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各項存款余額為4749.7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862.99億元;全市基礎設施建設類貸款余額771.97億元,同比增速21.17%;全市涉農貸款余額1334.83億元,同比增長24.46%;全市民營經濟貸款余額1088.48億元,位居全省第三……
近年來,全市金融系統堅定落實市委“157”總體部署,聚焦“一區一樞紐一中心”三大戰略定位,不斷提升金融服務達州實體經濟質效。上半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54.9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4.64%,同比增長6.5%,增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多次組織召開會議,專題研判全市金融運行形勢,部署重點工作。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金融工作領導小組,高位推動解決全市金融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完善出臺駐達金融機構考核辦法,切實引導促進全市金融業規范發展。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機構超過1100家。
“前段時間,企業在采購原材料時資金短缺,但又缺少有效抵押物不符合貸款條件。一籌莫展時,工行達州分行了解情況后及時發放了500萬元‘園區e貸’,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四川炬原玄武巖纖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小雷說,有了銀行的支持,企業發展的信心和底氣更足了。
這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真實寫照。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市民營經濟貸款余額1088.48億元。全市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409.19億元,同比增長24.47%,其中以信用方式發放貸款占比為30.77%,占比較去年提升5.34個百分點。我市積極構建市委市政府領導、市金融工作局統籌協調、中國人民銀行達州市中心支行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達州分局監督管理的“1+2+N”的金融發展格局,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為確保“金融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到實處,市金融管理局搭建銀政企平臺,定期梳理重點項目、重點企業融資需求清單和全市銀行機構信貸產品清單,切實打通銀企信息壁壘。充分發揮專家團隊針對民營及中小微企業金融顧問作用,打造達州“5+9”金融顧問團服務品牌,將政策分析研究與銀企對接同步推進,常態開展金融進園區、進企業和融資對接活動、民營經濟“1+2”金融政策宣講,積極為企業發展建言獻策,全市貸款余額增速連續兩年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穩步推進企業上市,制定“一企一策”培育計劃,扎實開展培訓輔導,先后邀請深交所西部基地、招商證券、華泰證券等來達為企業提供“一對一”輔導,助力企業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快推進直接融資,成立市場化籌資專班,以市屬國有企業發行債券為主要抓手,充分融入多層次資本市場,目前全市直接融資88億元,超過去年總額67.6%。
強力推進“險資入達”,積極爭取支持,主動對接銀行、保險及資金管理機構。積極融入區域發展大局,建立完善萬達開風險監測預警機制,聯合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教育活動,推動實現跨區域涉非風險和案件信息互換、數據共享;全面推進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金融合作,建立聯席機制,協同研究出臺《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金融專項行動方案》,全力推動川東北金融組團發展。
堅持底線思維,防范風險。截至7月末,全市銀行業不良貸款率1.99%,較年初減少0.05個百分點。常態化開展金融領域矛盾風險排查行動,今年以來,累計排查市級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102家、覆蓋率100%,發現問題線索3條并實行分類化解,有力維護了金融安全穩定。創新實施“金融+政法”雙牽頭機制,在全省率先開展非法集資存量案件清零行動。
強化宣傳引導,持續提升群眾金融安全和依法信訪意識,發送防范非法集資公益短信4000余萬條,展播短視頻13期,發布知識圖文630余篇;組織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進社區、進村鎮、進網點等2100余次、覆蓋群眾200余萬人。
“雙向”發力,金融惠企力度不斷提升。今年1至6月,全市銀行機構為市場主體讓利1682.78萬元,其中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免收賬戶管理費461萬元,減免轉賬匯款手續費736.5萬元。
市金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豐富金融政策,找準契合點,推出更多針對性措施,不斷提升金融綜合實力,引導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譚楚甲 嚴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