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小春是一年農業生產的重要開端。切實抓好小春生產,奪取小春豐收,對爭取全年農業生產主動,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和現實意義。2006年小春生產,各地要高度重視,早謀劃,早準備,早行動,努力實現明年農業生產“開門紅”。
一、思路和目標
2006年,全市小春生產總的思路是:穩定面積調優結構,大推科技主攻單產,重推良種提高品質,壯大產業增加效益,強化服務促進發展。目標是:小春糧食總產55萬噸,比上年增加0.83萬噸,其中小麥總產達到26.8萬噸,比上年增加0.12萬噸;油菜總產穩定在21.5萬噸以上;小春蔬菜總產達到88.2萬噸,比上年
增加3.7萬噸;確保小春一季農民人均增收10元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穩定播面,奠定增產增收基礎
面積是基礎。只有在保證足夠面積的前提下,增產增收才有希望。近兩年,我市小春糧食播面已有較大恢復,有效地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了農民增收。針對2005年小春糧油價格有所回落的實際,2006年全市小春種植格局應保持基本穩定,確保總量平衡,防止大起大落。總體規劃是:穩定小麥和油菜面積,適當擴大市場前景看好的豌胡豆、洋芋和蔬菜面積。規劃全市小春糧食播面250萬畝,比上年增加2.2萬畝。其中小麥播面118.2萬畝,穩定上年水平;豌、胡豆播面55萬畝,比上年增加0.7萬畝;春洋芋播面70萬畝,比上年增加1.5萬畝。規劃油菜播面144萬畝,穩定上年水平。規劃小春蔬菜播面44.5萬畝,比上年增加2萬畝。據市場調查顯示,蔬菜是種植業中目前效益最好的一類作物。各地要依據市場需求,采取有力措施,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進一步擴大“兩季田”(即小春干田)面積和優化種植區域結構,大搞增、間、套種,全面完成面積目標任務。
(二)大推優質高產抗病良種,提高品質和產量
小麥:目前全省小麥優質定位是大力發展中筋小麥。我市小麥產區必須加大品種的更換力度,大力選用推廣“三高一好”小麥品種,即:蛋白質含量高(干基≥13%)、面筋含量高(濕基>28%)、出粉率高(>70%)和面筋質量好(穩定時間≥4.5min)。主要推廣品種有川麥32、川麥36、川麥39、川麥41、川麥42、川麥43、川麥44、內麥8號、內麥9號、川農18、川農19、川農21、川育19、綿陽38、綿陽39等。小麥銹病每年對我市小麥生產構成嚴重威脅,各地要加大更換優質抗病品種和淘汰高感銹病品種的力度,把合理布局、推廣抗病優質良種,作為推進我市小麥生產再上臺階的突破口,力爭全市優質中筋以上專用小麥播面達到50萬畝。油菜:要進一步加大“雙低”優質雜交品種的推廣力度,主推蓉油11號、蓉油12號、蓉油10號、川油21、德油6號、德油5號、蜀雜11、中油雜2號、德油早1號等“雙低”良種,力爭全市“雙低”油菜種植面積達到75%以上。洋芋:應進一步加大脫毒種薯的推廣力度,主推秦芋30號、鄂薯3號、渝薯1號、川芋56、川芋5號等品種。葫豆:主要推廣成葫14、成葫15、涼葫6號。豌豆:重點推廣龍豌一號。
(三)大力推廣適用新技術,確保小春增產增收
一要落實配套栽培技術。小麥要抓住最佳播期,抓好抗濕播種,全面實行規范化旱改,大力推廣小窩疏株密植技術,普遍推行藥劑拌種、精量播種,增密增肥,把好播種質量關,提高播種質量。兩季田要大力推廣固定廂溝免耕栽培為重點的節本增效技術,倡導推廣人工機播。油菜要大力推廣適期早播、培育壯苗、中苗早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施用硼肥等技術,“雙低”油菜要努力做到統一供種、統一栽培技術,集中成片規模種植;繼續搞好稻草覆蓋免耕直播油菜節本簡化栽培技術的抓點示范。二要認真抓好“病、蟲、草、鼠、濕”害的防治工作。對小麥銹病要及早制定防治策略和預案,尤其要加大推廣粉銹寧、立克銹藥劑拌種力度,力爭全市小麥藥劑拌種面積達到90%以上;要突出抓好監測預報,及時提供防治信息;各有關單位要搞好技術和藥、械等物資儲備,打好“防銹保麥”控制總體戰,有條件的地方要倡導推廣“合同”防治。油菜要突出菌核病的防治。要積極推廣農田無草害工程,抓好農村鼠害防治,將病蟲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我市是秋霖多發區,各地要在及早抓好干田整辦的前提下,切實抓好抗濕播種,加強田間管理,適時中耕除草,搞好看苗追肥,確保小春作物正常生長。
(四)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發展訂單種植
