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報
主管單位 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編輯出版 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報編輯室
地 址 達州市通川區永興路2號
電 話 0818-3091434
郵 編 635000

達州市人民政府 關于加強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 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見

達市府發〔2006〕40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根據國務院《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民政部《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和民政部、中央綜治委等19個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見》(民發200611號)及四川省民政廳、四川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四川省救助管理工作暫行規范>的通知》(以下簡稱《規范》),結合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市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

我市位于川東交通樞紐,每年流入城市的乞討人員多,增大了城市管理的難度。為加強對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市政府成立了達州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民政局。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分級管理、條塊結合的原則,切實加強防止未成年人流浪和救助保護工作,要在流出地將符合條件的流浪乞討人員納入低保和五保范疇,做到應保盡保,要全面開展爭創三無(無流出兒童、無流入兒童、無返流兒童)鄉鎮和社區活動,逐步建立起政府統一領導,民政業務指導,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一)市民政局。

1.負責組織實施國務院《辦法》、民政部《細則》和省民政廳、省財政廳《規范》工作。

2.做好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3.指導本級所屬救助管理站和各縣、市、區民政局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制定救助措施和規章制度,負責組織培訓,加強監督管理。

    4.做好對需要送福利院或敬老院安置的流浪乞討人員的協調落實工作。

    5.調查、處理救助管理站及其工作人員的非法救助和違法管理行為;

6.幫助救助管理站解決困難,提供工作條件。

(二)市公安局。

1.對執行公務時發現的流浪乞討人員,履行告知、引導、護送職責。特別是對其中符合救助條件的未成年人、殘疾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其他人員,要引導、護送到救助管理站求助,并辦理交接手續。

2.依法查處流浪乞討人員中的各種違法行為,注意發現混跡在流浪乞討人員中的犯罪嫌疑人。依法嚴厲打擊誘騙、拐賣、殘害流浪未成年人和組織操作、教唆、脅迫、控制未成年人、殘疾人乞討等違法犯罪行為。

3.協助民政部門維護救助管理站治安秩序,配合開展流浪乞討人員身份查尋。有條件的地方,公安機關可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內設立警務室,協助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進行管理。

4.負責流浪乞討人員和救助人員中吸毒人員的戒毒工作。

(三)市財政局。

1.安排市救助管理站年度經費預算,并根據救助工作臨時性、突發性的特點,調整財政預算,監督、指導做好年度預算執行工作。

2.負責流浪乞討人員和救助人員中危重病人及精神病患者的醫療費核撥工作。

(四)市衛生局。

1.確定市本級流浪乞討人員基本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指導各縣、市、區衛生局確定轄區內流浪乞討人員基本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指導市級定點醫院及各縣、市、區衛生局做好對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醫療救治工作。

2.將救助管理站納入當地醫療衛生防疫體系,指導市救助管理站相關人員做好疾病預防、救治、康復等知識的培訓工作。

(五)市司法局。

1.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殘疾人權益保障法》等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開展經常性的法制宣傳。

2.配合公安機關打擊利用流浪乞討人員違法犯罪行為。

3.為涉及法律事務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維護其合法權益。

(六)市教育局。

1.將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的流浪未成年人義務教育工作納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范疇。

    2.配合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開展流浪未成年人教育轉化、心理矯治工作。

    3.協助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教師的培訓、專業資格考試等相關工作。

(七)市交通局。

1.指導長途汽車站、各運輸企業協助民政部門做好救助工作,為流浪乞討人員返回戶籍所在地或所在單位提供交通方便。

2.對民政部門及救助管理站為救助人員購買車票時及時優先辦理。

(八)市政府法制局。

    1.加強有關救助管理政策的審查、論證、調研工作。

2.依法受理有關救助管理的行政復議案件。

(九)市城管辦。

1.對執行公務時發現的流浪乞討人員,告知其向救助管理站求助,履行告知、引導、護送職責。特別是對其中符合救助條件的未成年人、殘疾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其他人員,要引導、護送其到救助管理站求助,并辦理交接手續。

2.對流浪乞討人員中違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教育、制止、糾正。

(十)市民宗局。

    1.協助市救助管理站做好少數民族、信教人員的救助管理工作。

    2.向市救助管理站提供少數民族語種翻譯。

(十一)團市委、市婦聯。

積極配合民政部門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工作,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納入希望工程、春蕾計劃安康計劃和家庭教育工作的總體計劃。在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設立社工工作站,動員、組織青少年事務專職社會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和社會熱心人士參與對流浪未成年人的勸導、服務、教育、救助等工作,深入開展志愿者一助一、多助一代理媽媽等活動,倡導和推進社會熱心人士支持、參與照顧和家庭寄養等安置工作,推動穩定、有效支持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十二)市殘聯。

