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今年汛期將至,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入關鍵時期,為切實做好全市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現將《達州市2005年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迅速制定轄區年度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并認真組織實施。
二○○五年四月十一日
達州市2005年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為切實做好全市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工作,提高應急處置反應能力,做到有備無患,特制定本預案。
一、2004年地質災害概況
2004年,是我市歷史上發生地質災害最高的一年,全市發生地質災害565起,其中特大型一起,大型一起、滑坡430起、崩塌95起、泥石流21起、地面塌陷9起,死亡37人、重傷27人、輕傷55人,失蹤2人。垮塌房屋13336間,損毀田地197600畝,造成無家可歸39058人,直接受災13827戶64059人,經濟損失39565萬元,成功撤離51671人。
2004年,各級政府都把地質災害防預工作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了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危險點的監測防治。宣漢縣天臺鄉義和村特大型滑坡、達縣橋灣鄉倒虹村大型滑坡引起了國土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及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并親臨現場指導治理救災工作。由于監測工作到位,防災措施得力,雖然出現了大的險情,但無一人傷亡。
二、2004年地質災害趨勢分析
地質災害的發生,除人類工程活動和不良氣候條件造成外,還與自然的地質環境有關。我市屬大巴山弧形與川東新華夏系構造的復合交接部位,構造復雜,巖層裂隙發育破碎。市中南部的華鎣山低山丘陵區,人口密度大,采礦、修路建筑等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的負面影響較強,漸變性和突發性災害頻繁。據氣象部門預測,2005年全年降雨量少于2004年,但全市地質環境條件差,2004年留下的地質災害隱患較多,形勢不容樂觀。
三、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
省級監測重點:渠縣三匯鎮勞動街滑坡,宣漢縣樊噲鎮丘家梁黃家坪滑坡。
市級監測重點:通川區朝陽辦事處吳家巖滑坡,大竹縣清河鎮沙壩村滑坡,達縣南外立石子路危巖,開江縣梅家鄉滑坡群,萬源市沙灘鎮丘家梁滑坡、城關鎮仙龍潭村楊家梁滑坡。
各縣、市、區要將本轄區列入省市級監測的地質災害危險點納入轄區政府的監測范圍,并按照災害規模、危害大小,危險程度等綜合因素實行分級管理,不留死角死點。
四、組織搶險救災隊伍,落實責任地段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對人民高度負責的觀念,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機構,落實崗位責任制,切實加強領導。市政府成立了達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由楊建副市長任組長,副組長由市國土資源局、軍分區、水利局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分別由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七個工作小組。
(一)防治地質災害辦公室。設在市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由郁海兼任,桂榮任副主任,主要是收集分析氣象、雨情、險情、災情、地質變化等情況,綜合各方面信息,及時提出防治搶險意見,供領導決策參考。并負責處理日常工作和有關信息的傳達溝通、交通,協調各小組、各部門工作,督促有關單位落實各自承擔的防治工作。(市防治地質災害辦公室聯系電話:2391741,傳真:2372054)
(二)水文、氣象組:由市氣象局康寧任組長,市水利局負責人任副組長。主要任務是及時掌握天氣、雨情、水情,分析其發展趨勢,并及時向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匯報,為決策和制定應急搶險措施、方案提供及時準確的依據。
(三)物資供應組:由市發展計劃委員會胡杰任組長,市經貿委負責人任副組長,組員由市財政局、市外經貿局、市民政局、市林業局相關人員組成。主要任務是組織救災物資(包括糧、油、肉等)的供應,負責提供救災搶險物資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四)交通、通訊,電力組:由市交通局馮喬孝任組長,市公路局負責人任副組長,組員由市信息產業局、市電信局、市電力公司有關人員組成,主要任務是確??购閾岆U的交通道路、通訊暢通(包括有線、無線通訊),保證主要部門在汛期的電力供應,負責組成救災前線供電搶險隊伍,保證及時排出供電故障;負責搶險救災運輸調度,落實搶險救災運輸車輛。
(五)治安保衛組:由市公安局魏常平任組長,主要任務是負責組織和調動公安、交警部門在地質災害發生時,維護當地社會治安秩序,確保搶險工地的治安和交通道路暢通,并利用公安指揮中心的通訊與各地取得密切聯系,掌握情況,及時向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匯報。
(六)搶險救治組:由市衛生局朱豐年任組長,市疾病控制中心任副組長,主要任務是出現險情后,迅速組織醫療人員到災區搶救傷病員;建立前沿醫療救護點,急救中心,保證所需的醫療藥物及醫療器械及時到位;組織和做好衛生防疫工作,防止災后發生流行性疾病。
(七)后勤保障組:由市財政局吳應剛任組長,市民政局負責人任副組長,組員由市農業局、市保險公司、農行達州分行有關負責人組成。主要任務是深入災區,做好后期的各項工作。
搶險救災事關全市社會經濟發展大局,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參加搶險救災的義務。各縣、市、區要成立汛期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防治領導機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地區所屬鄉、鎮、村負責人要落實責任,組織好搶險救災隊伍,包括巡邏隊、搶險隊。鎮落實1000人、村落實100人,以自然村為單位,落實到人,并張榜公布和通知本人,劃分地段,明確職責范圍。
五、健全汛期值班制度、險情巡視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
各級政府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認真落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嚴格執行汛期值班制度,險情巡視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務必做到汛前組織技術力量對當地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地段進行全面檢查,汛期中加強巡查和應急調查,汛期后復查與總結,掌握轄區內地質災害的動態情況,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避災防災,扎扎實實做好汛期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與應急處理工作。在地質災害發生后,要堅決執行地質災害速報制度,準確迅速上報災情,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全力做好搶險救災工作,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六、災害搶險的報警、疏散、應急搶險和轉移路線
如遇險情,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迅速通知各單位做好搶險物資準備和搶險人員的調配,隨時做好準備搶險或轉移工作。各重點防治地區所屬鄉、鎮政府要制定人員和財產轉移路線,并將路線告知隱患所在地群眾,在地質災害發生時,要有序迅速疏散群眾,使疏散后的群眾有地方住、有飯吃、有病能及時治療。
(一)報信號(有警報器的使用警報器)為:
預備:鳴!鳴!鳴!……連續慢打三次;
緊急:鳴!鳴!鳴!……短聲連續密打;
解除:鳴!鳴!鳴!……均勻地鳴打。
(二)沒有報警器的鎮、村均采用打銅鑼的方法,打銅鑼的信號為:
預備:當!當!當!……連續慢打三次;
緊急:當!當!當!……連續密打;
解除:當!當!當!……均勻地打。
市屬各部門、單位,各縣、鄉鎮、村要向干部、職工和群眾講清防災警報信號的用途和方法。
七、搶險救災的目的和程序
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后,應立即組織搶險救災。首先要使遇險者盡快脫離危險,盡量減少人員傷亡,其次是搶救個人和社會財產,盡量減少災害所造成的財產損失。
搶險救災的程序:
1、首先搶救被淹埋的人員和正處在危險場地的遇險者。搶救方式包括自救、互救和他救,對傷員進行及時救治;
2、緊急疏散位于危險地帶及危險建筑物內的各類人員,安排好災民的吃、住等生活問題;
3、做好宣傳和安全保衛工作,及時處理各類尸體,并進行防疫消毒,控制繼發性和次生災害的發生蔓延;
4、對于可能造成災害的危險因素和險情加強監測、控制和恢復生產。
5、搶修通訊、供水、供電、交通等生命線工程,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災情,并請求支援;
6、恢復生活和生產秩序,組織自救和恢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