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達州立足“2+7”產業園區定位,堅持高標準、高強度、高頻次推進招大引強、招新引優,三年落地百億級工業項目10個,圍繞園區發展延鏈強鏈,推動工業經濟穩中加固、穩中有進、穩中提質。
招大引強
夯實重點產業發展根基
大項目是高質量發展的脊梁,也是園區發展的“生命線”。正原微玻纖作為首批入駐宣漢普光工業園區的項目,近年來依托當地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逐漸成長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
在正原微玻纖的生產車間,4條生產線正全力運轉,趕制一批海外訂單。
“公司最近訂單數額較大,各個車間都在加班加點進行生產。一季度已完成1.9萬余噸的產量。”正原微玻纖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孫志敏說。
正原微玻纖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玻璃纖維棉及制品的企業,也是達州市首家獲得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榮譽的企業。該公司在宣漢縣發展多年,依托雄厚的研發實力,先后創新研發了30余款產品,成功搶占保溫隔音棉市場。
以創新謀求發展已成為當今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四川省微玻纖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批玻璃纖維生產技術的研究攻關,打破了玻璃纖維棉基礎材料受制于歐美國家技術壟斷和封鎖的局面,成為園區企業搶抓新材料賽道的信心所在。
朱世豪是四川省微玻纖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科長,在該研究中心已工作5年,參與了航空用隔音隔熱玻璃纖維的研究,親身經歷了從技術受制于人,到打破歐美國家技術壟斷和封鎖的過程。
據朱世豪介紹,玻纖棉的長短和直徑大小直接影響著保溫絕熱的性能。過去,公司由于缺乏相關技術和工藝,很難將產品用于特殊高端場景。現在通過多年的研究攻關,公司已經掌握了國際先進的高性能超細玻璃纖維生產制造技術,開發出的產品可運用于航空航天和新能源等領域。
招新引優
推動重點產業“建圈強鏈”
重點項目的引入和技術突破,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基礎。如何利用好項目優勢,擴大集群發展效應,達州選擇在完善園區產業鏈上下功夫。
作為中國苧麻之鄉,大竹縣立足資源做文章,這些年通過持續招引,先后引進多個項目入駐,打造產業集群。
為充分利用苧麻資源優勢,大竹縣引入四川亞緹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企業成熟工藝,構建起集苧麻種植、脫膠、紡紗、織布、服裝于一體的完整苧麻加工鏈,吸引6家下游企業入駐園區,形成了完整的苧麻產業鏈。
四川慕織紡織有限公司生產廠長鄭福蓉告訴記者,公司以前最困難的就是原材料采購,因為市場波動的原因,每個月的訂單量會出現變化。現在,由于上游企業就在園區,即便臨時調整進貨量也能馬上處理,關鍵還能節約運輸成本。
圍繞園區建設發展,大竹縣不斷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構建企業內部配套、上下游企業相互關聯、不同產品體系企業耦合共生、不同產業企業要素串聯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大竹縣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徐曦表示,該縣將繼續實行產業鏈鏈長制,推動鏈主企業對標行業標準,不斷提升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的地位,積極推動重點產業鏈“建圈強鏈”,加快打造一批競爭力突出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產業新賽道。
創新招商
推動園區實現“企業滿園”
重大項目的引入,不僅對達州產業是提升,對于園區發展同樣重要。四川達州燃氣電站二期工程項目規劃新建2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74萬千瓦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建成后,不僅能夠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還能完善園區清潔能源的直接供應。
達州實施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三年提升行動,完善園區廠房、道路、管網等公共基礎設施和職工住房等生活服務設施,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進園區制造業企業“智改數轉”,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呂劍鋒表示,下一步,達州將圍繞園區重點產業鏈,創新招商模式,積極探索鏈主招商、公司招商、基金招商等,推動實現精準招商、招大引強、招新引優。力爭到2027年,全市再新招引百億級項目3個以上、50億級項目10個以上、10億級項目60個以上,確保各園區土地建成率達到90%以上,實現“企業滿園”。(楊鷹 劉強 毛露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