1.協助市救助管理站做好殘疾流浪乞討人員的詢問、查證工作。

2.配合民政部門做好流浪殘疾人的救助保護工作,幫助開展殘疾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就業安置等工作,將流浪殘疾未成年人納入扶殘助學項目春雨行動的資助范圍,深入開展紅領巾助殘、法律助殘等活動,依法保護流浪乞討殘疾人的權益。

(十三)市綜治辦。

1.對流浪未成年人工作要切實履行組織、協調、指導的職能,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開展工作,并檢查落實。

    2.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考核內容,對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不力和街頭流浪乞討未成年人數量較多、未成年人外出流浪乞討現象嚴重的地區下達督查通知書,對造成嚴重后果的實施一票否決并實行責任追究。

(十四)市文明辦。

將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考核內容,實行目標管理。

(十五)市發展改革委。

負責把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保護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組織協調和監督評估規劃建設項目的實施。

(十六)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負責將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內開展的流浪未成年人職業技能培訓納入管理,加強監督與指導,對年滿16周歲有就業能力并登記失業的流浪未成年人提供免費的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補貼,為流浪未成年人回歸社會創造條件。

(十七)達州火車站。

為流浪乞討人員救助保護機構購買乘車憑證和接送流浪乞討人員進出站等提供方便。在火車站內發現流浪乞討人員,及時告知、引導或護送到救助管理站實施救助。

(十八)市編辦。

    根據實際情況,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研究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保護機構編制的審批工作,確保有關工作正常開展。

(十九)市救助站。

1.負責跨省救助人員的救助管理工作;

2.負責達州市區達縣籍、通川區籍以外的救助人員的救助管理工作;

3.協調落實各縣、市、區救助管理站救助工作。

(二十)縣、市、區人民政府及部門。

救助管理工作實行屬地管理的原則。對于達州市區內的流浪乞討人員,達縣籍的救助對象由達縣人民政府實施救助。通川區籍的救助對象由通川區人民政府實施救助。因年老、年幼或者殘疾無法認知自己行為、無表達能力而無法查明其戶籍所在地或住所地的救助對象,需要政府進行安置的,在通川區發現的,由通川區人民政府給予安置;在達縣發現的,由達縣人民政府給予安置;其余各縣、市、區的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和安置工作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實施。各縣、市、區民政局是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門,縣級相關部門參照市級部門工作職責配合搞好救助工作。

(二十一)鎮(鄉)、街道辦事處。

    縣、市、區人民政府駐地鎮、街道辦事處負責在本轄區內的社區、居委會建立志愿者隊伍,對轄區內的流浪乞討人員進行告知、引導,發現利用乞討行騙的,及時向公安、城管執法部門報告 。流浪乞討受助人員戶籍所在地、住所地的鄉(鎮)或街道辦事處應切實幫助解決返回的受助人員生產、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具體困難,避免其再次外出流浪乞討;對遺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親屬或者其他監護人,責令其履行撫養、贍養義務,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部門處理。

二、完善救助管理設施,建立救助管理網絡  

(一)建立救助管理站。全市未建立救助管理站的縣,應盡快建立救助管理站,做到有編制、有經費、有場地。位于城市繁華街道及流浪乞討人員多的社區應建立社區救助點,負責對社區內流浪乞討人員的宣傳、勸導、轉送等工作。車站、碼頭、大型商場等經營單位要落實人員,負責勸導工作。各級民政部門所屬救助管理站要切實履行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的職責,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條件要優于成年人,救助場所應與成年人分開,有條件的地方應單獨設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

(二)設置救助管理標志。在城區各汽車站、火車站、繁華路段、交通要道、各救助站、救助點出入路口等顯要位置設置救助管理站引導牌,方便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求助。

(三)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救助管理工作。建立一支志愿者隊伍,積極向市民宣傳救助管理工作政策法規,讓市民共同參與救助管理工作。加強重大節假日期間救助管理工作,與相關部門聯合在重點區域和人流密集處開展集中救助行動,確保節日期間良好的市容市貌。通過引入社會工作專業制度,聘請專業社會工作者,建立志愿者服務基地,引導培育民間力量參與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工作。開展地區合作交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等聚智聚力,共同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

三、實施保護性救助,落實好流浪未成年人的安置教育

    公安機關、城管執法部門在執行公務時,對發現的流浪未成年人應實施保護性救助,將其送往民政部門所屬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對被家庭遺棄,年齡較小或殘疾兒童,經過核實無法查明家庭地址的按屬地管理原則送福利機構安置;對家庭教育方式失當,造成孩子一時離家出走的,通過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為其找家,盡快使孩子回歸家庭;對家庭虐待或惡意遺棄,屢譴屢返的未成年人,嘗試開展類家庭教育管理方法,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生活和接受教育;對年齡偏大的流浪少年,配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等。在對流浪未成年人進行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基礎上,加大對有輕微違法行為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矯治力度。教育工作以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為主,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團市委、市婦聯共同參與。

