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之變
發展要抓大,“雙園驅動”
以引擎之力撬動發展之局
全局上謀勢,關鍵處落子,才能一子落、滿盤活。
2021年7月31日,一個重磅消息傳來:達州市委、市政府著眼推動區域發展格局和資源配置方式變革,作出達州高新區擴區調位、新設達州東部經開區的重大戰略決策。
這是一項撬動達州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工程。
新區之新,不只是空間之新,也不是其他開發區的簡單復制,而是要作為一個整體的改革發展實驗場,實現“規劃定位好、創新平臺好、產業項目好、體制機制好、發展環境好”,更高水平發揮龍頭引領和核心引擎作用。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一攬子配套舉措從文件中、方案里、圖表上快速落地。
——解決生產力布局“小散亂”問題。撤銷秦巴新區、空鐵產業園區、秦巴物流園區、馬踏洞金融城、亭子文旅新城、“雙城一線”城市綜合開發、泛美(達州)航空職教城等領導小組、指揮部或管委會,不走同質化老路。
——解決國有企業“小散亂弱”問題。堅定推進國有企業重組改革和國企子公司整合撤銷,掛牌成立達州高新科創有限公司、達州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定向支撐達州高新區、達州東部經開區發展,推動國有企業從基礎設施建設轉向產業培育。
——立規矩、建機制。針對開發區不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工業上、招引的企業“政策用完、發展到頭”等現象,在招商引資事前評估評價、重大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為市直園區“減行政事務”、“管委會+公司”運營等方面下深水改革,推動開發區聚精會神抓產業發展。
兩年多來,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招引,兩座產業之城,闊步向我們走來……
——2022年6月,蜂巢能源鋰電零碳產業園在達州高新區落戶,董事長兼CEO楊紅新說:繼成都、遂寧之后投資達州,蜂巢能源完成了在西南地區的整體布局。
聚焦園區主導產業提“高度”、增“厚度”、拉“長度”。2023年8月,香港玖源化工集團決定追加100億元投資,推動達州玖源化工由傳統化肥生產向新型材料轉型。以廳市共建玄武巖纖維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為牽引,推動玄武巖由原絲生產向復合材料、應用產品全鏈條發展,萬噸池窯即將竣工,達州被納入全省玄武巖新材料“一體三翼”產業布局。2021年以來,達州高新區延鏈招引落地10億元以上的新興產業18家。
——搶抓國家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機遇,投資180億元的達州高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一期建成,中科曙光、百度智能云、啟明星辰、西門子等12家先進計算中心、人工智能基礎數據收集、信息安全和工業互聯網頭部企業“成鏈式”扎堆落地。2023年12月承辦首屆全國先進計算技術創新大賽。
——搶占新賽道,成功獲批通用航空產業許可,利用搬遷后的河市機場布局未來產業,騰盾無人機、華力創通落地建設……
——達州高新區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和通用航空“兩新一數一通航”主導產業框架基本成型,2022年綜合績效評價居四川省級高新區第2名。
——2023年1月,達州高新區作為全省20個省級高新區代表,納入四川省委深改委首批9個城市新區(開發區)集成授權改革試點,獲清單式批量授權和一攬子配套政策支持,打造新時代四川改革重大品牌,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創建國家級高新區、認定省級化工園區、通用航空產業許可、申建國家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一批支撐發展的“金字招牌”實現“后來居上”。
堅持“用礦不見礦、用煤不見煤、運料不見料、出鐵不見鐵”,達州東部經開區逐“綠”而行,勇當“碳”路先鋒,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綠色鋼城”加速成型。
——圍繞創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以投資150億元的方大達鋼搬遷升級項目為引擎,戰晴天、搶雨天、撐起電燈當白天,2022年加速推進“一線三園、兩河三路、兩房三要素”等22個牽引性基礎設施項目,5590畝的方大達鋼等場平工程僅70天完成3500萬立方米土石方挖填,創造了“達州速度”。
——2023年,達州東部經開區實現基礎建設、現代制造業招引、產業項目開工達產重大轉變,堅定不移走鋼鐵產業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加快建設能源低碳化、制造智能化、生產綠色化、廠區園林化、建筑景觀化的數字示范工廠。方大達鋼2024年9月將試生產,2024年底全面建成投產。
——聚焦“生產線、產業鏈、生態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綠色鋼鐵及配套、智能制造、新材料及天然氣綠色精細化工三大“園中園”延鏈招商,建成全國鋼鐵化工耦合碳中和創新先行區、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和工業數字化示范園區。已引進9個先進制造業項目落地建設,總投資達147億元。年產值55億元的正鑫硅基新材料項目即將投產。
2023年11月,總投資126億元的北京中基東方科技集團年產10萬噸超導電炭黑新材料產業園項目簽約落地。
——起筆是現代眼光,落筆為發展標桿。明月江生態流域長廊項目、鯉魚河濕地公園項目、亭子醫院和麻柳中學遷建項目等一批民生工程加快實施。一年成形、三年成勢、五年成城,達州東部經開區正全力打造“萬達開智造創新引擎、川東北現代宜居新城、明月山綠色發展典范、川東嶺谷鄉村振興示范”,努力成為新時代達州高質量發展新標桿!
