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為充分發揮培訓資源的集聚效應,進一步提高培訓資金使用效益,切實解決當前我市農民工勞務培訓中存在的投入渠道多、補助標準參差不齊、開訓工種針對性和時效性不強、招生秩序較為混亂、參與部門要求不統一等突出問題,經市政府領導同意,現就我市整合培訓資源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和市委二屆十二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以促進農民工充分就業和突出增收為核心,堅持“打造勞務品牌、統籌培訓資源、提高培訓實效,提升輸出質量”的工作思路,努力實現全市勞務開發和農民工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二、整合原則
(一)堅持規模效應的原則。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縣級整合”的原則,以縣為單位,統籌安排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新型農民培訓、勞務扶貧培訓、勞務品牌培訓等農民工培訓資金,統一制定培訓計劃,統一下達培訓任務,統一制定培訓標準,統一培訓補貼政策,統一考核驗收,逐步建立農民工培訓資源整合和增加農民工培訓投入的新機制。
(二)堅持品牌戰略的原則。結合達州的發展戰略,做好勞務品牌的特色定位,深度挖掘達州地域特色和傳統文化,不斷豐富勞務品牌內涵,努力打造達州勞務品牌。堅持實施“品牌拉動市場、市場主導培訓、培訓促進就業”的勞務品牌戰略,在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狠下工夫。
(三)堅持特色培訓的原則。以“異地輸出為主、就地轉移并舉”,在著力打造焊工、縫紉、電子等勞務品牌的同時,圍繞承接產業轉移,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向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訓、新農村建設試點鄉村及勞務開發基地的非農技能培訓等方面傾斜。
三、工作措施
(一)整合培訓機構。對各類培訓機構實行動態管理,由勞動保障、財政、農業、扶貧、勞務開發辦等部門聯合組織評估并進行資格認定,原則上每年統一調整和命名一次定點培訓機構。“新型農民培訓”、“溫暖工程”、“扶貧培訓”、“品牌培訓”、“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等培訓項目由定點培訓機構組織實施。
(二)統一補貼標準。“新型農民培訓”、“溫暖工程”、 “扶貧培訓”、“品牌培訓”、“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等培訓項目由物價部門按照培訓專業和培訓等級統一核定職業技能培訓收費標準,項目打捆后的補貼不得超過物價部門核定的收費標準。市、縣(區)財政都要安排一定項目管理經費,保證《四川省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印制工本費、勞務品牌招投標、培訓效果監管等方面發生的必要開支。
(三)統一下達任務。在培訓資金總額和培訓人數不變的前提下,按照物價部門核定的統一補助標準,經勞務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安排培訓專業和培訓人數,報勞務開發領導小組審定,并向勞動保障、農業、扶貧、教育、財政、物價及勞務辦等成員單位分解落實任務。培訓工作實行先審核后培訓的原則,由培訓學校申請,培訓主管部門審核后下達培訓班次。
(四)統一培訓標準。勞動保障部門統一編印或指定公共知識培訓教材和專業工種培訓教材。承訓機構的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經項目主管部門審定后,抄送勞務辦和勞動保障等相關部門審查。承訓機構要嚴格按照教材制定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實施教學,所有培訓項目須組織學員參加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統一由勞動就業部門進行鑒定和發證,經鑒定合格后,才能報銷補貼;要堅持培訓與就業相結合,加強就業推薦和就業服務工作,保證達到項目主管部門規定的就業率要求。
(五)統一考核驗收。項目培訓完成后,由培訓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共同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考核驗收。承訓機構申報培訓補貼,須提供常規資料和財政部門、項目主管部門的審查意見,財政部門方能撥付培訓資金。
四、加強領導
各縣(市、區)要加強對培訓資源整合工作的領導,及時研究解決培訓資源整合中的困難和問題。各有關部門要立足大局,加強協作,注重溝通,積極配合,共同推進培訓資源整合工作。勞務辦負責統籌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共同規劃培訓工種,協調解決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勞動保障部門主要負責培訓對象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并及時向項目主管部門和勞務辦反饋鑒定結果。農業、扶貧、教育、勞動保障等部門按項目管理要求,指導和監督承訓機構的招生、培訓、鑒定、就業工作,審核報賬資料。財政部門負責嚴把培訓資金“報賬關”,審計部門負責加強對培訓資金使用情況和培訓效果的審計監督。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