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高新區管委會,達州東部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單位):
《達州市制造業技能人才培育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10月14日
達州市制造業技能人才培育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培育造就更多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壯大技能人才隊伍,更好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7年底,組織制造業及其緊密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技能人才培訓10000人次以上;新創建省級以上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個;建成覆蓋市、縣兩級的公共實訓基地網絡,其中市級公共實訓基地1個、縣級公共實訓基地4個;推動20家重點企業建立標準化職工培訓中心,全市重點企業職工技能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建成與“3+3+N”現代產業體系相適應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供給體系,技能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更加匹配、技能培訓生態更加健康多元、技能價值實現路徑更加暢通,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技能人才支撐。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訂單培育”計劃
1.深化“管辦分離”培訓模式。全面推行“人社主管、行業主辦、社會參與”協同培訓機制,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統籌培訓總體規劃、業務指導、管理監督,支持重點行業、企業牽頭組織開展培訓,鼓勵社會培訓機構積極參與,多方聯動開展職業培訓。健全“培訓—評價—就業”一體化服務機制,完善學員就業服務臺賬,提供職業指導、崗位推薦等全流程服務,力爭培訓就業匹配率達80%以上,重點產業技能人才供給滿足率達90%以上?!藏熑螁挝唬菏腥肆Y源社會保障局,市級各行業主管部門、各縣(市、區,含達州高新區、達州東部經開區,下同)人民政府(管委會)(逗號前為牽頭單位,下同)〕
2.構建動態需求響應機制。建立健全“企業—園區—行業”三級技能人才需求動態摸排機制,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協同參與,每季度面向磷硫化工、鋰鉀綜合利用、玄武巖纖維等重點產業領域,開展技術崗位類型、技能等級要求、用工規模等需求調查,構建全市統一的企業用工培訓數據庫,推動數據實時共享與動態更新?!藏熑螁挝唬菏腥肆Y源社會保障局,市級各行業主管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3.推行定向培養技能人才輸送模式。完善“需求引導+定向培養+精準輸送”工作體系,根據行業主管部門及重點企業提出的技能人才需求,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籌協調培訓資源,財政部門做好資金保障,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承接培訓任務并遴選培訓機構,企業深度參與培訓方案制定并強化實操實訓,持續為重點產業、重點企業訂單式、定向式培育輸送急需緊缺技能人才?!藏熑螁挝唬菏腥肆Y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級各行業主管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二)實施“平臺賦能”計劃
4.完善公共實訓體系。構建以市級基地為引領、縣級基地為補充的“1+N”公共實訓基地網絡。重點建設1個市級綜合性公共實訓基地,打造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平臺;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圍繞本地主導產業,按照“一縣一業”布局,建設N個特色化專項實訓基地,形成功能互補、特色鮮明的協同發展格局?!藏熑螁挝唬菏腥肆Y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5.發揮技能大師工作室引領作用。實施技能大師工作室“十百千”培育計劃,聚焦能源化工、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領域,建設10個示范性技能大師工作室。通過名師帶徒、技能研修、技術攻關等方式,培養100名以上高技能骨干隊伍,帶動1000名以上一線產業工人提升技能水平。鼓勵工作室開展技術交流、崗位練兵等活動,形成長效化“傳幫帶”機制?!藏熑螁挝唬菏腥肆Y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級各行業主管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6.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實施培訓基地“提質擴容”計劃,依托現有國家級基地示范效應,支持省級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和職業院校新建或升級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整合企業實踐師資與基地設施資源,聘請技術能手、院校專家組建專業化教學團隊,重點面向能源化工、農產品精深加工、電子商務等特色產業,每年開展培訓不少于1000人次?!藏熑螁挝唬菏腥肆Y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三)實施“產教融合”計劃
7.動態優化專業設置。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需求的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引導和支持高校、職業(技工)院校圍繞全市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及時增設物聯網、新材料、無人駕駛、電子商務等急需緊缺專業或課程模塊,持續加強人才培養與產業崗位的深度對接?!藏熑螁挝唬菏薪逃郑鞲咝!⒏髀殬I(技工)院校、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8.深化校企協同育才。鼓勵院校引入企業資源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支持企業在廠區設立教學實訓站點,實現教學場景與生產現場有機銜接。全面推行校企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建課程資源模式,探索“車間即課堂、項目即教材”實景教學,推動產教融合走深走實,重點建設8個特色專業和2個現代產業學院?!藏熑螁挝唬菏薪浶啪?、市教育局,各高校、各職業(技工)院校、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9.強化階梯實踐教學。全面推行“工學交替、分段培養”模式,組織相關專業學生分批進入龍頭、鏈主企業開展帶薪實習,確保符合條件的相關專業學生實習時間不少于1個月。推進虛擬仿真實訓中心建設,健全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系統強化學生崗位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藏熑螁挝唬菏薪浶啪帧⑹薪逃郑鞲咝?、各職業(技工)院校、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四)實施“職工提能”計劃
10.支持企業自主培訓。支持重點企業依托自建職工培訓中心,結合生產經營實際,靈活采取“周末班”“夜校班”等形式,常態化開展崗前培訓、轉崗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鼓勵龍頭、鏈主企業積極承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職工培訓任務,確保年度培訓規模1000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市能源產業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1.完善技能評價體系。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多元參與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自主認定,按規定頒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全面推行“新八級工”制度,拓寬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引導社會化評價機構面向廣大企業提供規范、便捷的評價服務。〔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市能源產業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2.健全激勵保障機制。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基于技能等級的薪酬分配制度,在工資結構中充分體現技能價值,實現高技能等級對應高薪酬待遇。對首席技師等頂尖高技能人才,可參照高層次管理人員標準確定薪酬待遇。完善技能人才與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機制,拓寬技能人才成長空間?!藏熑螁挝唬菏薪浶啪?、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市能源產業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三、工作要求
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要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培育工作,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定期開展工作調度,及時協調解決問題。要強化資金保障,統籌使用就業補助、失業保險、行業發展和東西部協作等各類資金,嚴格落實各項培訓補貼政策,督促企業足額提取并用好職工教育經費。要強化宣傳引導,綜合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宣傳政策與先進典型,大力營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強化培訓評估,按照“誰組織、誰負責”原則,由市、縣行業主管部門牽頭實施專項培訓并開展績效評估,并于每年12月底前分別向同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報送年度工作情況。
附件:達州市制造業技能人才培育三年攻堅行動任務表
?
附件
達州市制造業技能人才培育三年攻堅行動任務表
(單位:人次)
年份 地區 | 2025年 | 2026年 | 2027年 | 合 計 |
市本級 | 350 | 350 | 300 | 1000 |
通川區 | 500 | 500 | 400 | 1400 |
達川區 | 400 | 400 | 300 | 1100 |
萬源市 | 300 | 300 | 250 | 850 |
宣漢縣 | 400 | 400 | 300 | 1100 |
大竹縣 | 550 | 550 | 500 | 1600 |
渠 縣 | 300 | 300 | 300 | 900 |
開江縣 | 300 | 300 | 250 | 850 |
達州高新區 | 200 | 200 | 200 | 600 |
達州東部經開區 | 200 | 200 | 200 | 600 |
合 計 | 3500 | 3500 | 3000 | 10000 |