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報
主管單位 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編輯出版 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報編輯室
地 址 達州市通川區永興路2號
電 話 0818-3091434
郵 編 635000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轉發《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支持 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 實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達市府辦函〔2017〕145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單位):

現將《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實施方案的通知》(川辦發〔201794號)轉發你們,請認真研究抓好貫徹落實。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1025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

醫療服務實施方案的通知

 

川辦發〔201794

2017930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國辦發〔201744號)精神,在切實落實政府責任、保障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醫療領域社會投資活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需求,結合我省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推進健康四川建設,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堅定不移深化醫改,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堅持政府主導并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在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加快推進醫療服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協調推進。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社會辦醫和政府辦醫協調發展,利用全社會資源加快補齊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短板,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促進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需求引領,提升質量。瞄準供需矛盾突出領域,以先進技術、特色服務、品牌質量為重點,充分釋放社會辦醫潛力和活力,促進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合理流動,推動社會辦醫服務創新、業態升級、質量提升,不斷滿足群眾健康需求。

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在準入、執業、監管等方面對社會辦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一視同仁,營造公平競爭環境。進一步消除社會辦醫的體制機制障礙,降低準入門檻,簡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

嚴格監管,有序發展。落實政府監管主體責任,強化政府在制度建設、標準制定、市場監管等方面職責,加強規范管理、指導監督和服務監管,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促進社會辦醫守法誠信經營、規范健康發展。

(三)發展目標。2020年,全省社會力量辦醫能力明顯增強,醫療技術、服務品質、品牌美譽度顯著提高,專業人才、健康保險、醫藥技術等要素支撐更加夯實,發展環境全面優化。打造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形成若干較有影響力的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新格局。

二、拓展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

(四)鼓勵發展全科醫療服務。發展社會力量舉辦、運營的高水平診所,鼓勵建立以全科醫生(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為主體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將家庭醫生團隊建設、服務內容、簽約履約和服務情況等納入統一管理,在轉診、收付費、考核激勵等方面與政府辦醫療機構提供的簽約服務享有同等待遇。鼓勵社會辦全科診所積極參與醫療聯合體建設,與醫院、商業保險機構等形成深度合作關系,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簽約服務。(省衛生計生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四川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培育專科醫療服務優勢。支持社會力量深入眼科、骨科、口腔、婦產、兒科、腫瘤、精神、醫療美容、康復等專科醫療等細分服務領域,舉辦二級以上眼科、口腔、骨科、婦產、兒科、腫瘤、精神、醫療美容、康復、老年病、臨終關懷、體檢等醫療機構,有效擴大服務供給,培育形成多種專科醫療服務優勢,建立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品牌化專科醫療集團或大專科小綜合的綜合醫院。支持社會力量舉辦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消毒供應、血液凈化、安寧療護等專業機構。加快推動第三方醫學檢驗、醫學影像機構與其他醫療機構的檢查結果互認,面向全省提供專業化的醫療服務。(省衛生計生委牽頭,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全面發展中醫藥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鼓勵社會力量以名醫、名藥、名科、名術為服務核心,提供流程優化、質量上乘的中醫醫療、養生保健、康復、養老、健康旅游等服務。推進社會辦中醫試點。開展中醫診所備案制管理。鼓勵有實力的社會辦中醫診所、門診部、中醫館等機構做大做強,實現跨區域連鎖經營、規模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相對集中設置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和中醫診所,打造中醫一條街等中醫藥文化氛圍濃郁的中醫藥服務區域,推動注重疾病治療轉向同時注重健康維護,發展治未病、康復等多元化服務。啟動省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認定工作,建立項目庫,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文化旅游體驗路線,培育一批主題特色鮮明的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和旅游景區(點)。(省中醫藥局牽頭,省衛生計生委、省旅游發展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有序發展前沿醫療服務。鼓勵有實力的社會辦醫療機構瞄準醫學前沿,組建優勢學科團隊,提供以先進醫療技術為特色的醫療服務。穩妥有序開展精準化的健康體檢、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等臨床試驗,探索建立臨床科研企業融合等成果轉化應用模式。推動經依法依規批準的新型個體化生物治療產品、高性能醫療器械、前沿醫療技術標準化規范化應用。(省衛生計生委、科技廳、省中醫藥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積極發展個性化就醫服務。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建立方便快捷的就醫流程,營造舒適溫馨的就醫環境。鼓勵達到二級以上水平醫療機構利用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加強網上便民服務平臺、官方微信、手機應用程序(APP)等建設,開展在線預約診療、在線問診、復診、轉診、專人導醫、家庭病房及向患者提供覆蓋診療全流程的移動支付等多種個性化增值、輔助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診療、康復、護理、心理關懷等連續整合的服務機構,打造四位一體服務體系。(省衛生計生委牽頭,省中醫藥局、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推動發展多業態融合服務。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鼓勵舉辦醫養結合機構,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為老年人家庭提供簽約醫療服務。依托氣候、森林等特色資源優勢,支持攀西、川南等地區發展候鳥式”“度假式等醫養融合服務,支持發展陽光康養、森林康養服務業。促進醫療與旅游融合,以特色醫療、高端醫療、康復療養、中醫藥服務、休閑養生等為核心,豐富健康旅游產品,大力發展健康旅游產業。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促進體育與醫療融合,推動體育康復產業發展,支持社會力量興辦以科學健身為核心的體醫結合健康管理機構。(省衛生計生委牽頭,省中醫藥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民政廳、林業廳、省旅游發展委、省體育局、省通信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探索發展特色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以社會力量為主,打造特色鮮明、有較強競爭力的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更好滿足較高層次健康消費需求。堅持合理定位、科學規劃,在土地規劃、市政配套、機構準入、人才引進、執業環境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和傾斜,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打造健康服務產業集群,鼓勵探索健康服務與醫藥研發制造、醫學教育相協同的集聚模式。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企業在產業集聚中的主體作用。地方各級政府要統籌本行政區域內健康服務產業差異化集聚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和重復建設,杜絕簡單搞園區建設或變相搞房地產開發,并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和配套支持。有關部門要加強跟蹤指導,及時總結經驗,發揮示范作用。(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衛生計生委、省中醫藥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省人才辦、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擴大行業開放

