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近年來,我市結合實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著力推進林業產業化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為促進農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市林業產業發展明顯滯后,“大資源、小產業”的特征非常明顯,嚴重制約了林業的多重功能發揮和林農持續增收,與發展現代林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不相適應。為加快我市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林業資源大市向林業經濟強市轉變,促進農民增收和林區經濟發展,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的意見》(川府發〔2007〕48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發展現代林業大力推進林業產業化提出如下意見:
一、林業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
全市林業產業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建設基地、做強龍頭,深化改革、多元投入,綜合開發、加快發展”的基本思路,加快建設工業原料林基地,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著力開發林下特色種養業,積極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強力扶持木竹精深加工龍頭企業、林農大戶和專合組織發展,不斷延伸林業產業鏈條,拓展林農增收空間,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推進林業資源大市向林業經濟強市的跨越。
二、林業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主要目標:全市林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0年達到27億元、2015年達到67億元以上;農民從林業上獲得的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2010年達到410元、2015年達到850元以上。力爭通過5—6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四川工業原料林生產基地、四川特色林產品加工基地和秦巴地區生態旅游基地。
主要任務:2009—2015年,全市新建林業產業基地160萬畝(2009—2010年新建40萬畝),其中發展特色產業基地35.3萬畝(2009—2010年發展7.4萬畝)。2009—2015年新發展規模以上龍頭企業15戶以上(2009—2010年新發展4戶以上),其中培育銷售收入上億元的龍頭企業5戶以上(2009—2010年培育2戶以上),培育省級以上龍頭企業4戶以上,創省級以上著名商標2個,林產品工業產值年均增長25%以上。2009—2015年新建省級以上森林公園2—3個,創國家AAAA級風景區1個、AAA級風景區2—3個,森林生態旅游收入年均增長25%以上。
三、林業產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產業基地建設。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打造特色的原則,在抓好新建基地的同時,大力實施低產低效林改造,加快建設四大產業基地。一是大力發展以楊樹、榿木、中山柏、竹子為重點的工業原料林基地。2009—2010年新建木質原料林20萬畝、竹質原料林9萬畝;2011—2015年新建木質原料林45萬畝、竹質原料林26萬畝。二是加快發展油橄欖、銀杏、木本藥材、珍貴樹種用材等特色林產品基地。2009—2015年新建油橄欖、銀杏、珍貴用材林、木本藥材18.3萬畝(2009—2010年發展油橄欖3.8萬畝、銀杏0.4萬畝、珍貴用材林0.6萬畝)。三是積極發展森林蔬菜。2009—2015年新建耳菇、香椿、樹花菜等為主的森林蔬菜9萬畝(2009—2010年新建1.5萬畝)。四是著力打造生態旅游基地。以國家和省級森林公園為重點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切實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強化景區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精品旅游景點,不斷提高我市生態旅游的競爭力。
(二)培育林業龍頭企業和專合組織。扶持達州升達、四川天源、四川銀杏、萬源發榮、四川瑞豐等現有龍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擴能增效。圍繞全市林板、竹板一體化項目、特色林業產業、森林蔬菜和生態旅游產業發展重點,加大項目包裝和推介力度,引進有實力的大公司、大集團投資開發林業產業。積極發展專合組織和林業經營大戶,引導廣大林農組建各類林業專業合作組織,鼓勵有實力有技術的業主(農戶)承包經營林地,推動林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建立林業產業協會,完善龍頭企業與專合組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推進林業產業加快發展的長效機制。
(三)強化林業科技支撐。加快建立以企業、林農為主體,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和促進林業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和ISO14000環境質量等認證。積極開展良種選育、優良鄉土樹(竹)種開發、林產品精深加工、森林資源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快短周期工業原料林、竹林、油橄欖、油茶、珍貴用材林等豐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實施林業科技入戶工程,確保基地建設科技推廣示范面達到20%以上。抓好林業產業行政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對林業產業從業人員和林農實用技能培訓,提高林業產業經營者的整體素質。鼓勵林業科技人員創辦、領辦各類林業經濟實體。到2015年,全市科技對林業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
(四)推進林業改革與創新。按照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和保障收益權的要求,繼續抓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力推進林地流轉,加快建設森林資產評估、流轉、融資平臺,激活林業生產要素,促進林地向經營能手、業主集中。積極探索國有林場改革的辦法和措施,激活國有林場發展的內在動力。切實加強基層林業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鄉鎮林業站改革。
(五)完善產業扶持政策。用夠用活退耕還林后續林業產業發展政策,嚴格實施后續產業發展規劃,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計劃向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傾斜,對企業和業主推廣使用林木良種的按有關規定予以良種補貼。要將國家、省級森林資源補償資金和天保森林管護投入優先安排用于森林公園等生態旅游資源保護。要鼓勵企業、農戶建設原料林基地,對經林業主管部門規劃確認,龍頭企業新建基地1萬畝、林農大戶新建1000畝以上的,按每畝50—100元給予種苗補貼獎勵。對農戶和龍頭企業定向培育的工業原料林、速生豐產用材林采伐計劃實行限額內單報單批,優先安排采伐;對人工撫育間伐,采伐林木胸徑小于10厘米(含10厘米)的不納入木材生產計劃;對農民在“四旁”、自留地和非林業用地中生產的木材,采伐時間和采伐方式由農民自主確定,允許依法上市銷售。對新建原料林基地規模大、產品附加值高的加工型龍頭企業,其所繳育林基金本級留成部分按50%給予返還。對爭創國家、省級名牌產品和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的,按現行規定予以獎勵。
(六)增加林業產業發展投入。今年市級財政安排林業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30萬元,各縣(市、區)財政安排林業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不低于50萬元,重點用于扶持產業基地建設、科技推廣、龍頭企業產品研發、技術改造和林業專合組織發展等,今后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逐年增加。要整合林業、交通、以工代賑、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資金,加大對林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的投入。要進一步加大對林業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各銀行機構要積極提供符合林業特點的金融服務,積極開展以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等融資業務,特別是農村信用社要加大對林農和林業職工個人的信貸支持力度,適當放寬貸款條件,簡化貸款手續。對林業產業龍頭企業的種植業、養殖業、林產品加工業貸款項目及各類經濟實體營造工業原料林貸款項目、山區綜合開發貸款項目等,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財政貼息。
四、林業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林業產業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擺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突出位置來抓,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分管領導要具體負責,切實解決林業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各地要圍繞林業產業發展目標、任務、重點,因地制宜地確立主導產業并制定發展規劃,明確年度任務,逐級落實責任,逗硬考核獎懲。要優化林業投資環境,對外地來我市投資林業產業化的項目申報、有關手續辦理,一律由市、縣(市、區)林業主管部門牽頭實行“一站式”服務,重大林業招商引資項目除享受市、縣(市、區)現行優惠政策外,可根據投資強度和產品科技含量實行一事一議,給予特殊優惠。
二○○九年三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