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情況
2019年,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四川省人民政府信息公開辦公室關于印發四川省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檢查、監管工作年度考核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法規文件,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加強市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市政府門戶網站及時、準確地公開政府的政策文件、中心工作、重大活動、重要決策、政策解讀、人事任免、重大項目、財政預決算、民生工程等各類政務信息,全年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1200余條。按照時間要求相關規定,及時更新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目錄,公開達州市人民政府和7個縣(市、區)政府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公開達州市人民政府、7個縣(市、區)政府和28個市級部門2018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公開全市33個政府網站2018年網站年度報表;發布市政府和市政府辦公室文件82份;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內容16期;公開新聞發布會內容22期;公開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解讀62條;公開市本級和市級231個單位2018年財政決算,市本級和市級219個單位2019年財政預算。
(二)編輯發行《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報》。《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報》每月發行1600冊,向全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200個新農村綜合體免費發放。與全省各市(州)及鄰省友好城市進行刊物交換。在市內人群集中的郵亭設置了3個免費贈閱點,讓群眾及時了解政府的政策、措施,接受群眾監督。
(三)編制《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基本目錄》。根據省政府辦公廳工作部署,制發了《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基本目錄編制工作的通知》(達市府辦發電〔2019〕27號),要求各級各部門編制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基本目錄。目前,市、縣政府門戶網站已于2019年12月31日前建立專欄集中發布市、縣、鄉三級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基本目錄。
(四)開展“政務信息應公開不公開”專項整治工作。根據中共達州市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工作部署,按照《關于營商環境不優的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市政府辦公室牽頭整治“政務信息應公開不公開、企業查詢政策難問題”,制定了《關于整治政務信息應公開不公開、企業查詢政策難問題工作實施方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強化政務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2019〕114號),指導、督促市級有關部門深入推進政務信息應公開不公開專項整治工作。
(五)加強市長熱線(信箱)辦理。市長熱線受理市民有效來電17950件,接收國家政務服務平臺轉辦件7件,接收四川省12345政務服務熱線轉辦件495件,轉交部門處理7338件,在辦244件,回復率98.29%。市長信箱受理市民有效來信2804件,轉交部門處理2287件,在辦73件,回復率97.39%。收集433條“群眾最不滿意的十件事”建立臺賬并報送市整治辦。編發《市長熱線工作簡報》三期,對部門辦理情況在新聞媒體上進行通報。在市政府門戶網站主動公開涉及政策咨詢、建言獻策、民生問題等來電來信132件。與市廣播電視臺“陽光問廉”、“陽光政務”欄目和達州日報社開展合作,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切實保障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解決。
(六)加強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建設管理工作。一是開展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普查工作。全年開展了4次政府網站普查、3次政務新媒體普查,對檢查不合格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進行通報,限期整改,對網站負責人進行約談。二是及時辦理網民找錯留言。受理網民找錯留言50件,全部在規定的3個工作日內辦理回復。三是清理規范政府網站域名。建立了達州市政府網站清理臺帳,清理規范了全市80個政府網站域名,為市級32個部門網站統一分配了市政府門戶網站的二級域名。
(七)依法辦理依申請公開。受理依申請公開29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依法、及時、準確答復,滿足了公民、法人對政府信息的特殊需求。
(八)加強業務培訓。一是組織有關縣(市、區)和市級部門工作人員參加了省公務員培訓中心舉辦的政務公開與網絡理政專題培訓班。二是舉辦了全市的政務公開、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建設專題業務培訓。
(九)加強監督檢查。根據工作要求,多次到7個縣(市、區)和市級有關部門指導、督促、檢查政務公開、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建設管理工作,不定期暗訪檢查鄉鎮的政務公開欄建設情況。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第二十條第(一)項 | ||||
信息內容 | 本年新 | 本年新 | 對外公開總數量 | |
規章 | 0 | 0 | 0 | |
規范性文件 | 0 | 0 | 0 | |
第二十條第(五)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處理決定數量 | |
行政許可 | 0 | 0 | 0 | |
其他對外管理服務事項 | 0 | 0 | 0 | |
第二十條第(六)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處理決定數量 | |
行政處罰 | 0 | 0 | 0 | |
行政強制 | 0 | 0 | 0 | |
第二十條第(八)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
行政事業性收費 | 0 | 0 | ||
第二十條第(九)項 | ||||
信息內容 | 采購項目數量 | 采購總金額 | ||
政府集中采購 | 0 | 0 | ||
三、收到和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情況
(本列數據的勾稽關系為:第一項加第二項之和,等于第三項加第四項之和) | 申請人情況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組織 | 總計 | |||||||
商業企業 | 科研機構 | 社會公益組織 | 法律服務機構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數量 | 29 | 0 | 0 | 0 | 0 | 0 | 29 | ||
二、上年結轉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數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辦理結果 | (一)予以公開 | 20 | 0 | 0 | 0 | 0 | 0 | 20 | |
(二)部分公開(區分處理的,只計這一情形,不計其他情形)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不予 公開 | 1.屬于國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公開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穩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護第三方合法權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屬于三類內部事務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6.屬于四類過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屬于行政執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屬于行政查詢事項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無法 提供 | 1.本機關不掌握相關政府信息 | 9 | 0 | 0 | 0 | 0 | 0 | 9 | |
2.沒有現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補正后申請內容仍不明確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不予 處理 | 1.信訪舉報投訴類申請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復申請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開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無正當理由大量反復申請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機關確認或重新出具已獲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處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七)總計 | 29 | 0 | 0 | 0 | 0 | 0 | 29 | ||
四、結轉下年度繼續辦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情況
行政復議 | 行政訴訟 |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未經復議直接起訴 | 復議后起訴 |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存在的主要問題:公開內容不夠深入,依申請公開辦理有待進一步規范,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建設管理工作有待提高。
改進措施:一是深入推進主動公開。抓好年度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細化落實,深入推進“五公開”和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工作,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內容。二是規范辦理依申請公開。進一步加強依申請公開的受理、審核、辦理、答復、郵寄歸檔等環節,確保工作規范。三是加強對全市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的普查,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不及時、不準確、不回應、不實用”等問題,切實消除“僵尸”、“睡眠”等現象,不斷完善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建設管理,進一步豐富內容,提升質量。
六、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