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看,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雙園驅動”戰略,打開達州發展和輻射的扇面,打造達州經濟集聚集群集約發展“升級版”,提升達州標識度,既解決了在哪里發展的空間布局問題,也回答了發展什么、怎樣發展的核心經濟問題,從而為達州構建了一個清晰的、基于自身條件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動能之變
舞動龍頭才能出頭
大抓工業重抓制造業,首先要大抓龍頭企業
當今時代,有資源就有錢,資源比錢更值錢。
達州,全力助推天然氣資源增儲上產,2023年1月渡口河——七里北氣田開工,2023年6月萬源鐵山坡氣田投產,2023年10月探明普光大安寨段地層致密氣儲量高達550億立方米。達州生產的商品氣已超全省總量五分之一,成為川渝建設國家天然氣(頁巖氣)千億級產能基地“主陣地”。
積極探索鋰鉀“龍頭企業主導+多市場主體參與”開發模式,以建設全國鉀肥戰略保供基地帶動鋰鉀資源勘探開發邁出重大步伐。
欠發達地區追趕超越的過程,就是發展性資源高質量駕馭、整合、開發基礎性資源的過程。
過去,達州產業組織的意識不強,基本處在“來什么談什么、談什么簽什么、簽什么干什么”的被動狀態。
發展經濟,要著眼今后5到10年甚至更長時期,為城市未來布局新產業、搶占新賽道、培育新動能,更好地解決達州將來“吃什么飯”的問題。
達州市委五屆二次全會作出加快建設萬達開天然氣鋰鉀綜合利用集聚區的決定,樹立“放眼未來、緊盯‘鏈主’、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的產業組織新理念,大力引進龍頭企業、頭部企業、行業領軍企業。
物質條件基本具備之后,能不能推動事業發展,取得成功,精神力量往往起著決定性因素。唯有比別人睡得更晚、起得更早,跑得更快、拼得更狠,達州才能搶占先機、補齊短板、贏得未來。
——制定年度“招商引資、招大引強”計劃,對每個季度開展哪些活動、洽談哪些項目、對接哪些企業,胸中有數、了然于心。
——“無會周”就是“招商周”,對重大項目實行頂格推進和扁平化管理,“一把手”以上率下,晝夜兼程、風雨無阻,主動走出去,“一對一”“點對點”對接和洽談。
——實行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一事一議”、重點產業項目“一企一策”,誰的項目好就給誰更多保障,誰的“馬力大”就給誰加更多的“油”,誰的步子快就給誰更多支持,堅決推動土地、能耗、氣量、電價等資源跟著大項目好項目走。
——突出投資強度、稅收額度、科技高度、鏈條長度、環保程度、能耗限度、就業力度“七度”標準開展“擇商選資”,一批輻射能級更大、企業實力更強,能夠“建鏈、強鏈、補鏈”的大項目好項目競相落地。
產業競爭,核心是產業鏈。
龍頭企業、頭部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塑造的效應是“招來一個、帶來一群、形成一片”。
達州堅持以大帶小、上下聯動、配套協作,圍繞龍頭企業打造全產業鏈條,“鏈主”企業與配套企業一起招、沿鏈招引與關聯拓展一起抓,持續“建鏈、強鏈、補鏈”。2022年以來,全市開工建設投資10億元以上的天然氣綠色精細化工、新材料、智能裝備項目分別達15個、38個、44個……
新興產業加速“長”,傳統產業加速“強”。本土企業通過嫁接、改造、轉型,優化提升技術工藝、拓展產品體系、完善產業鏈條,“梅開二度”煥發勃勃生機。2022年以來全市實施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達75個。
當今時代,產業邊界越來越模糊,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達州提出“大抓工業、重抓制造業”,絕不只是抓工業,而是以工業為引領和突破,帶動農業、促進服務業,協同推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為解決丘陵山區“無人種地、無機可用、有機難用”問題,2023年9月28日,達州市丘陵山區現代農機裝備產業園項目推進會在達川區舉行。項目立足西南,輻射全國,打造全國丘陵山區現代農機裝備制造基地。項目一期投資65億元、用地1500畝,到2027年可年產適宜丘區的農機裝備50萬臺,實現產值100億元。項目得到農業農村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
