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達州市委政法委公布全市7個縣級、200個鄉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的辦公地址、電話,詳細解讀綜治中心的職能職責和受理業務。“綜治中心專門為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而建,我們敞開大門歡迎群眾。”達州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劉艷萍介紹。
這是達州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重要一步。去年以來,達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系統部署縣、鄉兩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在硬件設施提質升級的基礎上,聚合信訪、司法、行政及有關行業資源入駐,構建“一站式”解紛爭平臺和體系,努力讓群眾解決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
集中辦公
群眾進了門就能找到人
10月27日,記者在達川區綜治中心看到,現場劃分為引導受理區、多元化解區、指揮調度區三大功能區,設置了覆蓋20多種糾紛類型的排號器,群眾可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按需排號。
環視四周,這個綜治中心共有公安、住建等15個部門和12個調委會進駐。
達川區綜治中心主任黃小艷介紹,這是為了把分散的解紛資源有效整合起來,快速響應群眾各類訴求,“讓群眾進了門就能找到人。”
綜治中心的實戰效能更深入鄉鎮(街道)。去年,達川區百節鎮居民魏某駕駛三輪車與康某駕駛的小型客車相撞,造成魏某重傷及兩車受損。經交警部門認定,康某負全責。魏某家屬與康某及其保險公司多次協商賠償未果,便求助于百節鎮綜治中心。該綜治中心了解情況后,聯合派出所、司法所及法律顧問,采用“背對背”調解法多輪溝通協調,各方終于達成一致。“綜治中心有很多個部門集中辦公,我們辦事、維權不需要多頭跑,省去了很多麻煩。”魏某說。
當前,達州各地持續建強綜治中心這個化解矛盾糾紛的“前沿陣地”,統籌咨詢、調解、仲裁、復議等各類解紛載體,構建“一中心多能”的格局,實現多部門“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
主動服務
高質量化解矛盾糾紛
近日,渠縣法院聯合縣婦聯成功調解一起監護權糾紛,母親黃某與外祖父母就女兒黃小某入學問題達成共識,黃某向法院撤訴,家庭關系重歸于好。
糾紛中,父母離異后黃某外出務工,將11歲女兒托付外祖父母在鄉鎮照顧。2024年3月,黃某將女兒轉至縣城學校;同年10月,外祖父母未經同意將其轉回鄉鎮,矛盾激化至多次報警,孩子一度面臨輟學。
“調解關鍵是找‘最大公約數’,融法律剛性與親情柔性。”渠縣法院相關負責人說,法院未直接判決,依“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通過綜治中心引入婦聯調解。婦聯聯合多方開展兩輪調解,明晰父母監護權,疏導祖輩顧慮,最終達成協議。
這種變“被動受理”為“主動服務”的情況不是孤例。達州市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科科長王曉陽介紹,全市綜治中心建立了“登記受理、分類流轉、多元化解、追蹤回訪”的閉環運行機制,以結果為導向選擇調解方式,確保矛盾糾紛得到高質量化解。
這既需要調動社會調解資源的“柔性調解”,還需要激發強化司法保障的“剛性支撐”。在渠縣,訴訟服務中心入駐綜治中心,實現人民調解與司法確認的無縫銜接;在通川區,整合司法、婦聯、心理咨詢等力量組成的“家長里短”家事調解團,實現了矛盾糾紛調解的“法、理、情”兼顧。(王剛 唐浩博)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信息公開入口 達州市人民政府版權所有 蜀ICP備05031156號 川公網安備 51170202000231號主管: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5117000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