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中共達州市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市委五屆十次全會有關情況,解讀全會主要精神。
發布會上,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新聞發言人陳文勝,從此次全會的基本情況、重大意義、主要特點、重要成果等方面作了主發布。市委有關副秘書長,市委政研室、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市商務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分別回答記者提問,從不同方面解讀全會精神。
三個方面
讀懂全會的戰略考量
發布會上,市委副秘書長陳翔圍繞自覺行動、重大舉措、必然要求三個方面,解讀了市委全會的戰略考量。
第一,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的自覺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作出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的決定,賦予達州文旅融合發展新使命、新機遇。全會確定這一主題,就是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加快把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努力繪就“詩”和“遠方”的達州圖景。
第二,這是推動市委戰略部署走深走實的重大舉措。文化旅游業牽引經濟社會發展,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這次全會對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旅游強市作出總體安排,進一步豐富完善了達州現代化建設工作布局。只要我們堅定不移落實省委發展戰略,持續用力推動市委戰略部署落地落實,就一定能推動達州加快發展、追趕跨越。
第三,這是構建富有達州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這次全會堅持問題導向,強調要推動文旅產業全域全業態發展,加快打造文旅龍頭,引領帶動達州文旅提質發展、追趕超越,就是要以文旅產業塑造我市未來競爭新優勢,更好支撐達州高質量發展全局。
三個突出
把握《決定》的主要考慮
發布會上,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改革辦常務副主任陳中立對《決定》起草背景和主要內容進行了介紹。
《決定》起草過程中,突出對標落實。始終把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貫穿《決定》起草工作,聚焦提升巴山大峽谷景區建設運營水平等省委點題任務,系統謀劃具體落實舉措,做到一貫到底、落細落實。
《決定》起草過程中,突出重點帶動。把握創建巴山大峽谷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當務之急以及創建之后進一步做大做強的長遠之需,將巴山大峽谷八臺山深度融合發展作為重中之重部署,以此做大做強文旅龍頭,帶動達州文旅產業追趕超越、振興崛起。
《決定》起草過程中,突出融合發展。在品牌打造方面,提出具有鮮明特色的“巴風賨韻·安逸達州”品牌,融入全省文旅品牌矩陣;在業態培育方面,提出重點發展康養度假游、工業游等業態;在服務提質方面,提出打造“巴適安逸”的文旅服務環境;在體制機制方面,圍繞經營主體、文化事業單位、統籌協調機制等提出改革舉措。
三個維度
提升“巴風賨韻·安逸達州”競爭力
全會提出“巴風賨韻·安逸達州”文旅品牌。這個文旅品牌有什么特殊涵義?如何做靚該文旅品牌?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寧小禮在回答記者提問中表示,這個文旅品牌具有鮮明的達州特色,是提升達州文旅競爭力、吸引力、美譽度的關鍵所在。
“巴風賨韻”,承載著達州獨特的巴文化底蘊、大巴山自然風光和巴人風采;“安逸”一詞在全國來講具有很強的四川辨識度。所以,“巴風賨韻·安逸達州”文旅品牌,既體現達州獨特的自然生態之美、多彩人文之韻,又彰顯達州人民熱愛生活、追求幸福的精神特質和熱情豁達、誠實守信的待客之禮,有利于融入“錦繡天府·安逸四川”主流宣傳基調,借勢借力吸引更多游客體驗分享達州文旅的獨特魅力。
下一步,將從三個維度發力,加速提升達州文旅的辨識度、影響力、競爭力。
一是打造多極文旅地標,讓文化“可感知”。加快推動巴山大峽谷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深入推動巴山大峽谷與八臺山深度融合發展,建設全國巴文化傳承創新和旅游發展核心高地,將抽象的巴文化轉化為可體驗、可參與、可回味的文旅產品,讓游客在山水與人文交融中觸摸巴風賨韻的溫度。
二是打造多元文旅名片,讓特色“更鮮明”。深挖“巴人故里、紅色達州、中國氣都”的獨特文旅價值,推出一批承載巴風賨韻的文藝名作,做強名人文旅品牌,打造“達”字號文旅名品,打響“達州味道”美食名片。通過系統整合與精準打磨,將分散的特色資源聚合為品牌核心競爭力,讓“名作、名人、名品”三張名片相映成輝,共同勾勒出達州文旅的鮮明標識。
三是構建立體傳播體系,讓影響“再擴大”。實施文旅品牌整合行動和新媒體傳播工程,瞄準“成渝西”核心客源市場精準發力,探索全球推介與國際營銷新模式。深化區域協作,協同打造跨區域文旅品牌,推動“巴風賨韻·安逸達州”的影響力從區域圈層向更廣闊市場輻射,形成品牌擴散效應。
五大舉措
發揮巴山大峽谷核心引擎作用