這是達州堅持工業反哺農業,提高農業機械化、數字化水平,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達州發揮工業的帶動支撐作用,推動新型商貿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高端化發展,特色文旅康養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
巴渠大地,項目之進,產業之實,形成既有大樹、又有森林,既有灌木、又有小草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熱帶雨林”。到2027年,形成3大千億級主導產業、3大千億級園區、10大百億級企業,基本建成萬達開天然氣鋰鉀綜合利用集聚區、成渝地區先進制造業強市。
創新之變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標識
要以平臺思維抓創新,為發展找到“金鑰匙”
當今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已成為產業變革的核心引擎,新技術帶來的產業迭代浪潮全面來襲,誰先抓住誰就能換道超車。
達州,與許多后發地區一樣,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發展動力不足。科研投入強度僅0.73%,遠低于全省2.26%的平均水平,居四川第15位、七個區域中心城市末位,國家級產業園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未實現“零突破”。
抓創新要堅持平臺思維。平臺不僅能輸出技術解決方案,更能不斷鏈接新資源,帶來的發展是“乘法效應”,達州必須進行前瞻性布局,久久為功抓下去。
——在全省搶先布局新型數據平臺,為產業插上騰飛“翅膀”。2022年達州作為全省5個之一、川東北唯一地級市,擠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城市,搭上了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快車。采取“龍頭帶動、國企跟投、生態引入”模式,率先融入成渝“數網、數紐、數鏈、數腦、數盾”全鏈條建設。聯合國內多家頭部企業合作共建萬達開先進計算中心,邁出由“跟跑”向“領跑”轉變的堅實步伐。
著力推動大數據與化工、制造等產業深度融合,在產業鏈條上占據更有利位置。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上企業達133家,瞪羚企業實現“零突破”。
——加快發展高校平臺,為城市播種“創新基因”。2023年9月1日,四川文理學院蓮湖校區東區迎來首批5000名學生。這是由達州市政府授權市屬國有平臺代建、四川文理學院“拎包入住”工程之一。
高校因城市而行、城市因高校而盛。四川文理學院與川大、達州市經信局等共建“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與達州市政府、重慶機器人學會共建“智能制造學院”,新選址建設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與達州市政府、沈陽化工大學共建“達州綠色化工研究院”,著力培養高層次人才,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未來幾年,四川文理學院在校生將達到3萬人、建成碩士點授權單位,向高水平應用型大學邁進。
2022年4月21日,達州市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大會作出“大整合、大提升、大招引”和“提質、擴容、創品牌”重大部署,12條支持政策出臺。
支持達州技師學院爭創高職院校。支持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建設省級“雙高”學校,創辦達州職業大學(本科),并投資10億元啟動北校區建設。支持達州中醫藥職業學院與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共建附屬醫院,已明確融合發展方案并投資23億元啟動東校區建設。支持四川文理學院與達州市中心醫院共建醫學院已立項,教育部批準先設康復治療專業。
樹立“學校就是工廠、教室就是車間”理念,探索“校企聯動”“引企入校”“職教入企”模式,開展“點對點”精準培養,以“百萬技能大軍”服務企業、壯大產業,讓老區人民的孩子在家門口就業。到2025年全市職業院校在校學生將達11萬人。
