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百業強。在時代發展的宏大敘事中,工業始終是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達州,這座資源之城,正緊握時代脈搏,以“大抓工業、重抓制造業”為筆,在巴蜀大地上精心繪制一幅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工”筆新篇,其發展路徑值得深入探究與思考。
達州工業的轉型發展,是順勢而為的戰略抉擇。“十四五”以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萬達開地區統籌發展的歷史機遇擺在眼前,達州敏銳捕捉,積極響應。當資源型城市轉型與全球低碳化轉型浪潮不期而遇,達州沒有絲毫猶豫,果斷將“制造強市”戰略寫入黨代會報告,立下“培育三個千億產業集群”的軍令狀。這一決策,體現的不僅是達州的勇氣與魄力,更是對自身發展優勢和短板的清醒認知,對產業發展趨勢的精準把握。就拿達鋼搬遷升級項目來說,作為四川省100個重大產業項目之一和達州市“一號工程”,它是企業順應市場和環保要求的自我革新,更是達州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為達州工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達州工業發展的核心旋律。曾經,達州工業結構偏重能源化工,在碳達峰碳中和等政策和市場因素的雙重影響下,企業發展空間受限。但達州積極求變,一方面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產業。通過聚焦區位與資源優勢,達州與重慶企業實現產業鏈聯動,成功招引正達凱項目;依托本地豐富的天然氣、鋰鉀資源,引入蜂巢能源、贛鋒鋰業等頭部企業,打造鋰電材料全產業鏈。這一系列舉措,讓達州工業逐漸擺脫“粗老笨重”的標簽,向“高精特新”大步邁進,實現了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與優化。
在達州工業發展進程中,基礎設施建設和營商環境改善功不可沒。四川達州燃氣電站二期工程利用當地天然氣資源,規劃新建先進發電機組,投產后將成為全省裝機容量最大的燃氣電站,為制造企業提供充足能源保障。同時,達州加大對工業園區投入,完善交通、信息等軟硬件設施,讓企業能夠快速投產見效。優質的營商環境就像一塊強大的磁石,吸引著眾多優質企業紛至沓來,為達州工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達州深諳此道。市委、市政府積極搭建多個校企、校地研發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宣漢正原微玻纖有限公司借助四川省微玻纖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力量,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其產品應用于國產C919大飛機,便是達州科技創新的生動例證。此外,達州圍繞本地資源開發利用,與科研院所、高校廣泛合作,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產業生態體系,為工業發展持續賦能。
達州在工業發展道路上的探索與實踐,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經驗。在未來發展中,達州應繼續堅持戰略定力,深化改革創新,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改善營商環境。相信在達州的不懈努力下,這座資源之城必將在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奏響更加激昂的時代強音,讓工業成為達州經濟騰飛的強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