群眾的投訴舉報要做到有回音、有著落,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來做好工作,形成全民參與的意識,確保專項行動收到實效。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