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為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的意見》的精神,加快推進川東北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提升富硒茶葉產業水平,促進農民增收,市政府決定,在全市大力實施茶業富民工程,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大力實施茶業富民工程的重要性
茶葉是我市最具特色的優勢產業之一,是茶區經濟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骨干產業。我市種茶歷史悠久,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被覆蓋率高,工業污染少,特別是土壤富含硒,在全國具有獨特優勢,適宜無公害茶、有機茶、天然富硒茶等優質產品開發。經過多年的努力,全市茶葉面積達22.5萬畝,茶葉總產量達6010噸,產值3.8億元,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茶葉種植、加工、營銷體系,創建了“巴山雀舌”、“九頂雪眉”、“生琦雀舌”等茶葉品牌,為繁榮城鄉經濟,推動茶區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發展茶產業,不僅符合現代社會綠色消費的需求,而且能夠達到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最佳統一,對于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重大。大力實施茶業富民工程,是貫徹省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的重大舉措,是實現我市“一樞紐、兩中心、三基地”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茶葉富民工程,有利于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于充分發揮我市資源優勢,打造特色主導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各地和有關部門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出發,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茶業富民工程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工程,抓緊抓好。
二、理清思路,明確實施茶業富民工程的目標和任務
實施茶業富民工程總體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效益為中心,以茶農增收為目的,擴大面積,主攻單產,提高品質,打造知名品牌,培育龍頭大企業,推進產業化,增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產業的整體素質,做大做強做優茶產業,實現達州茶葉產業發展的新飛躍,把我市茶產業培育成規模化建設、標準化生產、系列化加工、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主導產業。主要目標是:抓住全省打造川茶的機遇,立足生態、品牌、品質、技術優勢,全力抓好“高效生態茶園建設、品牌整合打造、龍頭企業培育、加工企業優化改造”四大工程建設。到2014年,全市新發展良種茶園20萬畝,改造低產茶園5萬畝,淘汰立地條件差的茶園5.5萬畝,全市茶園總面積達到35萬畝,其中建成優質高效生態富硒茶基地25萬畝,有機茶基地2萬畝,商品茶年產量達到1.75萬噸,名優茶比例達50%以上,茶葉年產值(農業產值)實現7億元,綜合產值實現14億元。培育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5家,做大做強“巴山雀舌”主導品牌,增強達州茶葉的核心競爭力。
三、突出重點,強力推進茶業富民工程的實施
(一)優化布局,大力實施高效生態茶園建設工程。按照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商品化發展要求,調整茶葉種植區域結構,優化區域布局,堅持“突出重點、擇優發展、集中連片”的原則,對茶產業重新進行全面規劃,由零星生產向大規模生產轉變,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以萬源、宣漢為核心,走一鄉一業或多鄉一品發展之路。重點抓好50個茶葉重點基地鄉鎮,一大批茶葉專業村,專業社建設,形成一大批上百畝甚至上千畝的茶葉生產基地、形成相當規模的產業帶,擴大規模效應。用4-5年的時間,完成5萬畝低產茶園的更新復壯或改換良種,提高茶園產量、質量和效益。加快新茶葉生產基地建設速度,在茶葉產業基礎好、生態最適的地區,選擇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土質適宜的地方,按照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相對集中連片新建20萬畝規范化生態優質良種茶園。按照有機茶生產標準,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建成2萬畝有機茶生產基地,以此帶動全市茶葉的無公害化生產,提高達州茶葉的品質和信任度。抓好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加快新品種引進和地方優良品種的培育推廣,重點抓好500畝無性系良種茶繁育基地建設,滿足全市茶葉基地建設的需要。
(二)創新機制,大力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各級要堅持把培植龍頭企業擺在茶葉產業化經營的重要位置,積極整合資源,培植龍頭。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重點扶持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較強的茶葉龍頭企業,壯大企業自身實力,提高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推進行業整合,促進中小企業向骨干企業、優勢產品和品牌產品集中,形成集約化生產經營,改變我市茶葉企業小、散、弱的局面,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各相關部門要從資金、信貸、用地、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積極引導實力強、管理優的企業以兼并、收購、參股、控股等多種形式參與我市茶葉企業的改制重組,并帶動一批龍頭企業迅速成長,打造茶業聯合艦隊,走集群式發展道路。積極實施龍頭帶動,走“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茶葉產業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逐步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格局。
(三)打造知名品牌,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工程。茶葉主產縣要統籌茶葉品牌建設,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大、市場競爭力強的茶葉品牌。重點培育和打造好“巴山雀舌”品牌,要以“巴山雀舌”作為達州茶葉區域品牌,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充分發揮品牌效應,全面提升品牌的市場影響力。要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加快原產地域保護,加快品牌整合,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雙品牌(或母子商標),盡快形成名茶、名地、名牌等完整品牌系列,實現“巴山雀舌”品牌資源共享。要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告、網絡等現代手段和茶研會、博覽會、推介會、洽談會、招商會等形式宣傳品牌、塑造品牌、打造名牌,讓“巴山雀舌”品牌走出達州,走向全國。
(四)重推科技,大力實施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工程。各級政府要支持一批有規模、有潛力、基礎好的茶葉加工企業,積極引進和利用先進設備、先進工藝,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淘汰改造不適應發展需要的加工工藝和設備;要逐步淘汰規模小、設備簡陋、工藝落后、衛生環境條件差、存在安全隱患的小企業、小作坊,建設一批符合食品衛生標準的優秀加工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全面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一是大幅提升茶葉加工能力。按照清潔化、標準化的要求,組織生產和加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在發展傳統高檔雀舌名茶的同時,突出做大中檔富硒茶,以此拉動全市茶葉產量和效益的大幅增長。二是盡快提高茶葉制作水平。按照名優茶加工標準,擇優扶持一批產品質量過硬的加工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淘汰過時的加工工藝和設備,積極引進和推廣汽熱殺青機、微波殺青機、紅外、遠紅外提香機等先進技術設備,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三是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加快開發無公害、綠色、有機茶飲品、茶食品、茶藥品,使其成為食品、醫藥工業的加工原料,延伸產業鏈條,實現多次增值,提高茶產業綜合效益。
四、加強領導,加大投入,為大力實施茶業富民工程提供組織和政策保障
實施茶業富民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突出問題。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集中精力抓,相關部門具體抓。農業、發改委、林業、財政、金融、科技、扶貧、工商、以工代賑、質監等相關部門應加強協作,全力配合,切實在基地建設、項目申報、招商引資、產品認證、技術創新等方面服好務。為扶持茶產業發展,市政府決定,從2010年起,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30萬元茶葉發展專項資金,實行“以獎代補”的辦法,重點用于茶葉基地建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及推廣應用、品牌整合與宣傳、產品認證等方面。萬源市、宣漢縣要加強對退耕還林、科技扶貧、新農村建設、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以工代賑等支農項目資金的整合,捆梆使用,每年統籌安排500萬元以上資金扶持茶葉生產基地建設。其它縣和各茶葉主產鄉(鎮)也要安排一定的資金支持茶葉產業發展。要創新投融資方式,通過政策導向和政府資金引導,吸引社會資金和外資投入茶葉產業。要把茶葉產業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考核內容,加大督查力度,嚴格逗硬獎懲,確保茶業富民工程順利實施,推進茶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一○年一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