巴山大峽谷作為達州文旅融合發展的重點,有哪些創新舉措?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旅融合發展中心主任馬春霞表示,巴山大峽谷作為達州文旅融合發展的核心引擎,通過五大創新舉措,推動“詩與遠方”深度交融,讓巴文化“活起來”、景區“火起來”、產業“強起來”。
第一,突出文化IP提煉,激活巴文化“芯片”。深挖巴文化精神內核,將“忠勇信義”的巴人精神轉化為可感知、可消費的文旅符號。以“巴文化”為線索,串聯大象洞、桃溪谷等核心景點,開發“巴人圖騰”系列文創產品,讓游客帶走“巴山記憶”。
第二,強化場景打造,構建沉浸式體驗矩陣。創新推出“1+N”文旅融合場景體系:“1”是以景區游客中心“巴山之光”展陳館為統領,通過數字光影再現巴人遷徙史詩;“N”是布局多個文化體驗節點,讓歷史可觸摸、可互動。
第三,升級旅游演藝,活化巴山千年傳奇。打磨提升《夢回巴國》史詩劇,重現巴國興衰;創新推出土家婚俗非遺秀,游客可參與“搶繡球”“巴人舞”等環節;實景劇《祈福巴山·山河共聲》以峽谷為幕、桃溪為曲,打造視聽盛宴。
第四,植入文化導視,實現“一步一景一故事”。將三千年文明密碼注入每處標識系統,讓文化浸潤到每一個細節。
第五,活化民俗活動,推動文旅共生共榮。常態化舉辦“巴人錢棍舞”“薅草鑼鼓賽”,開發非遺研學游;聯動周邊村落,推出土家“高山流水”民宿體驗、巴山背二哥徒步線路,讓土家文化生生不息活態傳承。
四個推動
加快建成區域旅游中心城市
全會提出“推進產業全域全業態發展”,下一步達州如何立足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做實產業支撐,推進文旅產業向支柱產業邁進?市文體旅游局局長王通表示,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融合是主題,產業是關鍵。
一是推動業態多元拓展。以建設大巴山—嘉陵江紅色文化主題文旅風景道、荔枝文旅走廊等為軸線,加速推動文旅資源串點成線、連片成面、業態融合。聚焦首發經濟、夜間經濟、低空經濟、演藝賽事經濟等新賽道,謀劃布局一批重大文旅產業項目,主攻文博游、康養度假游、紅色游、工業游、鄉村游、演藝賽事游“六游”業態,同步培育研學游、低空游等新業態。
二是推動產品提質升級。整合巴山大峽谷八臺山、月亮坪、黑寶山等優質森林康養資源,開發“森林+康養”復合型產品,打造千里大巴山文旅新地標;推動方大達鋼、普光氣田等工業資源文旅轉化,以新達鋼創4A、建設老達鋼記憶公園、達州三線建設記憶館為重點打造一批工業旅游產品;加快羅家壩、城壩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檔升級神劍園及達州紅軍戰史館、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等紅色景區;創新舉辦全國性馬拉松賽、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等文體賽事活動,引導“演賽流量”向“在地消費”轉化延伸。
三是推動市場主體培育。實施文旅企業“培優育強”工程,力爭2027年規上企業達380家以上,形成“龍頭帶動、中小協同、跨界融合”的產業集群。推動市屬文旅國企轉型,組建達州文旅發展集團,參與景區開發、IP運營等;圍繞民宿、文創、演藝等新業態,培育發展一批中小民營企業。
四是推動政策協同創新。用活用足省級政策,配套完善市級措施,設立文旅融合專項基金,強化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保障,加快建立產業發展服務平臺。推進國有景區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分離改革。健全領導協調機制,強化部門協同,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消費者受益”的融合發展生態,助力文旅產業邁向支柱產業。
三個突出
做好質量、增量、流量“三篇文章”
達州如何以文旅消費提振社會消費活力?市商務局局長簡奎表示,商務部門將重點做好質量、增量、流量這“三篇文章”。
一是突出文化內涵,提升消費質量。出臺《2025年達州市促進商貿領域經濟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引進一批西南、全省、川東北的首店。對標省級“煙火小店”標準,計劃通過3年時間評選出100家承載巴渠文化和城市記憶的“巴山小館”,宣傳推廣達州美食。
二是突出旅游特色,挖掘消費增量。推進巴山大峽谷、八臺山爭創“樂游蜀地”省級消費新場景,打造一批市級消費新場景。舉辦巴山啤酒節、農特產品展銷會等商業促銷活動,把文旅帶來的流量轉化為消費的增量。以“公園商業”為核心概念,探索打造濕地公園非標商業項目,提升市民生活體驗感。
三是突出活動人氣,匯聚消費流量。實施“達品出川”市場拓展行動,激發愛達州、買達州的消費熱情。聯動縣(市、區)舉辦春夏秋冬四季主題消費活動1100余場次(目前通川、渠縣、開江等地“清涼消夏”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緊盯七夕、國慶、中秋等消費節點,開展滿減、打折、抽獎等促銷活動,支持商圈舉辦非遺、國風等民俗表演,讓達州商業更有活力,更有美感。(閆軍)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信息公開入口 達州市人民政府版權所有 蜀ICP備05031156號 川公網安備 51170202000231號主管: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5117000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