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民生福祉,是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
今年以來,達州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為民宗旨,始終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擺在重要位置,全面提升民生服務質量,推進全市教育、社會事務、兒童福利等領域各項重點工作,以新發展理念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回應民生需求、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就業優先 補齊短板夯實民生之本
“來招聘的企業很多,我積極地投簡歷,在現場就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求職者李希笑呵呵地說。
7月24日,“服務促就業·筑夢贏未來”達州市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專場招聘會舉行,來自川渝兩地的80余家用人單位提供電子信息、醫療衛生等崗位3000余個,為求職者提供了多層次、全方位、精準化就業服務。
這是達州市全力穩就業的一個片段。
作為民生之本、穩定之基、發展之源,就業與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我市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就業形勢持續穩定,穩穩地托住就業大局。
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45萬人、居全省第5,失業人員再就業6950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890人,脫貧人口就業28.32萬人,分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9%、78%、70%、106%。
為保障重點群體就業,我市制定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十條措施”和“攻堅行動”方案。截至7月中旬,開發崗位5.9萬個,建立困難畢業生實名制數據庫5630人,發放求職創業補貼844.5萬元。同時,減免失業保險費4810萬元,惠及企業6922戶;轉移輸出農民工167萬人,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1.7萬人,退役軍人、殘疾人等群體實現穩定就業。
此外,我市持續優化創業環境,全面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創業補貼等政策,健全創業扶持體系,鼓勵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群體創業。
著力加強技能培訓。我市圍繞“3+3+N”重點產業,全面推廣職業培訓“管辦分離”模式,開展技能培訓,培育“川字號”特色勞務品牌。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建立政企校聯盟,聯合舟山開展“海員班”“石化班”品牌培訓,“海員班”成為全國就業典型案例。
學有所教學有優教
最大程度滿足百姓期待
拔地而起的教學大樓、裝備完善的實驗室、標準化的體育場、先進的遠程教育課堂……漫步達州的校園,記者看到的是日益完備的教育教學設施,感受到的是翰墨書香的文化氛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市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傾力打造教育民生工程。
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積極向上爭取各類教育專項資金14.75億元,大力推進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農村中小學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薄弱普通高中改造計劃、邊遠地區教師周轉宿舍建設等教育重大項目建設,全力推進西南職教園區、市本級基礎教育建設項目建設,市職高學前教育實訓基地幼兒園、市特殊教育學校建成投用。
精準落實學生資助。1月至6月,減免6.01萬人學前保教費2360.7萬元,為16.65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生活補助6562.55萬元,免除5.08萬名中職學費5079.6萬元,為1.91萬人發放中職助學金1911.1萬元,為5.1萬人發放高中助學金5089.45萬元,免除27.77萬人高中學費1863.99萬元。撥付農村義務教育學生膳食補助24497萬元,受益學生33.79萬名,完成比例109.1%。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修改完善達州市鄉村建設行動中期建設任務清單,持續支持萬源教育發展,深入落實教育教學結對幫扶、師資培養大力傾斜、項目建設優先保障、支持教育信息建設等4項舉措。
每一項措施都浸潤著民生溫度,每一個數據都考量著百姓幸福的尺度。
老有所養貧有所濟
全力織密兜牢民生網底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僅要解群眾燃眉之急,更要保障民生長久幸福。我市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加大困難群眾救助力度、守護好一老一小……民生紅利持續釋放。
我市堅持“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原則,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救助范圍。今年上半年,累計新增低保3841人,納入特困供養35639人,開展臨時救助10173人次,發放困難群眾救助資金6.5億元。
為繼續保持過渡期內社會救助兜底政策總體穩定,我市靈活運用“單人保、漸退期、就業成本扣減”等政策,對脫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人口中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穩定增收的困難群眾實施重點救助。及時將低保、特困、低保邊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6類人員納入監測范圍,發現困難及時跟進救助,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同時,我市縱深推進綜合改革。持續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重點任務落實,優化完善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臺達州分站功能拓展,促進社會救助“網上辦”“指尖辦”。加快推進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強化縣級監督指導職責。結合審計整改“回頭看”,深入開展社會救助領域專項治理,堅決整治吃拿卡要、優親厚友、人情保、關系保。
在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方面,關停“小散弱”養老機構,推進農村敬老院收歸縣級直管,加快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切實提升管理和服務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水平。持續開展預防和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專項行動,嚴厲查處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行為。加強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機構安全管理,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行動,真正守護好最美“夕陽紅”和“祖國花朵”。
做好民生工作,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民生的接力棒不斷傳遞,久久為功,用小實事累積成大民生,一幅幅溫暖幸福的民生圖景正在達州這片熱土上徐徐展開……(韓淑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