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各部門:
目前,我市已全面進入主汛期。7月11日以來,我市普降大到暴雨,造成全市263.96萬人受災,5人死亡,2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12.11億元,宣漢、萬源等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和滑坡地質災害,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各地要高度重視洪澇和地質災害防范,進一步落實工作措施,切實安排好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做到有飯吃、有水喝、有房住、有衣穿、有醫療,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全市安全度汛。現就有關事項緊急通知如下:
一、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災
今年6月以來,我市已多次發生大范圍持續強降雨天氣,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汛期仍將頻繁出現強降雨過程,繼續發生洪澇災害的可能很大。加之我市地形高差懸殊,地層巖性復雜,褶皺斷裂發育,是地質災害多發區域。“5·12”汶川特大地震引發了一些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地質災害影響和破壞的長期性,洪澇災害和地質災害疊加的嚴重性,使我市在當前和今后很長時間都面臨著極為繁重的災害防治任務,各地必須在思想、工作和物資等方面做好充分準備,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災。氣象、水文部門要密切監測天氣和汛情變化,強化災害性天氣會商和滾動預報。水利、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對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監測巡查,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各地要加強和改善邊遠農村預警信息傳遞手段,增加覆蓋面,做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預警信息都能及時、準確、暢通傳遞。
二、做好洪澇災害防范
要特別重視深山峽谷群眾住房的洪澇防范工作。對地處深山峽谷的群眾要警惕山洪暴發,一有險情必須果斷轉移群眾。繼續加強水利工程和城鎮等防洪重點部位排查,及時發現隱患,落實整改措施。抓好病險、震損水庫的監測、預警及人員轉移。對臨近河道、地勢低洼及震損水庫、堤防下游的群眾,要落實緊急避險措施,確保群眾安全度汛。
三、加強地質災害防治
要把主汛期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時段,加強暴雨天氣下地質災害危險區的氣象預測預報,以重要場鎮、人口聚集區、受災群眾安置點、重建工地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為重點,根據可能的災害損失程度,確定人員規避撤離等措施。對險情重、危害大的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加強監測,落實專業人員和專業監測措施,做到及時發現,科學處置,果斷避讓。對正在治理的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要抓緊施工,盡早完成,徹底消除隱患。加強對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督促檢查,重點督查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原有隱患點除險情況、應急預案落實情況、監測預警情況和信息暢通情況等。
四、嚴格實行問責追究
要把確保安全度汛作為當前各級政府的重點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部門職責分工,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在基層基礎落實上狠下功夫,真正做到領導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認真落實汛期值班制度,領導帶班專人值守,確保信息通暢。一旦發生重大險情,主要領導必須親臨現場,靠前指揮,組織搶險,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對因領導不重視、責任不到位、措施不落實、督查走過場、反應不及時、處置不得力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帶來重大損失的,必須嚴格問責追究,依法依紀處理。
二○○九年七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