四、實行先救治后救助原則,落實好流浪乞討危重病人的醫療救治

對流浪乞討人員中的危重病人、傳染病人、精神病人實行先救治后救助。

(一)明確醫療救治對象。在救助管理站內受助人員中發現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臥倒街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經醫院救治后,由民政部門或救助管理站甄別確屬救助對象的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

(二)嚴格醫療救治程序。對已進入救助管理站的受助人員,若發現其中有危重病、精神病患者時,救助管理站應立即將其送到定點醫院進行救治,并附上《受助人員救治登記表》。待其病情穩定后,由救治醫院送救助管理站,同時附上《出院證明》和《受助人員救治登記表》。對街頭流浪乞討人員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應送就近醫院醫治,由醫院通知民政部門或救助管理站確認并辦理相關手續后送往指定醫院進行救治。各縣、市、區發現流浪乞討人員和救助人員中的精神病患者,一律送精神病??漆t院進行治療,產生的費用由各縣、市、區承擔。

(三)把好查詢甄別關。對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采取先救治后甄別的措施。病人病情穩定后,醫療機構通知當地民政部門或救助管理站對救治對象進行查詢甄別。民政部門或救助管理站應通過詢問其個人的相關情況與民政救助管理系統資源和公安戶籍網絡系統查詢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聯系核實,弄清情況后,屬于救助對象的及時辦理救助手續,繼續救治;不屬于救助對象的,不支付醫療費用,自行負責。

(四)搞好醫療救治經費的結算。對受助人員在指定醫院進行救治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所產生的費用,每季度通過同級財政和民政部門核實后,由民政部門直接進行結算。費用由財政部門給予專項資金預算和在城鄉醫療救助經費中解決。實施醫療救治時,應參照四川省規定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甲類藥品目錄(特殊病情除外)執行,其費用嚴格控制在本級財政、衛生、民政部門核定的范圍之內。

五、把握救助管理原則,健全齊抓共管機制

助管理工作必須把握好以下幾項原則:一是堅持自愿受助,無償救助的原則;二是堅持臨時救助,低標準救助的原則;三是堅持政府、社會、家庭相結合原則;四是堅持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的原則;五是堅持救助與管理并重的原則。要著力構建齊抓共管的救助管理工作機制:

(一)劃定重點管理區域。城區繁華路段、機關辦公地點、中心廣場、公園、體育中心、綜合市場、車站等主要場所為重點管理區域。在重點管理區域內,公安、城管執法等部門要加強管理,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和外地游客的合法權益,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和正常的生活秩序,

    (二)成立聯合勸導隊。公安、城管、民政等執法部門組成聯合勸導隊,負責告知、勸導流浪乞討人員到救助管理站。對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和智障人員(含一般精神病人)視作自愿受助,實施保護性救助。對老年人和殘疾人,實施幫扶性救助,護送到救助管理站。對保護性、幫扶性救助對象發現一個救助一個,對其他流浪乞討人員加大勸離和告知工作力度。

(三)實行門前三包責任制。各部門、企事業單位發現乞討人員在本單位門前三包范圍內進行乞討的,有義務勸離,對拒不離開或行為惡劣的人員,可向轄區內公安、城管執法等部門舉報,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四)加大社會輿論宣傳力度。通過報紙、電臺、電視臺、社區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全面宣傳《救助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人們正確對待流浪乞討現象和施舍行為,譴責、揭露流浪乞討行為中各類違反道德與法律的現象,共同監督、配合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

(五)加大監管力度。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嚴格遵守《救助辦法》、《實施細則》和《規范》的有關規定,及時受理救助對象的舉報。對違反規定的,或者對應當安置的受助人員不報請當地政府予以安置的,由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較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年六月六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在线视频一区| 女神们的丝袜脚战争h|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99ee6热久久免费精品6| 波多野结衣和邻居老人| 夭天曰天天躁天天摸在线观看| 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www.亚洲精品|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天天视频国产免费入口|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av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 深夜的贵妇无删减版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人成网站深夜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97av麻豆蜜桃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黄色片|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 黄网站免费在线|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中文字幕乳授乳奶水电影小说| 美国式的禁忌80版|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制服丝袜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的视频30分|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体育生开房互操| 18禁免费无码无遮挡不卡网站 | 欧美成人伊人十综合色|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vr| 久久偷看各类wc女厕嘘嘘| 纯爱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播放|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 男女一进一出猛进式抽搐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