——打造萬達開技術創新平臺,培育、聚集、鏈接高端資源要素。2023年6月,落地達州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的萬達開技術創新中心正式獲批。采取“產研院+公司”雙位一體模式運營,被納入四川省科技廳年度10件大事及萬達開10大標志性合作事項。
加快企業技術研發平臺、產業創新平臺、高端人才創新平臺“三類平臺”建設,構筑科技創新“金字塔”,做強“塔尖”,做厚“塔基”,2年內將設立企業聯合創新中心40家,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130家,轉移轉化先進技術400項,孵化科技型企業500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70家。
達州在依托平臺抓創新上,正實現由“爬樓梯”向“乘電梯”的重大轉變,未來將在更多領域實現引領型發展。
作風之變
以腳板丈量短板,以實抓保障抓實
以頑強拼勁解決發展與民生重大難題
愛達州,不能只是一種“標準語境”或“官場表達”,而應是加快發展、服務百姓的基本操守,是一切工作的原點,需要以擔當帶動擔當,以作為促進作為,在“抓難點、攻難關、干難事”中鍛造鋼鐵意志和過硬作風。
三件事給人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打開發展新通道。
達州,歷來是秦巴地區物資集散地和川渝北上門戶。
達州曾搭上了四川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快車,以達陜高速、南大梁高速、達閬高速等為標志,達州交通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達州進入“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名單。
門戶,是指進出必須經過的重要地方;樞紐,是指事物相互聯系的中心環節。
“十三五”以來,川東北、渝東北各地競相推進重大交通設施建設,達州的“門戶”和“樞紐”功能被“分流”,長期以來的區位優勢被弱化。
——“外聯內暢不夠、樞紐能級不強、樞紐優勢轉化樞紐經濟不足”三大突出問題擺在面前。
樞紐興則城市興。闊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達州必須做強樞紐門戶功能,在“聚集、擴散、增值”上狠下功夫,真正成為成渝地區東出北上的“關鍵節點”和“戰略鏈接”。
2021年10月,達州市第五次黨代會作出“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的重大部署。
打造更強大的通達能力,把交通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2021年12月29日,全市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動員會召開。達州擠入“四川首批交通強市建設試點市”,量身定制的《支持方案》落地。
藍圖繪就千般景,鞠旅會戰萬里程。成達萬高鐵、西達渝高鐵建設現場旌旗獵獵。鎮巴經達州至廣安高速、開江至梁平高速、達州繞城高速西段先后開工建設,大竹至墊江高速開工準備全速推進。
“開工10年未建成”的達開快速通道、雷音鋪隧道重啟建設,將于2024年3月正式通車。
達州至渠縣、達州至萬源、達州至萬州等8條快速通道開工建設,18條國省干道全線作業,1條國道、9條省道新增納入國省網規劃“盤子”,一大批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綜合交通工程加快推進。
激越勇進、決戰爭首。2022年全市完成交通投資達226億元,居四川第一位,成為達州建市以來綜合交通投資最多的一年。2023年1至10月,達州完成交通投資仍居全省第一。
2022年5月,達州金埡機場竣工投用,如今航線覆蓋全國大部分重點城市,年旅客吞吐量超100萬人次。
機遇聽之無聲,望之無形,卻是加快發展最寶貴的資源,最重要的跳板。
2022年11月28日,四川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明確“支持達州建設東出北上國際陸港樞紐”。
國際陸港,一個全新的課題交給達州。進入新時代,國際陸港在湖南懷化、江西贛州等不多的幾個內陸城市悄然興起,成為經濟崛起的重大支撐。
達州國際陸港,是促進交通物流、產業和城市融合發展的關鍵抓手,是繼四川自貿區成都青白江片區、天府新區片區、川南瀘州片區之后,彌補川東北片區重大開放平臺布局短板的重要部署,是加快推動達州建設內陸開放型城市的歷史性機遇!
