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秋季新學期伊始,達州各地檢察機關緊緊圍繞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與司法保護,全面啟動“開學第一課”法治進校園系列活動,以多樣化、精準化、系統化的普法方式,將法治的種子播撒進校園,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構筑起堅實的法治防線。
今年秋季開學,全市所有中小學生都在校園里迎來一位“新伙伴”——由市檢察院聯合市教育局、市婦聯和市郵政公司共同推出的“巴山紅?佑苗安心話匣”檢察信箱。該信箱已覆蓋全市579所中小學校,旨在將未成年人保護關口前移,讓孩子們在權益受到侵害時“敢說”“會說”“有地方說”,成為檢察機關延伸司法保護觸角、深入推進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的重要載體。近日,達川區檢察院、宣漢縣檢察院、大竹縣檢察院等多地以法治進校園活動為契機,聯合相關部門舉辦了信箱啟用儀式。
法治課不僅要“送進去”,還要“講得懂”“用得上”。各地檢察院根據不同學段學生認知水平與真實需求,開展層次分明、形式多樣的法治課程。通川區檢察院針對小學生群體,以“紅綠燈”“小尺子”“保護傘”等生活化比喻,將法律規則轉化為孩子易懂的語言;大竹縣檢察院檢察官走進大竹中學,圍繞“三防”——防欺凌、防性侵、防詐騙,通過案例教學與互動問答,覆蓋2000余名師生;渠縣檢察院“巴渠佑苗?小阿鯉”團隊則在臨巴中學結合真實案例講解校園欺凌的法律后果與應對技巧;萬源市檢察院聚焦8所鄉鎮及偏遠學校,開展定向宣講,一周內覆蓋師生5000余人;開江縣檢察院深入任市中學與八廟鎮中心小學,普及刑事責任年齡、常見罪名等基礎法律知識。
法治校園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凝聚檢察機關、學校、家庭與社會多方力量。萬源市檢察院在開展法治宣講的同時,召開檢校座談會,對“一號檢察建議”與強制報告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明確教職工的報告責任與程序;宣漢縣檢察院引導學生以辯論賽的形式,圍繞“是否應對不恰當玩笑發聲”展開討論,在思辨中強化權利意識;渠縣檢察院明確下一步將推動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防護網建設,為未成年人營造全方位保護環境。
目前,法治副校長已成為我市檢察機關深度參與校園治理的核心機制。萬源市檢察院向轄區學校派出5名法治副校長與9名檢察宣講員組成專業團隊;通川區由檢察官兼任法治副校長,根據學校實際需求定制專屬法治課程;渠縣、開江等地檢察機關也充分發揮該機制作用,推動法治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從一封封投進“安心話匣”的信件,到一堂堂走進心里的法治課;從個案中的權利救濟,到機制層面的系統保護——達州各地檢察機關正在以司法之力融于教育日常,用法治陽光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園、法治校園提供堅實司法保障。(李夢真 付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