(十一)放寬市場準入。制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合理控制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拓展社會辦醫發展空間。未公開發布規劃的,不得以規劃為由拒絕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或配置醫療設備。按照全省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張床位為社會辦醫預留規劃空間,優先設置非營利性和資源稀缺的專科醫療機構,取消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的具體數量、類別和地點限制,診所、門診部等醫療機構不設數量限制,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按照非公立醫療機構大型醫用設備配備不低于配置規劃20%的比例,為社會辦醫療機構合理預留規劃空間。審批專科醫院等醫療機構設置時,重點審核人員資質與技術服務能力,在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動態調整相關標準規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健康需求,按照國家制定出臺的眼科等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和新型機構標準,引導和支持醫療服務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省衛生計生委牽頭,省中醫藥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質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簡化優化審批服務。根據國家統一指引,制定社會辦醫療機構執業登記前跨部門全流程綜合審批指引實施細則,優化規范各項審批條件、程序和時限,精簡整合審批環節,向社會公布后實施。積極推進一站受理、窗口服務、并聯審批,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廣網上辦事,進一步優化政府服務。清理撤銷無法定依據的前置條件或證明材料,各地不得違反法定程序增減審批條件。落實連鎖經營的服務企業可由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注冊登記手續的政策,鼓勵健康服務企業品牌化連鎖化經營。加快規范統一營利性醫療機構名稱。(省衛生計生委牽頭,省中醫藥局、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商局、省法制辦、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促進投資與合作。社會辦醫療機構可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與合作方,實現資本與品牌、管理協同。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積極探索委托知名品牌醫療實體、醫院管理公司、醫生集團開展經營管理等模式。鼓勵各地積極發展醫療服務領域專業投資機構、并購基金等,充分整合各類資源,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培育上水平、規模化的醫療集團。允許公立醫院根據規劃和需求,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新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嚴禁成立非獨立性醫療機構,不得使用原公立醫療機構名稱。鼓勵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療機構在人才、管理、服務、技術、品牌等方面建立協議合作關系,支持社會力量辦好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嚴格落實公立醫院舉辦特需醫療有關規定,除保留合理部分外,逐步交由市場提供。(省衛生計生委牽頭,省中醫藥局、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吸引境外投資者通過合資合作方式來川舉辦高水平醫療機構,積極引進專業醫學人才、先進醫療技術、成熟管理經驗和優秀經營模式。進一步簡化優化外資投資辦醫審批核準事項。大力發展醫療和健康服務貿易,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參與中非衛生合作計劃和國際應急醫療救助。加強健康產業國際合作與宣傳推介,支持包括社會辦醫療機構在內的各類經營主體開展面向國際市場和高收入人群的醫療和健康服務貿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療和健康服務貿易機構及健康旅游目的地。建立健全中醫藥國際合作交流機制,實施中醫藥海外發展工程,建立海外中醫藥中心。鼓勵舉辦面向境外消費者的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提升中醫藥服務貿易規模和質量,培育國際知名的中醫藥品牌、服務機構和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中醫醫療機構和行業組織作用,遵守執行中醫藥服務貿易規則和標準,積極參與全球的中醫藥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建設。(省衛生計生委牽頭,省中醫藥局、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省外事僑務辦、省旅游發展委、省工商局、省投資促進局、省質監局、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政策支持

