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近日,省政府將我市達縣生豬和萬源市馬鈴薯產業列入了全省現代農業發展重點產業項目,連續三年每年支持1400萬元。實施好這兩個產業項目,對加速推進我市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打造川東北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輻射帶動全市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就加快發展、重點突破生豬和馬鈴薯產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目標任務
到2010年,把達縣建成全國畜牧生態養殖強縣和優質肉豬生產加工基地縣,基本形成現代生豬產業發展格局。實現年出欄肉豬150萬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0%以上,優質率達到80%以上的;培育或引進省級以上龍頭加工企業1—3家,其中精深加工企業1家,力爭豬肉精加工率達到40%以上;實現生豬總產值20億元,精深加工產值達到2.2億元。
到2010年,萬源市建成馬鈴薯原種繁殖基地300畝、原種生產基地5000畝、標準化種薯基地50000畝;生產面積達到25萬畝,其中商品薯基地達到10萬畝,總產達到45萬噸,總收入達到3.6億元;引進1—2家有實力的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實現馬鈴薯加工產值1億元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技術指導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強化產業技術培訓,抓好村社干部、種養大戶和農民的科技培訓。達縣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原種場—擴繁場—優質商品仔豬繁殖場—育肥(場)戶”的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和完善人工授精站60個,重點引進和飼養外二雜交母豬,積極推廣三元雜交技術,不斷提高生豬養殖飼養綜合配套技術。萬源市要按照“積極引新引高、爭取自主創新”的總體要求,切實抓好高淀粉、全粉、薯條型、菜用型四大類型馬鈴薯新品種的引進、適應性篩選及新品種選育,普遍推廣利用小整催芽播種、起壟栽培、重施鉀肥、綜合防治病蟲等栽培技術。
(二)加強“一村一品”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區域化布局的要求,在達縣和萬源市建設一批“一村一品”專業村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達縣和萬源市政府要加強對“一村一品”專業村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和引導,在技術指導、設施建設、信息服務上給予具體幫助和政策傾斜,著力打造一批特色明顯、主導產業突出、輻射帶動力強的專業村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到2010年,達縣建設生豬“一村一品”專業村達到100個,生豬專業合作社達到50個;萬源市建設馬鈴薯“一村一品”專業村達到150個,馬鈴薯專業合作社達到50個。
(三)加強標準化體系和品牌建設。認真實施生豬、馬鈴薯生產標準、技術操作規程、飼料農藥化肥的安全使用及質量檢測標準。大力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生豬和馬鈴薯產品,積極爭創國家和省級名牌。馬鈴薯產業發展要著眼于把我市建成全省最大的馬鈴薯脫毒種薯基地和優質馬鈴薯生產基地的目標定位來推進,特別是萬源市要充分發揮綠色生態和富硒方面的優勢,不斷提升馬鈴薯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四)加強產業項目包裝和推介。達縣、萬源市要重點圍繞引進和培育精深加工龍頭企業,認真搞好生豬和馬鈴薯產業項目的策劃和包裝,既要結合實際,又要突出特色;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特別要注重把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有機結合,多形式、多渠道、多層面加大產業項目向外推介力度,盡可能地吸引外來企業投資開發生豬和馬鈴薯產業,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構建起基地和加工配套、生產與銷售配套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
三、組織領導
(一)成立工作機構。市上成立推進生豬、馬鈴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何平任組長,市委農辦、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畜牧食品局、市招商引資局等相關部門及達縣、萬源市政府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馬鈴薯項目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和生豬項目辦公室(設在市畜牧食品局)。同時,成立以市、縣農業專家為主的項目建設技術指導小組,主要負責制定項目技術路線,提供項目技術咨詢、指導和服務。達縣、萬源市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
(二)明確職能分工。市財政局負責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加強資金整合、調度和監管,組建農業擔保公司等。市委農辦負責項目建設綜合協調、督促檢查,參與規劃編制、審定,協助項目縣(市)開展龍頭企業招商引資等。市畜牧食品局和市農業局分別協助達縣和萬源市政府編制好生豬、馬鈴薯產業發展規劃,幫助引進和培育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加強項目技術指導,督促項目建設進度和質量。市招商引資局協助達縣和萬源市政府搞好項目包裝和龍頭企業招商引資等。達縣和萬源市政府是生豬、馬鈴薯產業發展項目責任主體,負責本級財政投入和項目資金整合,制定出臺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政策,分別引進或培育1—3家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生豬和馬鈴薯項目包裝策劃以及具體實施,力爭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初見成效。
(三)實行目標管理。對生豬、馬鈴薯產業發展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堅持每季度通報,并實行目標管理,由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具體管理辦法。對目標任務完成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對完成任務差的給予通報批評和相應懲罰。
二○○八年十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