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達州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多措并舉、狠抓落實,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大法治政府建設統籌力度。一是堅持和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領導。制定《達州市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法律法規清單》,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開展會前學法46次,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談心得體會。二是全面落實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定期召開會議聽取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審議重要文件和重大改革事項。認真開展黨政主要負責人述法工作,以述法促履職。三是完善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機制。印發年度重點工作安排,為法治政府建設謀篇布局。對各地各單位統籌推進法治建設、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進普法與依法治理等工作情況開展專項督察,發現、整改法治建設具體問題39個。
(二)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一是優化政府機構職能。完成新一輪機構改革,全面實行權責清單管理制度,公布市縣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動態調整部門權責事項,開展向鄉鎮(街道)下放行政執法權評估。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執行市本級和市轄區只設一個執法層級原則,撤銷整合市級執法隊伍4支、縣級執法隊伍36支。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效推行“一件事一次辦”,共辦理“一件事”11萬余件,申請材料精簡80%、辦理環節減少89%、辦理提速79%以上。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兌付惠企政策資金18.7億元,惠及企業3萬余家。協同推進“跨域通辦”,累計辦理跨域事項8000余件。三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開展涉企法規規章政策清理,建立基礎臺賬246件,廢止、修改13件。助力涉案企業信用修復,向違法企業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時,一并送達行政合規建議書、信用修復告知書及修復指南。創新建立達州市涉外法治人才庫,為涉外事務提供法律服務。開展涉企行政執法案卷評查,評查案卷168件,發布典型案例5件。開展行政復議服務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辦理涉企行政復議案件84件,糾錯14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730余萬元。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一是重點領域立法更加科學。修訂《達州市政府規章立法后評估辦法》,出臺《達州市城市停車場管理條例》《達州市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辦法》《達州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二是規范性文件管理更加精細。修訂《達州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對市縣政府及市級部門31件行政規范性文件均嚴格進行合法性審查并按規定報備,對24件行政規范性文件實施情況進行后評估,宣布廢止、失效40件。三是依法決策機制更加完善。修訂《達州市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規定》,對市政府120件重大決策事項進行合法性審查。加強重大行政決策實施情況監管,對28件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實施情況開展后評估。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公職律師智庫作用,在重大行政決策制定、涉法事務處理等方面充分聽取專業法律意見。
(四)推進行政權力規范運行。一是加大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公安部門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扎實開展“昆侖2024”“鐵拳治違”等專項行動,破獲電詐、食藥環知相關案件504件,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項指數”同比全面下降。市場監管部門嚴厲查處“三品一特”安全領域違法行為,查辦相關案件1484件。生態環境部門開展“數治”監管執法,發現問題35件,立案查處6件。應急管理部門強力推進非法違法小化工、煤礦非法生產專項整治,開展執法檢查2.91萬家(次),立案查處3076起。二是推進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實施行政執法質量提升三年行動,市縣兩級司法局加掛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牌子。推行“綜合查一次”,實行“一張清單”管到底。組建行政執法培訓講師團,組織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考試,1.2萬名行政執法人員完成公共法律知識輪訓,347個行政執法部門2066名行政執法人員參加考試。三是主動接受內外監督。深化政務公開,推進財會監督、審計監督、統計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26件、政協提案516件,辦結率滿意率均達100%;全市共發生行政訴訟案件603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95.16%;辦理司法建議219件、檢察建議355件,按期辦復率分別為98.33%、率98.87%。
(五)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是充分發揮行政復議作用。在全省率先開展行政復議與信訪銜接試點,加快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綜合運用個案審查、行政復議意見書、情況通報等倒逼行政機關主動糾錯、依法行政。全市共辦理行政復議案件815件,同比增長95.44%,超過同期一審行政訴訟案件93.13%,行政復議案件再訴率僅為8.32%,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優化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建成園區公共法律服務站并投入使用,掛牌運行達州仲裁委員會,總結推廣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試點經驗,在全國率先開展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服務評價。深入推進“八五普法”,全市信訪糾紛同期下降14.1%,民轉治安案件下降6.2%,2個集體榮獲全國“八五”普法中期表現突出單位,“巴山生態義警隊”“警企服務中心”等多個品牌在全國全省推廣。三是加強矛盾糾紛化解。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培育打造個人品牌調解室50個,省級金牌調解室2個。開江縣創新推出“田城顧問”微信小程序、開展“法治+贍養”專項治理行動,榮獲“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法律服務品牌”,被新華社評為“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創優典型案例”。渠縣建立“宕渠法治園區”,入選“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2024)”。
二、存在問題與不足
2024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設雖然取得新的成效,但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一是一些部門重大行政決策公開征求意見方式單一,行政規范性文件起草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行政執法精細化規范化建設還有待提升,執法質量和效能與人民群眾期待尚有差距;三是基層法治建設基礎還不夠牢固,部分鄉鎮(街道)法治工作力量配備不足,依法行政能力相對較弱。
三、2025年工作打算
(一)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抓好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培訓,認真履行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全面落實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機制。總結評估“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任務推進落實情況,積極謀劃“十五五”法治政府建設工作。
(二)不斷加強依法行政制度建設。推進違法建設治理立法,修訂《達州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全面落實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機制,完善合法性審查與公平競爭審查銜接工作機制。推進行政復議與應訴工作,健全府院府檢聯席會議機制,成立達州市行政爭議化解中心。
(三)打造更優法治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一網通辦”。開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落實包容審慎監管,推行“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機制。組建專項法律服務團和涉外法律服務團。加強萬達開、南充達州法治政府建設區域協作。
(四)深入推進基層依法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完善重大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動達州楓橋學院作用發揮,深入推動“數智楓橋”“數智警務中心”實體化運行。推進“八五”普法,加大“法律明白人”培育力度,挖掘傳承宣傳紅色法治文化,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