(十五)加強人力資源保障。實行醫師執業區域注冊,醫師個人以合同(協議)為依據,可在多個機構執業,促進醫師有序流動和多機構執業。建立醫師電子注冊制度,簡化審批流程,縮短辦理時限,方便醫師注冊。多機構執業的醫務人員在學術地位、職稱晉升、職業技能鑒定、專業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調整優化醫藥衛生類專業結構和層次,加強急需緊缺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加大健康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力度,強化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深化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醫教協同育人機制,促進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和臨床實踐教學能力培養,保障醫學教育質量。鼓勵優質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與高等醫學院校按照相關規定合作共建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基地)、醫學中心、研究中心(院)等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基地,認定和扶持一批符合條件的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孵化基地),支持校企共建健康服務實訓基地。支持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出國(境)培訓,提升我省醫學人才培養水平。(省衛生計生委牽頭,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科技廳、省中醫藥局、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落實保險支持政策。落實將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協議管理有關規定,醫保管理機構與社會辦醫療機構簽訂服務協議,在程序、時限、標準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對待。通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的網站、紙媒體等方式,將協議管理醫療機構準入的標準、流程及評估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告。豐富健康保險產品,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經辦基本醫療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開發有序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滿足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外的保障需求。推動建立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機構的信息共享機制,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和健康管理機構聯合開發健康管理保險產品,加強健康風險評估和干預。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自愿參加醫療責任保險。推動商業保險機構因地制宜,遵循依法、穩健、安全原則,以戰略合作、收購、新建醫療機構等方式整合醫療服務產業鏈,探索健康管理組織等新型健康服務提供形式。落實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地稅局、四川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促進醫藥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應用。積極落實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范協議,推進新藥創制四大平臺、四大支撐體系建設和生物治療轉化醫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建設,完善新藥研發與產業化服務體系,為醫療新技術新產品臨床應用提供支撐。完善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協同創新網絡,加快醫學創新研究和轉化。扎實推進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科技攻關和應用示范,產學研醫協同推進數字診療裝備等創新醫療器械的推廣應用。支持自主知識產權藥品、醫療器械和其他相關健康產品研制和應用,鼓勵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提升產品質量。推進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加快臨床急需的創新藥物、醫療器械產品審評。對經確定為創新醫療器械的,按照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程序優先審查。將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與醫藥企業合作建設創新藥品、醫療器械示范應用基地和培訓中心,形成示范應用臨床評價技術創新輻射推廣的良性循環。促進醫研企結合,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醫學院校、醫藥企業開展醫學科技創新合作。(科技廳牽頭,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知識產權局、省中醫藥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加強財稅和投融資支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全面落實社會辦醫療機構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對社會辦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按規定免征增值稅,進一步落實對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企業所得稅支持政策。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由政府負責保障的健康服務類公共產品,逐步增加政府采購的類別和數量。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通過多種方式實現直接融資,對通過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和資產證券化融資等方式融資的,按照鼓勵直接融資財政獎補政策給予獎補。加快探索社會辦醫療機構以其收益權、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作為質押開展融資,條件成熟時大力推廣。(財政廳、省地稅局、省知識產權局、省金融工作局、省國稅局、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銀監局、四川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合理加強用地保障。堅持按用途管理、平等對待用地主體的原則,鼓勵各類投資主體按照統一規則,依法取得土地,提供醫療服務。根據我省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社會實際需求,有序適度擴大醫療衛生用地供給。包括私人診所在內的各類醫療機構用地,均可按照醫療衛生用地辦理供地手續。新供土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依法可按劃撥方式供應;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且只有一個意向用地者的,依法可按協議方式供應。土地出讓價款可在規定期限內按合同約定分期繳納。支持社會力量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和原有土地興辦醫療機構,土地用途和使用權人可暫不變更,連續經營1年以上、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項目可按劃撥土地辦理用地手續,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項目可采取協議出讓方式辦理用地手續。支持實行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等多種土地供應方式。(國土資源廳負責)