2022年12月28日,達州市委五屆五次全會對建設國際陸港專章部署,以達州高新區、達州東部經開區為主戰場,編制《策劃方案》和《行動方案》。
依托陸港布局產業,以產業促進陸港,深化“路地”聯合、“關地”協作等一系列重大工作啟動,著力推動“流量”變“留量”,讓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等發展要素資源集聚起來、流動開來,把達州建成國家重要初級產品儲備加工基地、西部重要內陸開放高地、成渝地區東出北上門戶樞紐。
第二件事:城鎮污水治理兩年攻堅行動,筑牢城市的“里子”。
蜿蜒綿長州河水,千年流轉達州城。
經過長期的沉淀和發展,達州城市日新月異,一條條標美大道寬闊敞亮,一處處綠地公園繁花似錦,一幢幢高樓大廈鱗次櫛比……
人們在享受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時,隨之帶來生態環境問題。達州城區污水集中收集率居四川省第16位,污水溢流入河問題突出,州河沿線污水溢流口33個,其中長期溢流口16個,仙鶴路污水溢流入河問題被《2022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曝光。
城區污水收集空白區和斷頭管多,不少管網年久失修、腐蝕破損、混接亂接嚴重。一些污水處理設施長期閑置。
風貌是城市的“面子”,地下管網是城市的“里子”。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撐起“面子”。
達州作為嘉陵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一河碧水長流,既是群眾幸福生活所系,也考驗著“上游擔當”。
達州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開展城鎮污水治理兩年攻堅行動,投入85.7億元,聚焦前端排放收集、中端污水轉運、后端污水處理、末端污泥利用,在市本級、縣城、鄉鎮3個層面實施100個項目。
新改擴建污水處理設施13座,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20座,新建排水管網349公里,實施雨污分流及更新改造排水管網436公里,統籌建設污泥無害化處置中心。
攻堅要拿行動說話!如今,100個項目已開工73個。韓家壩至仙鶴路截污干管工程、達川區老舊小區改造雨污分流一期工程、華蜀南路內澇治理工程、東岳鎮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等順利開工……
達州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擴量提效及配套管網工程、達川區雨污分流調節池及壓力輸送管道工程、羅江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等提前竣工,江灣城以北、仙鶴路、僑興新城、石嶺橋等數十個污水溢流問題將徹底解決。2023年12月底前,完成更新改造城區排水管網159.1公里、鄉鎮排水管網59.4公里,改造后實現“雨水進河、污水入管”。
第三件事:中心城區危舊房改造三年攻堅行動,蝸居“危樓”變暖心“新居”。
安全、宜居是最樸素的民生需求。每一個屋檐下都有人間煙火、家庭冷暖。
位于達川區翠屏街道東風社區的省建十五司達州基地,始建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基礎設施老化、物業管理缺失,逐漸成為一個危舊建筑多、安全隱患大、周邊環境差、歷史遺留問題突出的“城中村”。
2023年8月28日,達州市中心城區危舊房改造三年攻堅行動示范項目啟動儀式在這里舉行。將統一規劃打造,徹底改善基礎設施、城市功能和景觀,建成宜居宜業、有機更新的高品質板塊。
前些年,在各地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時達州沒有很好抓住政策機遇,形成不少歷史欠賬。中心城區仍有存量危舊房屋10360套、159.02萬平方米,其中C、D級危房119棟。“城中村”“城邊村”70%以上是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沙磚房、預制板房和“筒子樓”,消防、衛生等配套設施缺乏……
達州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開展中心城區危舊房改造三年攻堅行動,采取“以舊換新”和維修加固模式,10條惠民措施隨之出臺。3年內計劃籌資115億元,實施32個示范項目,總改造建筑面積257萬平方米,努力圓好2.75萬戶居民的“安居夢”。
千難萬難,依靠群眾就不難。這好那好,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才是真好。
在打好危舊房改造“殲滅戰”中,達州黨政齊心,群眾參與,上下聯動,以最大力度、最快速度破解危舊房改造“投入難、拆遷慢、耗時長”等關鍵問題,推動危舊房改造進度的“箭頭”飆向計劃節點的“靶心”。
田壩片區、西圣寺片區、柴市街片區等維修加固項目加快實施,店子梁二小區、華川苑、姚家大院、原燃建公司家屬院等“以舊換新”項目迅速展開。
為民生加碼、為幸福加速、為生活加溫,群眾告別危舊房的畫卷將徐徐展開……
——2024年12月底前,通川區、達川區、達州高新區摸底排查的危舊房消險治理率達60%,實施屬地內50%危舊房改造項目。
——2025年12月底前,全面實施屬地內危舊房改造項目,完成不少于30%的項目。
——2026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危舊房改造項目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在達州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中,要抓的大事、要事很多,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危舊房改造三年攻堅行動,體現的是直面民生短板的政治擔當,彰顯出積極先行先試,努力創造更多經驗的實踐勇氣。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達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咬定青山不放松,風雨無阻勇攀登,推動各項事業由“量”到“質”、由“形”到“勢”的根本性變革,向著“一區一樞紐一中心”篤定前行,為譜寫四川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貢獻達州力量!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信息公開入口 達州市人民政府版權所有 蜀ICP備05031156號 川公網安備 51170202000231號主管: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