各級農業部門要與糧食部門、糧油加工企業搞好協作配合,幫助企業建立優質無公害農產品訂單生產基地,走“公司+體系+基地+農戶”的路子,將優質原料轉化為優質產品,創造名優品牌,提高商品率,提高種植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當前重點是推動“雙低”油菜和專用小麥產業化經營。結合小麥良種補貼,實行統一供種,集中成片種植,優質優價,單收、單儲、單加工。全市小春合同訂單生產面積力爭達到80萬畝,其中優質專用小麥訂單面積30萬畝,優質油菜訂單面積40萬畝。
(五)大力搞好抓點示范,普及推廣農業科技
農業部門要切實搞好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使用好國家優良工程項目和病蟲救災資金,積極開展抓點示范,大力實施小麥、油菜“科技入戶工程”,建立高標準的示范樣板片區,輻射帶動大面積生產。各地要繼續加大“兩田”(即品種展示田、優質高產示范田)的示范力度。每個縣要集中精力抓好3個1000畝以上示范片,即:優質小麥示范片、油菜免耕稻草覆蓋直播栽培示范片、脫毒洋芋及引推良種高產示范片。各示范片要組裝配套推廣各項節本增效技術。在此基礎上,指導各地層層開展科技示范,推動大面積科技運用水平提高。
三、加強領導,強化服務
奪取2006年小春豐收,實現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目標,任務十分艱巨。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搞好各項服務。要把抓好2006年小春生產,作為檢驗縣、鄉人民政府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成果的具體標準。要廣泛推行目標責任管理,層層落實任務,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強檢查督促。市政府督查室在小春生產的關鍵時段要加強工作檢查,定期通報各地進展情況,督促工作落實。要切實增加對小春生產的財政投入,支持優質高產新品種的引進、示范和新技術的示范推廣,支持農業部門抓點示范,更好地輻射帶動大面積生產科技含量的提高。各涉農部門要認真做好小春生產所需種子、農藥、化肥、農具等物資的組織和供應工作,尤其要充分利用實施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的契機,切實加大易感條銹病小麥品種的更換力度。要使小麥良種補貼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統一供種、加快新品種更換步伐的有效載體,成為提高小麥生產科技水平的重要手段,把小麥優質抗病高產品種推廣落到實處。要加強信息引導,搞好技術指導,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行為,保護農民權益,落實惠農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努力奪取2006年小春豐收。
附:達州市2006年小春生產指導任務表
二○○五年九月九日
?
附件
達州市2006年小春生產指導任務表
單位:萬畝、萬噸
縣 別 | 小春糧食合計 | 其中:1、小麥 | 2、春洋芋 | 油 菜 | 蔬菜(含菜用瓜) | 小春干田 | |||||
面積 | 總產 | 面積 | 總產 | 面積 | 總產 | 面積 | 總產 | 面積 | 總產 | ||
合 計 | 250.1 | 55 | 118.2 | 26.8 | 70 | 19.7 | 144 | 21.65 | 44.5 | 88.2 | 152 |
通川區 | 4.35 | 1.07 | 1.6 | 0.38 | 1.5 | 0.5 | 4.5 | 0.62 | 5.2 | 8.8 | 4 |
達 縣 | 48.2 | 11.05 | 26 | 6.7 | 7.5 | 2.21 | 33 | 4.8 | 8.7 | 20.9 | 32 |
宣 漢 | 51.6 | 12.25 | 19.1 | 5.13 | 20 | 5.9 | 40 | 6.8 | 7.3 | 15.3 | 40 |
開 江 | 17.1 | 3.55 | 10.3 | 2.11 | 4 | 1.08 | 16.5 | 2.74 | 3.2 | 6.4 | 15 |
大 竹 | 46 | 7 | 20 | 3.56 | 10.5 | 1.63 | 19 | 2.77 | 8.6 | 19.1 | 19 |
渠 縣 | 54 | 11.6 | 37.6 | 8.15 | 6 | 1.38 | 18 | 2.3 | 7 | 11.2 | 30 |
萬 源 | 28.85 | 8.48 | 3.6 | 0.77 | 20.5 | 7 | 13 | 1.62 | 4.5 | 6.5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