五、嚴格行業監管和行業自律

(二十)完善管理制度和標準。探索包容而有效的審慎監管方式,推動《四川省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規、規章、規范和標準的制修訂,規范提高服務質量。完善醫療機構評審評價體系和考核標準,對社會辦醫療機構在醫療質量、醫德醫風、誠信服務、醫療等級評審等方面實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標準。鼓勵行業協會等制定推廣服務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推行服務承諾和服務公約制度。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取得醫療服務質量認證。鼓勵和引導醫院協會和醫師協會制定醫療技術服務標準和自律準則。吸納社會公眾進入各級醫療機構日常監管委員會,參與醫療機構監管。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開展創業創新。(省衛生計生委牽頭,民政廳、省法制辦、省中醫藥局、省知識產權局、省質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加強全行業監管。推進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建設,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手段,提升監管效能,強化醫療衛生全行業監管。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強化衛生計生監督機構特別是基層機構的監管能力,推進全省衛生計生監督執法人員職位分級管理試點工作。在加強日常管理的基礎上,全面推行雙隨機抽查方式。依托省、市、縣三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聯通各級醫療機構,逐步實現對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行為的全面監管。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的監管作用,建立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的約談整改制度。嚴厲打擊非法行醫、醫療欺詐、出租出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出租承包科室、虛假違法醫療廣告宣傳等行為,加強醫療養生類節目監管。加強對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產權歸屬、財務運營、資金結余使用等方面的監督管理,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不得將收支結余用于分紅或變相分紅。加強對營利性醫療機構盈利率的管控。對醫療機構損害患者權益、謀取不當利益的,依法依規嚴肅懲處。完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提升信息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強健康醫療數據安全保障和患者隱私保護。(省衛生計生委牽頭,省委網信辦、公安廳、財政廳、省工商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引導和促進誠信經營。落實醫療機構主體責任,引導社會辦醫療機構加強各環節自律,公開診療科目、服務內容、價格收費等醫療服務信息,開展誠信承諾活動。建立健全醫療機構及從業人員信用記錄,納入省社會信用信息平臺并推送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鼓勵行業協會等第三方開展醫療服務信用評價。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定期公開醫療機構服務質量、違法違規行為查處情況,形成監管信息常態化披露制度。落實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制度,建立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退出機制。依托三醫監管平臺實現對民營醫院的動態精準監管,將營利性醫療機構信用信息及時主動推送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四川)并向社會公示,對進入黑名單的機構和人員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堅決曝光并實施聯合懲戒。(省衛生計生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商局、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組織實施

(二十三)強化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對擴內需、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保健康的重要意義,將其作為深化醫改、發展健康服務業、推進健康四川建設的重要內容,認真實施,加強聯動,形成合力。各市(州)人民政府要按照本實施意見以及省上已出臺的促進社會辦醫發展相關文件精神,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分工和時限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及時清理修訂相關政策規定,完善配套細則。(省衛生計生委牽頭,省中醫藥局、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法制辦、各市〔州〕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加強督查調研。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對照省上促進社會辦醫發展的部署要求,逐項檢查審批事項是否放到位、事中事后監管措施是否及時跟上、扶持政策是否有力有效等,對發現的問題要逐項整改,切實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省、市(州)、縣(市、區)發展改革、衛生計生等部門要對政策落實情況加強監督檢查、跟蹤分析和通報,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和訴求,及時提出解決辦法。(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計生委、省中醫藥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鼓勵探索創新。各地要發揚首創精神,針對社會辦醫痛點、難點問題,主動作為、勇于攻堅,積極創造積累經驗,不斷完善促進社會辦醫發展的政策措施。各有關部門要營造有利環境,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大膽探索。省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及時總結推廣有益經驗,建立促進社會辦醫發展常態化考核評價機制,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對促進社會辦醫發展工作扎實、成效顯著的地方予以表揚激勵,對工作開展不力、進度滯后的及時督促整改。(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衛生計生委、省中醫藥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近中文字幕2019高清视频| 日日噜噜夜夜爽爽|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综合久| 怡红院视频在线| 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男人和女人在床做黄的网站|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 91视频完整版高清| 日本大片免费一级| 亚洲精品一二区| 精品久久国产视频| 国产chinese中国hdxxxx| 91视频综合网|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777777|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月夜直播在线看片www|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动漫人物桶动漫人物免费观看| 草莓视频在线观看18| 国产大乳喷奶水在线看| 99re6在线| 好大好爽再深一点在线观看| 中国china体内谢o精| 樱花草视频www| 亚洲成a人片毛片在线| 深夜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v片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国产女人和拘做受视频免费 | 色www永久免费网站| 国外AV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娇小老少配xxxxx丶|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